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论文之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根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使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做到扎实有效,就要增大阅读量,让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灵活地运用。学生不仅能提高修养,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欣赏 积累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读与写的能力。引领学生对语文本体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听、说、读、写训练,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如何使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做到有所实效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进行语言训练: 一、欣赏 教材中许多文章用词准确、贴切,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形象,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品味,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语言文字。 1、领略词语的准确。 如人教版第十册《丰碑》一课,有“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讲到这儿时,可让学生思考:把句中“满”和“十分” 去掉了,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如果把这两个表示程度的词去掉了,就不能突出他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还有“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若把“微微”、“紧紧”去掉,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微微”向前伸着,说明他当时只有一点力气,很虚弱,他是强打着精神。“紧紧”说明衣服穿得太少、太破,裹在身上。这些词语细致地刻画出老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精神。 2、品味修辞的巧妙。 作者积极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审美效应。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品味修辞的巧妙。如《丰碑》一文中有“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与这一句比较“他红着眼睛,样子十分可怕。”通过反复品读,学生会发现还是前一句好,作者用上了比喻,就形象地描绘出将军当时十分恼火,红着眼,瞪着眼,大声吼着,表现他为战友的牺牲而十分悲痛,为军需处长的失职而恼怒。还有人教版第十册中的《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有一句“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明白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白桦树为扬科的冤死鸣不平,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扬科悲惨命运的同情。 许多文章中句式优美多样,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表达的中心含而不露,言外之意令人想象无穷。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二、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逐渐聚集,逐步消化吸收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把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贯穿于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全方位、全过程,没有这个“表达的基础”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 1、制定目标。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语言在语文实践中正确运用不多。因此,有目的地采用一些手段,每人准备一个“采蜜集”,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是当务之急,就一篇课文来说,所积累的词语,接触到的句式很多,教师应确定本课的积累目标,再交给积累方法。比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描写声音的词语很多,学生理解熟读后,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如呱呱、笃笃、嗡嗡、哗哗等,接着引导学会使用,归纳其方法,再通过练习帮助学生从少到多,从课内到课外逐步积累。积累句子的方法也一样。这个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以及人生阅历积累”的整合,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2、加强背诵训练。大纲要求学生应背诵优秀诗文60篇,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小学生记忆力强,可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背诵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领悟体会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形式。如分角色背诵,表演的方式练习背诵。 3、指导课外阅读。大纲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多阅读课外书籍,随时摘录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和篇章。使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为学生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充实生活。“大语文观”提示我们学生学习不应局限于有限的40分钟,而要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引进社会上的丰富语文教育资源,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动画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生活,认识日月星晨、风霜雨雪、绵绵山岭、茫茫大海等。创造生活,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言是积累发展语言的根本途径,增长见识,锻炼胆识,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运用 运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是将积累起来的语言转化为读写能力的过程,这是发展语言的最终目的。 1、读写结合进行片断训练。 如人教版第十册《燕子》这一课,可学习作者对燕子外形描写的方法,写一种动物的外形,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各部分特点进行片断训练,对学生内化这一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读写结合进行篇的训练。 教学中教师要有较为自觉的训练意识,使学生阅读的东西迁移到作文中去。如人教版第九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学完课文后,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指导学生以《春游》为题,描写春游看到的景物。活动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春的景物,春游时路线是从学校出发到南池,然后沿着小路向南龛山,最后返回学校。指导学生作文时按春游顺序,依次是路上、南龛山的博物馆、摩岩造像、乐园的见闻及美景。指导学生描写景物要注意反映出春天景物的特点,并写出欣赏了春天美的景色后真实感受。通过这样的读写实践,使学生获得读写知识,逐步形成读写技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