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

‎  【导语】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会带给我梦想。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成长阶梯;我要插上书的翅膀,让他带着知识,伴我飞向未来的梦想。以下是XXX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欢迎各位前来阅读。‎ ‎  【篇一】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 ‎  朱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给了我深刻的感触,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读完这本书,我强烈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怀有梦想,工作中编织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理想。‎ ‎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都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发展的内容里也是以“德”为先,德育的确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朱永新教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化和道德相脱节的现象”。看来,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个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的共识,建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格长城”。那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的人格”‎ 呢?作为教师,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自然的德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开展的“学雷锋献爱心”活动,传统节日的纪念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节等,的确使学生的心灵在环境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熏陶,从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完善自己。‎ ‎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一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德性。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就曾遇到过“烫手的山芋”——“捣蛋鬼”、“双差生”。同学们害怕他,躲着他,老师们提起他也头疼,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大家都认为他“思想品德恶劣,不可救药!”对于这样的头疼学生,我的做法是与家长、任课老师沟通,体察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创造每一个机会让他去参与。让同学们以宽容的心态来面对他缓慢的进步。我还采取了多种方法,帮助他改变认知观念,终于使他明白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然后,我与他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从一学年的大目标到一星期的小目标。每天对照行为,评议——表扬——‎ 奖励。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捣蛋鬼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上课也会听课了,还能踊跃的回答问题,也能积极劳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有所改善。现在,也很少听见同学给我告他的状了,代课老师也说他进步很大。有一次课间活动时,他走到我跟前说:“张老师,我喜欢上你的课”。我心里顿时感到很欣慰,真正体会到只要你付出努力,总会得到好的回报。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各方面都会取得进步的。可见,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在传统的智育中,教师是真理和知识的化身,是无所不能的圣人,教师的使命就是给学生空荡荡的大脑中装知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顺理成章;于是,“填鸭式”“满堂灌”也变得自然而然……其实,这样的智育是有害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明确指出:“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传授知识,是给学生进行智力体操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作为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积极去尝试,去摸索,去总结,去反思。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精彩与快乐去吸引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教育”。‎ ‎  【篇二】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 ‎  寒假里,学校安排了新教育读书活动,读了朱老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虽然有的读书笔记只是摘记,但边读边写的感觉却越来越好。因为有这样一个活动,这个寒假比以往的哪个假期都有意义。这次读书活动对我来说,已经由“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了,每天的看书活动对于我来说是种享受,因为阅读之后,心生喜悦。‎ ‎  读书活动,一旦真的读起来,写起来,真的很有收获。新教育读书活动,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新”,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方法,新的发展。绝不同以往的、陈旧的、迂腐的教育思想方法。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会有欣然、顿悟、醍醐灌顶的感觉,在某些自己迷失的领域,又让我幡然醒悟。尤其是“专业阅读,教师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以及“新教育的九大定律”这三部分读完,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且有手不释卷,爱不释手,不厌百回读的想法和经历;以至于直想对所有人呐喊、呼吁:都来读读这些文字吧!‎ ‎  真的是这样,读经典的、专业的书籍,就是在和大师交流、对话,碰撞思维。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读到最后终于明白: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是展勇气、显大气、励志气的教育理想与壮志情怀。虽然是写给青年教师的,但对于“老教师”的我来说,也读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拍案叫绝,掩卷深思。我想我遇到了一本好书,一个良师诤友。读书有心得,写作助成长,专业发展的路上,我才刚刚起步。‎ ‎  读了《新教育》,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过去,以往的工作自己是有爱心,但现在感觉还应该会爱,要走进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交流。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让我聆听新教育思想,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朱老师的这席话拨动了我的心弦。以前我只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那就是做一名有责任心的好教师,希望自己能教好每一名学生。一转眼过去了二十多年,回忆自己过去的教育历程,仅用“平庸”一词即可概括。朱老师给想做教育有心人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建议:“每天写教育日记吧,把每天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原封不动的记下来,在写笔记的时候教师能够与自己对话,这种领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法宝。虽然在这些年里也记下了一些教学随感,但因为恒心不够,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客观的借口而疏于动笔。为了心中的梦想,从现在起我要挑战我的恒心,磨练我的意志。