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注重实践 开放语文 尽显生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注重实践 开放语文 尽显生机

语文论文之注重实践 开放语文 尽显生机 ‎ ‎   前言:‎ ‎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这种封闭的教学时空使学生过早地打上成人的学习的“烙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在课堂教学开放的实践中去培养,因此,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应尝试开放的语文教学,把语文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教学尽显生机。‎ ‎  一、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加强课程间的沟通与互补 ‎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等其他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学《燕子》有关春天的内容时,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外出踏青、春游,让学生们去野外领略春的气息,大自然的美景。联系其他学科的老师,让他们把教学时间调整了一下。让他们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品味春天。音乐课上,放声歌唱歌曲《嘀里嘀里》,除了让他们唱,还更多地让他们说,说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对春天的畅想。美术课上,让他们说一说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想象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请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学生通过读春天、谈春天、赏春天、唱春天、画春天、写春天,在互动中共享了彼此,在实践中他们真正走进了春天,把所学习的和春天有关的知识都融会贯通在一起,加强了各科的联系,达到了综合性地学习语文的要求。‎ ‎  二、借助课外阅读,开阔学习语文的视野 ‎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生在课堂的时间有限,所学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扩大阅读量,增加知识。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用一个铅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智慧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要让语文课充满活力而有生机,课外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学好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它和课堂内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两条腿。为使课外阅读能更好到发挥作用,教师可以从几方面的工作入手,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  (一)营造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每天固定半个小时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让一些不爱读书的也能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受到感染,慢慢地产生阅读的兴趣。‎ ‎  (二)做好阅读示范。教师要求学生阅读,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空闲之余,博览群书,增加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和学生一起接触少儿书报,跟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研究。还可以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美文,做一些点评,让学生能解其意又领悟其意境。‎ ‎  (三)帮助选择图书。书瀚如烟海,在如山如海的书中,不能不加选择,毫无目的的去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图书的选择,使学生读的是健康而有意义的书。‎ ‎  (四)适当检查反馈。课外阅读是自由的,学生很容易放任自流。为保证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真正落到实处,还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经常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以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 ‎  三 、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的学习语文的机会 ‎  传统的语文教育,始终在课堂的小天地里打转转,实际上,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生体验的浓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周围的环境资源,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在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实践性地学习,联系生活学习。‎ ‎  (一) 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  校园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一天的时间有三分之一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交往,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班级里开展班会、举行联欢会、进行辩论都要用到语文,是学生应用与实践的大好机会。这些校园生活,应该好好利用,合理使用,让这些学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都成为语文教学可利用的资源。你天天生活的校园是怎样的,最近学校和班级都开展了什么活动,对班级工作、学校工作有什么建议,学校的阅览室、图书室、校园网络,这些学校资源都要好好利用 ‎  (二)亲近自然环境 ‎  现在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翻看现在的教材,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爱护生物的文章满目皆是,这些文质皆美的文章,把学生引入了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教师在教学这一类的课文,要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漫步其中,享受自然赐予人类的新鲜的空气,芬芳的花香,悦耳的鸟鸣……条件还不够成熟的,可以通过图片、文字,上网一睹自然的风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  (三)走进社会生活实践 ‎  人是社会的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通过进入情境,接触社会现象,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学生能熟悉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关注人们谈论的问题,使学生融入生活,获得感受,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有爱心,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  四、开放语文课堂教学 ‎  所谓“开放”,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关系归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认为,学为主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为主导也不完 ‎  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有序的开放课堂在观念上承认和尊重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我也认为教的主导作用是不能被排斥或者被其它什么作用所代替,老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是制订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控制教学活动的进程,并随机应变,排除障碍,学生则积极主动参与的多种教学活动,以便在开放的教学活动能达到最佳效果 ‎  (一)课前拓展 ‎  课堂向课前开放,即上课前先向学生公布学习内容,学生事先通过查找资料,收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学习过程中时时处在主动的地位。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篇课文时,文章的内涵较深,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水知识的方法,向语文课前拓展。在教学文章前,我先设立了“你对水的了解有多少?”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学习资源,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翻阅图书、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手段,围绕“水”这一中心开始研究,不仅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资源,更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和样式。‎ ‎  (二)自主研究的课堂教学 ‎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我们的教学是否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呢?我在课堂教学上作了一定的实践。在学习目标上,我引导学生自订。以往的教学目标都是由教师制订下达学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从而大大激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在学习内容上,我允许学生自选。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我在教学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如在教学《九寨沟》时,设立“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内化成自身的知识。‎ ‎  (三)课后的延伸 ‎  在课堂中,开放的活动渗透于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仅仅课堂上的活动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要把这有生命力的开放形式延伸到课堂以外更广阔的教育领域。通过个别辅导、假日小队、班队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朗诵、讲故事、演课本剧、编语文小报、写读后感等。课堂向课后延伸,既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家庭、社会,学校向家庭开放,以便家校合一,齐抓共管,学校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社会的人力、物力资源。‎ ‎  (四)开放评价,语文教学彰显生机的保障 ‎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课堂的评价最多的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但有时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讲好话的多,挑缺点的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好”“太棒了”等赞扬的词语上,而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有开放的教学评价与之相适应,以便更好地促进语文学习。‎ ‎  1、引导学生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 ‎  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生生协作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无法体现主人翁精神。开放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因此,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动态化的。‎ ‎  2、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  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活动获得尽可能多的实效。传统的教学评价,以知识为核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教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而开放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协作学习的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更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一点道理,能自圆其说,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成长记录”的评价方式就真实记录了学生学习足迹,让学生体会到开放学习的乐趣。‎ ‎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程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语文课应该沟通课堂内外,联系各门学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实现了大语文教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