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实验方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实验方案

其他论文之《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实验方案 ‎ ‎  一、课题的提出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更好地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使教师不但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同时补充了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从2005年初开始,我校开设校本课程,同时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其中“开发”是指从课程目标的拟订、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到课程的实施与改进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  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校本课程开发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历经了三个时期。即兴盛时期、回落时期和转型时期。兴盛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是这一时期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代表。在80年代末期以后,进入回落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社会变迁的脚步加快,公众对于学校课程的关注更加强烈,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这一切都需要学校能及时作出反应,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又一次受到重视,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口号之一,即进入转型时期,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框架中进行。‎ ‎  2001年开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理念、新的名词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校本课程”的概念就在这个时期为教师所认识、理解直至认同、参与实践。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山东省的许多城市中小学都开设了校本课程。‎ ‎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原则 ‎  (一)研究目的、意义 ‎  1、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满足社区的需求 ‎  校本课程的开发吸收社区代表参加,社区代表可以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要求,以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或者体现社区的特色,有利于社区今后的长远发展。‎ ‎  2、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  国家课程是一种研究──开发──‎ 推广模式,课程规划、设计和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科专家的职责范围,而课程的实施则是教师的事,教师只是课程的忠实施行者。这就把最了解学生需求的教师排除在课程设置和范围之外,教师只是被动地执行,对教材的反馈也不能发挥作用,无疑会挫伤教师积极性。而校本课程吸收教师参与开发,教师有权决定“教什么”,也可以及时反馈教后的情况,不断地改进课程。‎ ‎  3、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 ‎  国家课程总是固定的,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校本课程则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力,学生可以部分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  (二)研究的原则 ‎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研究学校、社区课程资源,确定适合我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  2、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形式,构建系列适合我校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  六、研究的方法、步骤 ‎  (一)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 ‎  评估社区教育资源,培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情况,初步确定校本课程方案。‎ ‎  (二)实施阶段:组织老师认真编写校本课程,并组织实施:‎ ‎  1.组织任课教师撰写详细的《课程纲要》。‎ ‎  2.利用每周二下午三、四节课时间认真上课,采用班级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快乐学习,并写好课后反思。‎ ‎  3.定期召开教研会,研究校本课程的备课、教案撰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 ‎  4.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对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  5.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  6.任课教师积累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材料,认真整理,装订成册,形成校本课程特色教材。学校定期组织展示,以检验教学效果。‎ ‎  7.每学期期末组织有关人员对学生、任课教师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  继续组织实施《校本课程方案》,并调整充实校本课程内容,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  七、校本课程的课时与结构门类 ‎  1、校本课程的课时 ‎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各综合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按照每周上课30课时计算,地方和学校课程的课时各综合活动的课时约占6课时左右,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没周约占2课时左右。我校将安排每周2课时,综合实践性课程原则上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开展。‎ ‎  2、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  (1)系统性必修课:走进古诗文  走进童话世界  生活中的英语 ‎  (2)活动性课程:音乐(舞蹈  管乐  古筝)  体育(篮球  田赛  径赛  健美操)  美术(素描  国画  书法)  摄影与摄像 ‎  (3)综合实践性课程 ‎  3、评价设想 ‎  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属于一般课程的评价范畴,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教师自己、教师同事、学生、家长等,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效果等。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们将把我校评价方面的成型经验移植过来,进行全面的评价。‎ ‎  八、组织分工与保障措施 ‎  (一)实验的组织与分工 ‎  组长:李鹏运    负责宏观调控实验 ‎  副组长:李承娜  负责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  成员:郑建军  崔丽  赵长奎  曲波   协助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  各类课程的教师为实验教师 ‎  (二)保障措施 ‎  1、加强领导,全面启动。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师代表、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社区相关人员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明晰学校教育哲学,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等,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全面启动、运行通畅,检查监督校本课程开发的执行情况。‎ ‎  2、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全校进行宣传发动,调动全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部分社区人员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为校本课程开发出谋划策。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现代教育思想、科学研究和调查方法,让教师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念,掌握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提高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研究。‎ ‎  3、集体研讨,整体开发。学校成立一—五年级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小组,小组由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科技、英语等各学科教师组成,设立正、副组长,具体负责各年级校本课程开发学年度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及教研活动的制定和落实。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开展集体研讨,使教师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帮助,整体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合作编写年级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注意同一年级各学科课程开发的联系。学校教导处统一协调五个年级校本课程内容的衔接,定期检查各教研组课程开发情况,包括课程内容、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 ‎  4、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精选反映家乡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充分加以开发利用。‎ ‎  5、多元参与,科学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将组织评价小组对各年级、各班级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小组成员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的代表组成,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课程组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获得发展等。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探索“依靠学校主体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的方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