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篇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0篇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一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特别的“方式”,至高的“崇敬”,这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荣誉称号。无论是深藏功名、淡泊名利的孙景坤,还是“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的徐振明,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的杰出代表,都有着闪亮耀眼的共同名字:时代楷模。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是卫国以脊梁、报国以热血的人民英雄,是建功伟业的领跑者,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卑不亢、不弃不馁,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锻造出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立下了赫赫功勋;和平建设时期,他们是报国以光热的人民楷模,不改初心、永葆本色、倾力奉献,“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根植平凡中彰显伟大,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与认同。 时代楷模是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前行的“燃灯者”,他们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发光发热,为人民的幸福忙前忙后,为身上的责任敢闯敢拼,以实际行动证初心、践承诺、赴大道,博吾辈以精神瀚海,领吾辈以守正言行,高山仰止的好品行和春风化雨的正能量点燃了忠诚之美、奉献之美、担当之美,拨亮了一簇簇精神火焰,激发着亿万中华儿女的“我”力量,烛照一代人砥砺前行、再书华章的奋进征程。 为祖国“燃灯”,“以身许国岂邀名”感召着“忘我”精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孙景坤舍生忘死、屡立战功,却深藏功名当“村民”,将功名勋章压箱底,把报效祖国放心上;徐振明弹伤做勋章、退伍不褪色,隐姓埋名守陵园,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做好工作的动力。“蜡炬成灰泪始干”,70年前的他们“忘我”地奋战沙场,践行报国之志与力,如今的他们依旧“忘我”地炽热燃烧,释放报国之光与热。他们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战以英勇、守以坚忍,在民族危难之际选择投身报国,在祖国建设之时选择执着坚守,时代楷模的“选择”中托举起报效家国的“忘我”精神。在人生赛场上奔跑,我们当学习时代楷模至诚报国的赤子之心,胸怀报国之志与爱国之情,将祖国富强与民族复兴作为毕生追求,始终心系祖国、忘我奋斗,矢志登临高峰、建功时代,将情怀、智慧与力量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激发报国强国“我力量”。 为人民“燃灯,“化作春泥更护花”示范着“大我”奉献。孙景坤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徐振明默默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他们的“前半生”为人民的幸福战斗着,“后半生”为人民的幸福耕耘着,放弃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小地方”做着为民奉献的“大事业”。他们用春泥护花、春蚕吐丝般的无私奉献擦亮为民初心,用行动与时间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扎根人民中绽放着青春芳华。无言胜千言,无声胜有声,孙景坤和徐振明为民奉献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我们当对标时代楷模无私奉献、务实为民的精神风采,胸怀“大我”,做到为民上阵不犹豫、为民吃苦不抱怨、为民挨累不放弃,将心血与力量倾注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树立“宁负自己,不负人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到人民群众的事情心中记、马上干、抓紧办,致力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用心用情的奉献中增强自豪感,激发为民服务“我”力量。 为使命“燃灯”,“五千仞岳上摩天”引领着“有我”担当。无论是孙景坤还是徐振明,他们身上无不集中体现了革命战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走过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们赓续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接续奋斗、再创荣光。时代楷模身上的责任感是引领时代前行的重要力量。古语云:“为政之要,重在履事,贵在成事。”我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当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拧紧绳子”和“钉牢钉子”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将责任感转化为真抓实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鼓足“建功必定有我”的干劲,以“磨剑”之实功、拔剑”之勇武、“亮剑”之刚毅聚势谋胜,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等各条战线上,积极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敢于叫响“让我来”和“我先上”,面对“最近的炮火”不退缩,在“打响的战场”上敢冲锋,不因高峻而畏惧,不因艰险而止步,不因跋涉而退缩,敢打硬仗、多打胜仗,既带领人民群众斗疫战洪、闯关夺隘,也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向小康,激发担当作为“我”力量。 致敬“燃灯者”,不是举起双手鼓掌或是伸出拇指点赞,要记住他们燃的火、点的灯、绽放的光,集聚“燃灯”力量,在“忘我”精神、“大我”奉献和“有我”担当中,汲取时代楷模的强大力量,传承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以“精神灯塔”为引领缝制接续奋斗的铁衣铠甲,以砥砺奋进之“我”擦亮党员名片,接唱精神序曲,耕耘伟大事业。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二 一是英勇,一是奉献,一是淡泊,一也是笃定。初心既定,必扶万物以致于道。能生于一,而历经岁月蹉跎依然坚守如故,永留“一”之本色。一位老兵用行动诠释了“一”之奥义。 “事了拂衣去,初心守一生。”这是对老英雄孙景坤的真实写照。战争时保家卫国,英勇无畏,荣立战功无数;退役后初心不改,深藏功名,默默无闻奉献社会。这么多年,他就在我们身边,用一心一意,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光辉与誓言。 “一”是英勇。回首望,多少年雨雪兼程,本色依然。风霜虽厉,但不及初心坚定;日夜更迭,却难掩党性光辉。一次次冲锋号中,您与战友们穿枪林,历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雄赞歌;用青春与无悔,铸就华夏丰碑。中国正是拥有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誓死卫国,坚守初心的勇士,才换来今朝我们充满阳光,和谐美满的生活。 “一”是奉献。战场上奋勇向前,退役后扎根一线,带领村民苦干实干,改变家乡面貌。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几十年的勤勤恳恳,几十年的无私奉献,几十年的不忘初心。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心。这些年无论何时您都如一块砖、一片瓦一样,静静地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笃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为民服务初心。 “一”是淡泊。一枚枚军功章,是那么光彩夺目,任何一枚佩戴在胸前都将是无上荣光。但您却选择把它们收在柜子里,尘封在回忆中。您没有用它们向国家索取丝毫,虽然那本是理所应当。甚至就是子女,都不曾想过身边的慈父,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决心。纵使名利本可轻易取之,但您却无悔放弃,依然为民服务,固守清贫。淡泊名利是对您最好的褒奖,默默付出是对您最真的刻画。 “一” 是笃定。大音希声,英雄无言,但您的光辉经历却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大象无形,仁者归隐,可您的坚定足迹仍铿锵有力,引领后人。在这个世界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者,固然受万人敬仰。但像您这样,隐没荣誉,默默付出的人,同样会得到时代的礼赞。通过您的故事,我们懂得了应该如何去塑造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笃定信念,铭记初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心中的“一”,可舍生忘死,可固守清贫,可默默奉献,可淡泊名利。老英雄孙景坤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一个政党需要有一个“硬核”的精神实质,对中国共产党来讲,这精神实质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这种精神指引我们不断向前,纵然路途坎坷,纵然荆棘丛生。我们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用个人梦去成就中国梦,伟大的复兴必定如约而至。这个时代在召唤英雄,而英雄们也纷纷涌现在这个时代,你我身边一个又一个“孙景坤”,看淡的是名利,心怀的是人民,笃定的是信仰,不忘的是初心。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三 温煦的秋阳照在老人珍藏多年的泛黄的报功书上:“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光线明丽而柔和,为这张历久弥新的报功书镶上了一层金边。 连年征战,孙景坤身上留下20多处伤疤,“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有一次战斗,我中了两枪,一枪打在手上,一枪打在腿上。子弹有毒,后来腿上、脚上的肉都烂了”。 1955年解甲归田的孙景坤把荣誉证书尘封起来,只字不提战争年代的事迹。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英雄吧,在硝烟炮火中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杀,一切归于平静后,也能够在和平年代甘于清贫,只顾建设家乡。 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孙景坤的倔劲上来了:“还能让条小河欺负了?”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 “他是军人出身,身上有一股威严劲儿,从不强迫乡亲们干这干那。”86岁的村民刘振山回忆,“他在前边干,我们在后边学,大家心服口服。”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上百亩烂泥滩变良田,数百亩荒山上种满板栗、落叶松,几十年如一日,村子终于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这才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人们至此才知道他是一名战斗英雄。 孙景坤为什么这几十年都不愿提及那段峥嵘岁月?他从来不看战争片,真正的战争远非影视剧所能描述,过往的经历每每忆起,总会让老人潸然泪下,“实在太难过了”。 孙景坤徐振明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四 这位老人的名字叫孙景坤,现如今已到了96岁的高龄。 70多年前的1948年,年仅20多岁,正在家乡丹东担任农会副会长的孙景坤,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决定参军入伍,而那个时候,他才新婚不到一周。 加入军队的孙景坤在随后的几年间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这一路走来,他跟随自己的部队从北打到南,从未停歇。 跟着这些战役的还有孙景坤立下的赫赫战功。 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中途因负伤回国治疗,但伤刚好,他立刻又重新回到战斗前线,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 经过多次战役的孙景坤对1952年10月发生的一场战役记忆尤为深刻,在当时,身为副排长正配合上甘岭战役的孙景坤接到了营长的增援命令——增援已处于敌人火力控制之下的161高地。 孙景坤老人回忆道:“营长告诉我,你带领这9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 而当他们一出发,敌人的飞机就来了,连同孙景坤在内的十名战士一不小心就会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他们便等待时机,一瞅到机会,便奋不顾身地往上冲。 在敌人的强大炮击下,冲上阵地后,原先10人的“小部队”已所剩无几,但孙景坤无暇伤心难过,更强大的责任感让已身处轰隆炮声、战火纷飞的孙景坤立马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当时的161高地有三面正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但凭借着孙景坤同战友们的顽强拼搏,总共6次打退敌人的反扑进攻。战斗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半夜,256发手榴弹全数用尽,仅孙景坤一人便击毙了21名敌人。 经过敌对双方的激烈交战,他们最终不负众望守住了高地,而身旁的战友们早已伤的伤、残的残。 因为这场战斗,作战英勇的孙景坤荣立一等功,并在1953年,作为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的成员,他受到了伟人的亲切接见。 1955年复员后,回到家乡的孙景坤主动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就如他参军入伍时的果断决心一样,他决定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家乡。 而那段时间的孙景坤对于他曾经的显赫战功只字未提,就连那几年的事都鲜少和家人提起。 每次家人问起他当年持枪战斗的往事,孙景坤总是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战斗的残酷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残忍,这些幸存下来的民族英雄接受着我们的爱戴,但他们心里笼罩着的却是同伴们英勇牺牲时的画面,这种心理阴影将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在他们的脑海中永远的扎根留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