‎ ‎  读罢《新教育》,掩卷沉思,我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感谢朱朱老师让我正走在理想教育的路上,感谢朱老师让我明白做一个“书香教师”的重要性,感谢朱老师让我正尝试着去做一名理想的好教师,同时也非常感谢学校开展的这次读书活动。‎ ‎  【篇三】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例文汇总 ‎  去年10月的一天,通过与杨校商议,我选择阅读《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并成为了一名领读者。写到这句话,现在的我仍然感到震惊!因为顺应天性,我的发展是跟着导师读书,比如跟着杨校读《吾国教育病理》。可是赵老师鼓励我做领读者,为了不辜负她的期望,也为了有一点属于个人的事情可做,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这本书的领读。‎ ‎  我所理解的领读就是自己带头,引领大家读书。既然是引领,就读得更加扎实深刻一些。而且现在我觉得这个选择真好,它助力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这种感觉是多么地自然而美好啊!‎ ‎  当初我们的美好愿景是:读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生活。通过共读做一名清醒的有理性思辨的教育人,通过我们的关注与思辨,探讨与践行,争取在体制变革中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  华东师大出版的《周国平论教育》分为【守护人性】和【传承高贵】两本书,从去年10月开始,除寒假及特殊情况外,我们安排每周读一辑,要求组员认真研读,每周二晚上抽出1个钟头,由1位书友领读,小组成员集体线上讨论。通过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成员普遍感觉到了共同体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愉悦,收获到心灵的丰盈,体验到共读生活的美好。‎ ‎  下面重点谈谈我个人阅读这套书的感悟与收获:‎ ‎  第一:名人的引领。周国平作为一位哲学教授,对教育有着自己真知灼见,他惜字如金,语言简洁优美,如出水芙蓉,让人如沐春风。如同与一位年长的智者谋面:他的谆谆教诲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我干涸的心田,他的哲思犀利深刻,令人敬佩。尤其是他关于教育的论述,常常锋芒毕露,高屋建瓴,让我们这些教育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得到一种清新而隽永的灵魂洗礼。‎ ‎  文字之美,贵在乎准。我喜欢笔者的文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文本中,力求带给人流畅简约之美。特别是之前的我,寡言少语,讷于表达,通过阅读,通过与大家的探讨交流,不仅打开了我的思路,而且开启了我语言的天窗,似乎有了源头活水,我的文字也渐次萌发,让我畅享恣意表达的愉悦!‎ ‎  第二:阅读的启蒙。周教授作为一位哲人,给人的感觉却如同一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细数自己读书写日记的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他要求我们:做一个读者,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成为一个文明人。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提升自己,阅读及写随感,或者通过文本记录自己的思想脉络,是的自我成长之路。‎ ‎  在周教授读书精神的感召下,我为自己之前读书太少深感遗憾。于是我珍惜一切时间和机会,如同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去孜孜不倦地阅读,汲取蕴藏在书籍中的思想精髓。同时尽力做到及时汇集整理灵感的火花,诉诸笔端,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小文。通过阅读,周教授的思想已经融入了我的血脉,使我深深地感到:生活的经历就是一个人的最为宝贵的财富,生活中的灵感也是稍纵即逝的,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特别是对自己负责的人,在岁月的更迭中,能够捕捉思想的轨迹,显化自己心中不时喷涌而出的文字,这不仅能够促进自己思考,使自己做一个灵魂的觉醒者,一个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对话的人。从而提醒自己跳出固化的思维,摆脱惯常的行为模式,时刻成为自己的主宰,成为灵动而有魅力的存在,成为超凡脱俗的崭新的那个我。‎ ‎  我感到:阅读和生活是源头活水。有人说过:身体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当我穿行在上下班的人潮中,手机中的录音或网络音频带给我饥渴的灵魂以慰藉,让我感受到自己没有被时间所抛弃;而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读书是的选择。周国平 论教育,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梭罗的瓦尔登湖,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尼采的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等等,让我爱不释手,孜孜以求。我是一个后知后觉者,而且读书进展很慢。但是我觉得,阅读贵在过程,有的书适宜囫囵吞枣,有的却适宜细细品味,就比如民主主义与教育,需要精心研读,需要和读书伙伴去讨论碰撞,从而真正领会书中的思想,启迪自己的思维,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在读书共同体中,大家一起研学旅行,一起聆听大师的讲座。读书会的线上研讨活动,书友们各抒己见,思想激荡,智慧的火花不时喷涌而出,让人感到其乐融融,感觉生活富足而美好。‎ ‎  第三:思想的启迪。在这本书中,针对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周教授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读来令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  面对择校问题,周教授指出: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素质足够好,那么,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他上不上名校,他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的。他谈到: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不会太看重她能否进入名校,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不管她上怎样的学校,务必让她有一个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护她的天性不被今日的教育体制损害。我觉得,孩子的智力素质因人而异,在择校问题上家长应该理智,注重孩子的内在体验,注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有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于学习成绩,大学,甚至一份好的职业,都应该成为孩子身心素质健康生长的副产品;重要的是家长需要负起呵护孩子天性,并为其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驾护航的光荣使命。在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的体制下,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在总体上就是非人性的,承受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功课分担和功利期待,其恶果是童年被无情地剥夺,人性遭到扭曲。周教授呼吁: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一个人唯有人性健全才可能真正幸福,也才可能真正优秀,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生机勃勃的社会。我觉得,做人比学习重要,人性比成绩重要。家长和老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的生命成长负起责任,呵护引领孩子成长为人性健康生长的幸福的人。‎ ‎  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按照自己兴趣安排学习计划的“自我教育者”‎ ‎,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做善莫大焉。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我觉得:自学的习惯,自我教育的能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尽管我的觉醒较晚,但我庆幸自己成为一名觉醒者。我的天性喜欢学习,喜欢思考,可是之前的我可以说是一潭死水,波澜不惊。而现在的我,在我生命中许多重要他人的帮助下,通过学习思考,重建了自己的精神宇宙,我绝对不会去怨天尤人,我只是感到自己蹉跎荒废了几乎一半的宝贵生命年华,用血的教训买来了今日的内在觉醒。我觉得自己的外境一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自己那些心中的纠结,愁怨随着岁月的更迭一定会冰释。我是一切的根源,我需要通过审视省察,发现自己的不足,用心发掘生活中幸福生长的契合点,从而不断砥砺,朝着心中的目标奋力前行。