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
其他论文之浅析师生交流中的有效沟通 有人际交往,就有沟通交流,沟通看似简单,似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其实沟通并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 在校园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老师口若悬河、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边确是学生或表情木然、无动于衷;或表情淡然、眼神游离;甚或表情愤然、面露不屑。结果,往往是老师喟然长叹:我口干舌躁,白费工夫,汝子不可教也!学生口出不敬:大话连篇,烦人! 这是师生间一种失败的沟通。这样的沟通不可能实现教师传道授解惑的历史重任。因此,对于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来说,不仅是要学会与学生沟通,更要学会尽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育的实效性。 什么是有效沟通呢?有效的沟通,指地是在个人或群体间通过特定的方式将信息、思想和情感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目的。 师生如何增强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以达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四两拨千斤,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是必需的,现就本人的一些浅见略述一二,以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 一、沟通要有明确的目标 学校教育就是要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情感、身心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外这样几个目的:一是控制或纠正错误行为,认清错误,摆正方向;二是激励表扬,进一步改善提高;三是表达某种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四是流通信息,增强合作或团体意识。 平时的工作中,有些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和学生泛泛交谈,没有明确的目标,以为这样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其实,这样的谈话过眼云烟,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多了,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负累。所以和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应该尽量确定出明确的主题或目标。 老师只有自己确定了明确的交流目标,才能掌握交流的主动权;也只有目标清楚了,才能针对沟通对象的需要、心理、个性等因素作好相关的信息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才能熟练运用适当的交流沟通方式,寻求到师生间的共识。从而达成预期的效果。 比如是为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随意地和学生谈谈时尚流行,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们耳闻目染的时尚信息铺天盖地,我们在和学生交流这些话题的时候,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同时也可以渗透我们的健康价值观和美学观点。一定程度上达成某些共识,并不困难,一举多得,沟通当然有效。 二、沟通要讲究语言技巧 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沟通语言的简练性、准确性、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老师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语言的海洋,越说越有理,越说越情绪激昂,华丽的废话一大篇,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所以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决不可以攻击学生的品行,不要拔出萝卜带出泥,因为学生一个小小的错误,连带对学生以前的一连串错误或不良表现进行数落,这是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往往在我们连珠炮似的批评教育中,学生会觉得是在开他的批斗会,不满和抵触情绪一旦蔓延,势必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是双方互不买帐,不欢而散。 语言的冗长,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大量运用了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威胁利诱、评价预测、命令指使、嘲讽奚落、训诫指责等语言表述方式,这样的语言会让学生逐渐变得冷漠、粗俗甚至丧失人性。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要想办法通过恰当的语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记得有教育家说过:“ 我们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们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拯救。” 因此,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所要表述的语言进行过滤,不可信马由缰,絮絮叨叨,让情绪控制了语言,不仅离题千里,还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把一场原本可以愉快结束的谈话变成了师生双方的情绪对抗。 三、沟通要关心尊重对方 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博士撰写过一本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作者在引言中说:“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种问候与帮助别人的表达方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有人说,学会了关心就等于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存。”在师生的交流中,关心与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只有把关心与尊重放在首位,才能以平等的心态进入与学生的正常交流,居高临下的交流只能是被训斥与命令,其结果也只能是被压抑与反抗。 其次,只有关心尊重对方放在首位,才能在交流中关注对方的反应与态度,从而认真的与对方协商,达成共识。 再次,只有在相互的关心与尊重中,达成的共识才能得到具体的实施。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保持沟通的持续有效。 美国教育家保罗·道格拉斯曾说过:“ 当你与别人意见相左时,应以你的表情、耐心、所言所行向他证明你是真的关心他。”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与坚韧,不能与学生“较劲”,把师生之间的交流教育变成私人之间的相互报复,我们要有冷静的心态,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教育的真谛。 四、沟通要方式多样 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次谈话、一个便条、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师生间沟通的方式。常言说“教无定法”。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一样,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变化,决定了教育学生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师生沟通的方式必须根据环境、心理、事件等具体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单纯的语言训导与交流,常会让师生多觉得厌倦。改变一下方式,既可以调整情绪,有时也可以获得很多意外的收获。在“成长心连心”活动中那种体验式交流,让许多老师和学生是记忆犹新,其实,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只要留心也可以有更多的发现。潦草的作业本上一句调侃的话语、对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一个严厉的暗示、周记本上的叮咛与安慰、学生情绪波动时我们对她肩头的一个轻拍、学生失意时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于无声处 传递出的信息,已经让学生心领神会了。 在教学中,只有善于随时调整己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不断变化,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也才能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相信有我们对教育的执着,有对教育魅力的信仰与追求,我们会做得更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