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的布置及实施,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
英语论文之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的布置及实施,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 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的布置及实施, 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戴佳敏 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自我效能低下。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我在初三学生中开展了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的布置与实施,以此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介绍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情况。一 “提高初中生自我效能的研究与探索”是我校的总课题。在英语课后任务方面的探索是学校的子课题之一。“自我效能”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它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和评价,也可以说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测。对于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判断和认知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项学习活动的自信程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自我效能” 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而反复失败会削弱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逐渐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心,走向成功。二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与进行别人交流。传统的教育往往侧重语法和词汇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给予师生的自由活动和发展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我校2003届学生为例,这届学生我已教了四年。学生群体在英语学科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个体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极大(学生成绩好的可以接近于满分,差的只有几分);二是后进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缺乏信心,学习成绩很差,认为英语很难学; 三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做选择题、会做一套套的标准试卷,但如果真要与别人直接用英语交流,就一筹莫展,不知怎样把所学英语运用在实际的情境中。 通过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几年来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积累的经验,我觉得可以从设置英语课后任务着手来改变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的消极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三个方面:一、 英语常规性作业是抄写、练习,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练习册。这些机械性、重复性的训练,占据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二、大量枯燥的书面语法和词汇的训练使学生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给遗忘了,以至于出现了许多得高分的学生,但学的却是哑巴英语。三、 每天回家作业是由个人单独在家里完成的,但英语这门学科有个与其他学科很大的不同点,即它需要交流与沟通。单一的书面作业会大大降低学生对学习参与度。 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我以英语课后任务作为突破口,适当减少常规性作业的份量,而增加一些拓展型与探究型的长作业。这类作业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参与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 2002年9月,我开始着手实施拓展和探究性课后任务英语课后任务,在一个班级内展开研究,以其他班级作为对照试验班。 《通过布置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对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和探索》这项课题,我在整个初三学年中共开展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时间是2002年10月至2002年12月。第一次课后任务的主题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和探讨》。其目的如下: 1 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英语国家人民日常言行及生活方式,并与自身文化中相应的方面作比较。 2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能从各个媒体中获取信息,学会用英语收集、整理信息,写英语报告。 一个月后,学生们将研究报告交到我的手上,根据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小组长和全体组员对内容进行整合和进一步完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组名 东西方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的比较 东西方送礼习俗的比较 东西方不同的问候方式 东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比较 研究目标 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圣诞节 不同场合送礼的风俗和禁忌 不同场合适宜的交际模式 在社交时所遵循的餐桌礼仪 研究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 文献法、调查法 调查法 调查法、文献法 预计成果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探究式学习汇报课在2002年12月以小组发布会的形式开展: 第一组同学从中国文化着手,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春节和代表西方文化的节日――圣诞节进行比较。 第二组同学介绍东西方不同的送礼习俗。总结了东西方人在不同场合送礼的一些习俗和禁忌。第三组同学介绍东西方人不同的问候方式。他们通过英语小品的形式,设置了几个场景,与在座的同学共同进行了探讨。第四组同学介绍东西方不同餐桌礼仪文化。小组的汇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1 .餐具 2. 实物的分配方式 3. 上菜顺序 4. 吃饭时言行。 在这个课后任务活动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大大加强,也更注重“学以致用”。一方面,由于任务本身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与传统的课程相比,这个课题往往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或爱好,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更主动地通过查阅文献、上网、访问专家、问卷调查等手段去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们在实际的情境中能够运用英语来获取知识,他们在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中查找英语资料,希望更多地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既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们感受到了英语的工具性和实践性。最后,每组学生都有自己编写的英语演讲稿,有些小组为了增加报告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自编自演了与他们主题有关的英语小品。在整个探究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知不觉提高了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的等各方面的能力,大大扩充了词汇量,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四 第二次课后任务实施的时间是2003年1月到2003年3月。在2003年一月底,我向学生们布置了英语课后任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是一个环保类的主题。这次课后任务在保留第一次课后任务两个目标基础上,对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1. 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了解上海的环境状况。2 . 查阅英语资料,提出整治办法,写成英语报告。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上海的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我确定了大主题后,学生们根据第一次的实践经验,很快就自主分成三大组,提交了各自的研究方案。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名 噪音污染 Noise Pollution 空气污染 Air Pollution 水污染 Water Pollution 研究目标 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地方、不同时间分贝仪的指数,得出产生噪音的原因,提出整治的方法。 查阅最近两年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状况,比较上海过去和现在的绿地面积,得出结论。 实地采集不同地方的水样,展示水污染的成因、污染过程和后果,呼吁大家一起保护水资源。 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访问法 文献法、调查法、访问法 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 访问法 预计成果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PowerPoint 演示报告 我发现,学生们在整个实施阶段的确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1. 水污染小组的学生实地考察苏州河、徐家汇公园等地方水质情况,收集样本,做pH值试验,测量水的酸碱性,调查水污染的状况。2. 噪音污染小组的学生去观察徐家汇教堂附近分贝仪、宛平南路、中山南二路口分贝仪、以及武康路、人民广场和地铁站的分贝仪,并对其中一些路段进行拍照,把分贝仪上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并观察周围环境和车流情况,调查噪音较大路段的原因。3. 空气污染小组网上收集资料,在上海环境热线网站中,查询到每日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小组收集2000年到2003年间空气污染指数,绘成图表,从而看出上海空气质量的变化。 这些亲身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丰富了学生们经历和经验,从而学到了书本上许多没有的知识(课本上对污染的介绍是比较笼统的)。并且把这些感受和体验用英语表达出来。英语课后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获取成功经验的机会。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从这次活动中得到许多:(1) 英语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整合学生在做污染这个课题时,碰到的许多问题都牵涉到化学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还得把这些东西全部用英语来表达,我觉得学生们首先自己理解消化了必须要用到的知识,然后考虑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花了他们相当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也是他们收获最大最多的部分。他们明白了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同时也理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是为考试而学的,是为了沟通和交流。(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我感到,只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放手去干,学生们会干得比老师想象的更好。而同学之间合作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在最后完成小组汇报和PowerPoint 的过程中,外出考察的学生提供数据、网上查询学生提供资料,而做总结汇报的学生则要整合各种信息,挑出有用的,理清思路,完成框架,请计算机能力高学生做PowerPoint,在公开课上向全班展示,共享资源和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五 在二次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活动结束时,我和学生们都感到探究型英语课后任务就像一次心理大地震,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到重新回到了起跑线。在这种全新的英语课后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未必是小组中的骨干。反过来,过去在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 ,却常常会以其出色的动手能力、人机交往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令人刮目相看,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所长并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课后任务的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合理分工之后,都可以各展所长,再没有过去那种尖子领跑,差生陪读的现象。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只有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地参与到课后任务的探究中去,并踏实高效地工作,才能赢得其他成员的尊重和赏识。 2003年7月,实验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一起参加了上海市的初三升学考试,现在已经毕业并进入各所高中就读了。从英语这门学科上讲,他们在全校考得最好,平均分已大大超过了区平均分。就像小陈同学所说的“我相信探究型的课后任务会延续下去,也急切希望在未来的高中生活中能再次遇见此类课程。”我想,探究型课后任务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门,使他们真真实实感受到英语原来是可以这么来学的,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后任务中,发挥自己所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课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探究型课后任务的研究中,对如何做好评价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这一点将留待今后进一步探索。 2003.9参考文献1.《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内部动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2.《学习动力》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13.《研究性学习―― 教师导读》 广西教育出版社4.《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