-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数学论文之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 从学习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这个角度来说,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就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所以,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口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就变得不切实际,而学习数学如果连基本的计算能力都不具备,要想发展基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就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每个数学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小学(甚至中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并且还要和估算、笔算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小学阶段,各册教学实施时,都要求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实际计算能力的发展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真正的口算训练,必须首先有练习有指导;然后追求在练习——指导——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口算能得到速度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并且,老师自己也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积极进行理论提升,丰富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在学生口算能力训练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教学相长。 ☆ 直观操作,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性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学中,特别是低段要多采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想、边说、边摆,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再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规范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表述、观察、思考的训练过程中,脑、口、手等多种感官都动起来,为操作过程上升到口算方法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具体的口算方法。 ☆ 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基础训练是进行一切复杂口算的根基和前提,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好。无论哪个学段,口算都是以20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的。在低段,基本口算要天天练,单项计算要重点练,对于学生不易掌握或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题的编排,要仔细推敲,设置巩固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到脱口而出。如:几加几得10,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加法等,都应该在学生已经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强化训练到让学生一看算式就得到结果,而不是需要用算理慢慢计算,甚至于还要扳手指头。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基本口算能力。到了高段,才能进一步进行其它复杂些的口算训练。 ☆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总是机械重复地进行训练,会使学生逐渐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厌倦,激发不起练习的兴趣,也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每天让学生视算或听算20道左右题目。这里提到的听算和视算是口算练习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就是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得出结果,难度比较大一些。在口算中需要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渴求的状态,即所谓保持一种学习的张力。 小学低段在强调口算作用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小,注意持久性不高的特点,注重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运用卡片口算,可以调动全班学习的积极性。视觉是感知过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学生目视口算卡片进行视算,注意力容易集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口算的时间,一般可以利用刚上课的三五分钟集中训练。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容易产生压力或感到厌烦。另外,还有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训练方式;用小黑板或扑克牌等视算报得数,结合听算说得数等;还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而作为新授课的铺垫,在课的开头可以出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口算训练,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当然,口算的时间不一定非要放在开始时,也可以安排在学生已感疲乏的临下课之前,或者课的行进中。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能够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口算也要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传授一些计算技巧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口算练习。 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也可以利用口诀计算。 20以内的加法口诀,我们可以把大数放在前面:九二十一 ,八三十一 ,七四十一, 六五十一 ;九三十二, 八四十二, 七五十二; 九四十三, 八五十三 ,七六十三 ;九五十四, 八六十四 ,九六十五 ,八七十五 ,九七十六 ,九八十七 学生一旦背熟这些口诀,就可以依靠它们来提高计算的速度。 至于退位减法,只要我们整理一下20以内退位减法的所有算式,通过计算、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十几减几的算式中,差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验证,我们可总结出十几减几的减法口算规律:减数是9,差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1的和,减数是8,差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2的和,减数是7,差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3的和,以此类推。整理成口诀就是:减9加1、减8加2、减7加3、减6加4、减5加5。 ☆ 精心设计口算内容、提高口算针对性 1、口算内容的典型性 口算练习的内容一般要求是质量较高、形式活泼的典型材料,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巧填数、夺红旗、找朋友等题型,训练时都应当充分运用。在同一时间内,力争让全体学生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及正确率,同时要注意及时反馈,当堂校对、当堂评价。当堂练习口算,既能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新旧知识的同步性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对新知识接受得快,遗忘得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如在教完20以内退位减后,马上出示一组这样的口算题:4+9=□ 13—4=□ 13—9=□ 或6+□=14 14—6=□这样的练习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打破定式的束缚,也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减少旧知识的遗忘。这种训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的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课外练习的辅助性 口算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当然是课堂内的练习,但限于课时,课堂练习的次数还难以使学生达到熟练程度的话,可以布置适量的口算题,作为辅助性的课外或者假期口算练习。布置课外口算作业应注意的是:首先,题目的数量要合适,以每天布置50道左右为宜,过多容易增加学生的疲劳和负担。其次由学生或者家长留意计算速度,教师统计正确率,以便及时作出课内和课外口算练习的比较和参考,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4、集体个别互补性 在集体练习的同时,我们应该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地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口算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指导这些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墙头、床前,写在后面黑板上等显而易见的地方,让孩子在睡前、早起时,课余都能抽出几分种,读一读、记一记,把他们泡在口算的海洋里,再配合适当的奖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这部分学生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会得到提高。 ☆ 增强口算意识,养成良好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无论是小一点的数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的方法,并进一步使之转化为技能。同时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例如: 1、校对的习惯。看题提别是抄题时,要求学生题目看或抄下来之后再花2秒钟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开始时,速度可放慢,逐渐养成校对习惯后再追求速度。 2、审题的习惯。在审题时寻找数字与符号的内在联系,筛选合用的相关知识,灵活选择合理的口算方法。 3、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得数书写必须字迹端正,不因为求速度影响书写的美观。 4、订正的习惯。当学生口算产生错误时,决不能绕过错误,而应查找错误原因,及时矫正,口算的错误往往会引起日后计算和理解新知识的连锁错误,千万马虎不得。 建议要求学生保留口算中的错题,分析错题,。找到原因后订正在旁边,隔天补充相关口算题检测学生有没有真正矫正错误。 ☆ 口算、笔算结合 口算与笔算比较,口算是基础。实践证明,口算熟练的,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反之,笔算速度就慢,正确率也低。在笔算当中,只要口算在某一处出了差错,那么笔算也就不会正确了。因此也可以说,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口算与笔算密切结合起来。 口算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做法,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在具体教学时,应“教无定法”。当然了,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把口算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稳步提高口算能力。应每天用3到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应天天抓,时时抓,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推动笔算能力的提高,为我们的基本计算教学以及整个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