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有效性音乐教学初探
音乐论文之有效性音乐教学初探 有效性音乐教学初探 关于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同仁的关注。其中“教学是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后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有人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的观点。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音乐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尝试。可往往是我们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经过反思,我觉得我们主要有以下有效性应该把握:一、 音乐教学观念的有效性——面向全体学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在课堂上的常常只是少数的几个好学生,绝大部分同学只能充当了听众的角色。主体参与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我们应当以主体参与的思想去改造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 艺术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这里提参与性是因为当前的音乐课堂的种种现象,我觉得值得提这一点。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中,愉悦性及融合性总体上落实得比较好。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开心的,融合方面也不错,音乐多形式的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与人文的融合……但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法中教师的把握有失偏颇。这里,关系着一个参与的目标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学生参与很热闹的现象;其参与的有效性,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性不得而知。 1、从音乐课特点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与音乐性密不可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是音乐。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活动中的音乐性。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与感受音乐。音乐课,关注音乐聆听,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 我经常反思,有时上课有些活动的参与缺少了一定的音乐性。如画图谱的过程,让学生根据音符画线条的走向,时间花了较多,画的本身,我觉得是没有音乐性的,对歌曲的歌唱、对音乐的感受没有太多的联系。音乐的高低是音乐中流淌着的,只有把画的过程置于音乐的聆听中,那么这个过程才是富有生命的。看音符画高低,也许有着说教之意了。如果这个过程改为:让学生聆听,将音乐的起伏用线条画下来,最后再出现图谱比较,这样的感受会更深刻些。又如,音乐拍号的学习,说强弱弱,可以少说,多表现,多在音乐中表现。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渗透音乐性,实现音乐学科的审美价值,是我在考虑的。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在典型音乐与视频中(音乐可再丰富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存在。这样,我们的活动参与才更具音乐性。2、从学习个体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体验的过程。首先,有效的主体参与不仅表现为外在行动上的主动,更表现为态度、情感及内在思维上的主体,即主动建构。在音乐课堂上具体表现为:善于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聆听与思考;能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中去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音乐进行表现,主动建构起自己的艺术审美,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聆听、表演、动手创作,发展他们独立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其次,情感参与是高参与度的又一表现。有效主体参与必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3、从学习群体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是一个全体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主体参与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全体学生的参与就没有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我们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有效的主体参与必然有着良好有人际互动性。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和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等等。二、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高级有效层次的目标和民主开放互动的生成在音乐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同学们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演奏同一首曲子,默默地欣赏同一首乐曲,老师讲解曲子的背景、意境,同学们理解一致,顺利完成整齐划一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这恰恰是教学有效性的严重缺失。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就要有利于实现高级有效层次的目标和民主开放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形态。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了以下实践策略:利用差异资源的实践策略差异是走向音乐教学互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学生之间有着各自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面对同一首乐曲他们会有不同的感受,正是有着不同生命个性和多元感悟的存在,才形成了音乐教学交往互动资源,才会冲突融合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利用差异资源突出学生生成资源开发利用。(1)启发群体异见。在教学开始,面对音乐情景,教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的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教学不搞以点带面,过程目标是追求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个性的理解,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起点。做到“三真”:真实的音乐学习起点;真实的音乐感受;真诚的表达。建立 在真实起点的音乐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真实的音乐感受,学生才会真情相融;真诚的表达才会有心灵的成长和自我发展。(2)关注个体创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3)展示学生误见。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有价值的资源。学生的“错误”可以暴露学生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建构音乐审美时的障碍。“错误”出现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及时展示给同学们来辨析、改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辨别错误——分析错误——改正错误。对提供错误案例的同学给予表扬。学生的音乐学习情感都处在愉悦之中。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进行交往互动,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共同形成更好的学习成果。在宽松和谐的音乐学习氛围中教师真诚的引导学生积极进取心态,完善个人和集体的学习成果。三、音乐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建设倾听的音乐课堂与对话的音乐课堂1、倾听是有效音乐教学中新的诉求我们不追求热闹的音乐课堂,而是精心打造倾听的音乐课堂。“倾听”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行为,是教学发生的前提和重要的支撑点。倾听是师生双方的相互倾听,有别于过去学生单方面的听唱。倾听是获取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志,在学习中我们营造“倾听—交流—促进—共享”的音乐课堂学习生活,以促进音乐教学由发生到发展最后实现目标的达成。(1)明确倾听的任务—— 捕捉学生原始资源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倾听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倾听时伴随教师的观察和辨别,是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听出学生表达的心情、态度和想法。了解学生情感倾向,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音乐教师倾听是判断和选择。是捕捉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契机。倾听的行为就是教师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用目光和表情鼓励学生言、说、唱、演的勇气。倾听时不急不躁,不随意打断,不忙于下结论性判断。尊重学生发言的本意,不擅自用自己预设的答案“整理”学生的发言,要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原生态”,保护好音乐教学发生的第一现场,捕捉音乐学习发生的真实信息,建立音乐教学真实的审美起点。(2)诉说倾听的感受——促进教学生成倾听学生发言、演唱、表演,要从发言、演唱、表演的观点、感受、心情和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和促进引导。音乐教师的述说、演唱、演奏和示范要激发学生继续言说、演唱、表演的欲望,指明深入审美的方向。让学生从你的言说、演唱、演奏和示范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智慧的启迪以及真诚的鼓舞和唤醒。倾听是在音乐教学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尊重和欣赏;倾听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生成的理想途径;学会倾听让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学堂。在倾听教学中,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得到了尊重,学生这个活性资源被激活,在与教的互动过程中,促进音乐教学不断地生成。2、建设对话的音乐课堂教学对话是师生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对话是互相间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 ,是音乐教和学的互相接纳与理解。四、音乐教学调控的有效性____有效把握音乐课堂的速度与密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其一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学速度是否适当的标准是极难确定的,一般以学生的接受水平为依据。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收信息量是以“组块”为单位,要想长期记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八秒钟的时间,但要真正理解掌握应用,则一节课只能完成4—20个组块。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音乐老师一节课教三首歌曲,根本不考虑教学效率。这是广大音乐教育者认真反思的。 其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质的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兼职音乐教师的音乐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教学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艺术审美,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审美想象。笔者教改反思表明,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聆听、反复表现、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耳、动嘴、动手、动笔、动脑,进行音乐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感受,形成音乐审美,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密度是比较高的。五、 音乐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利用现代技术的高效性,借鉴姊妹艺术的丰富性 现代技术(包括多媒体、DVD光碟音像等)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目的是利用现代技术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融视听、声像于一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家里或其他有网络的地方查找音乐资料,收集音乐信息,并自主地学习音乐,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开放和高效等优点,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有一位音乐老师在暑假前的最后一节音乐课,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小的音乐家庭作业:就是在假期收集一首你最喜欢的音乐,下学期开学后介绍给小伙伴,结果,有一个孩子假期随父母到墨西哥旅游,带了一盘墨西哥吉普赛音乐光碟回来,一定要和小伙伴分享,于是我在音乐课上,特别留出一点时间,由他介绍了自己去墨西哥旅游的经历与对吉普赛音乐的体会,结果孩子们对他的介绍听的非常认真,对音乐也听得最投入。音乐课不应该是单纯的音乐教育,而应该是人的培养,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科综合,借鉴姊妹艺术多元化的丰富表现力,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进一步挖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把以音乐为主线条的综合艺术实践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变得简单明了,达到育人的目的。 总之,音乐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追求有效,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质量。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学习。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