这让我感受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巨大力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已然虚度了过往的年华,可是从此我将奋力追赶,用尽洪荒之力,弥补自己曾经的缺憾,用阅读慰藉生命,用自我教育救赎灵魂。生命中的所有挫折坎坷,只会砥砺我超然前行,甚或成为我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我一直在路上,欢迎伙伴们与我一起携手同行!‎ ‎  怀特海说过: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了。周教授指出:一个好教师首先应当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按照这个标准,我还需要不断努力。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知识往往是机械的,死板的,它只有和生活中的情境,和个人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一个教育人的基本价值之所在。之前的我非常喜欢学习,可是而已。对于所学知识缺乏消化,不能够举一反三,常常是自那儿学又还回到那里去。现在,我感到了思考探究省察的重要性,同时力求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智情双修,通过阅读实践,使自己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将教育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过一种内富外丰的精神生活。让人性与尊严在生活的智慧中闪光。‎ ‎  周教授指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在应试体制下,一个好教师的责任和本事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教师是在为社会的未来培养人才,我们的眼光当然不能拘囿在好的教学质量的标准上,而要着眼培养学生“神圣的好奇心”,使其拥有“内在的自由”。正如周教授所说:在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者身上,都鲜明地存在着这两种特质。而这两种特质的保护和培养都有赖于外在的自由。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对两者都予以鼓励,最低限度是不要去扼杀它们。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向体制争得应有的的自由成长空间,呵护其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等智力素质健康生长。真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逐渐找到真正吸引自己的学科方向和问题领域。‎ ‎  周教授谈到:这样的教师在现行的体制中可能会吃力不讨好。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只能凭良心做事,要有一个信念: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周教授还谈到好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于受冷漠。教育关乎人类未来。我觉得,能够着眼未来的教师一定是用良心做事的教师,是有情怀有担当的教师,当然也是人性意义上秀的教师。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好教师也一定有着一份淡泊宁静志在高远的人生境界。作为教育部门或学校的领导,也应该不要在应试教育方面过于功利,为这些好教师打开身心自由成长的绿色通道。‎ ‎  家长也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向应试教育体制争自由。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其美好青春保驾护航。当孩子无忧无虑玩耍时,当孩子编织美丽梦想时,不要去打扰他,纠正他。纪伯伦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以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剥夺他的童年。我们无法改变体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友好的成长环境,呵护孩子的天性健康生长,培养其独立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其成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而千万不要逼迫孩子去为了一个好成绩而拼尽全力。记得有一个关于要把孩子培养为什么样的人的一个视频,逼迫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去拼博好成绩,如同让一只鱼去爬树,天性无限地扭曲,怎么能够指望收获一个好的结果呢?!因此,孩子的未来握在他自己的手里,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绝对不是由家长说了算,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仔细观察,顺应其天性,呵护其健康快乐成长。‎ ‎  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的成就。不过,为人父母者所遭到的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呢?我觉得首先家长要有一颗理解孩子的心,凡事能够站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呵护其天性健康生长,尽而引领他向着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前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周教授的家庭是一个爱阅读的家庭,那么孩子自然而然自书籍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人的敌人是自己。父母做好自己,不断学习改变提升挑战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顺理成章。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这句话,应该是父母成为孩子人生导师方面的座右铭。我的孩子也曾经是一个逆反的孩子,当他对父母的话油盐不进的时候,我们感到万般无奈。可是,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通过朋友届入,通过自身成长侧面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为孩子的情绪流通找到出口,总而言之,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对自己的未来燃起希望之火,让他的内在充满正能量,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终于,我们协助他战胜了成长路上的挫折,从而自己去逆风飞扬。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父母勇于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孩子自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要求孩子优秀,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周教授说: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生长。周教授谈到:今日的家长们似乎都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奋斗了。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这种做法无疑是野蛮的。但家长们也是迫不得已。‎ ‎  关于素质教育,周教授指出: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正本清源,追问何为教育?使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应是受教育者天性和能力的健康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在于使人性得到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从而善良而高贵地生活。素质教育可以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实质上归结为真善美的目标。‎ ‎  人的生命和灵魂是最宝贵的,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灵魂的丰富。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善良和高贵,善良就是有同情心,作为生命对别的生命有同情的感应,高贵就是有尊严感,意识到并且在行为中体现出做人的尊严,人和人之间互相把对方当作生命和灵魂来对待。真正的教育理应使人在知识面前保持头脑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灵的丰富,在物质力量面前保持灵魂的高贵。守护人性,是教育的使命,传承高贵,是使人性得以弘扬的教育的终极使命。为了这一崇高的教育梦想,让我们一起去努力追逐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