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摭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摭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其他论文之摭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 ‎ ‎  英山县教学研究室 ‎  20世纪晚期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迅猛发展。面对世界和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99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这次会议科学而全面地阐释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构建了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说到底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要注重教与学的过程的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在我国,对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四有”、“六个学会”,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若详细划分,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养成人的整体素质。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学习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学习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 ‎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 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素质教育具有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具有整体性。素质教育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幢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发展性: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素质教育具有开放性: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因而,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教育渠道看,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  目前,尽管我们在极力倡导并不遗余力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是非问题还分不清,道不明。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过多地受应试教育的羁绊,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教育教学现象。如课程本位思想一如既往地存在,教育教学偏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教与学的过程的优化,教育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教育教学的发展,严重阻碍素质教育工程的有序推进。为此,我们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要根植素质教育理念,澄清一些是非问题,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要领。‎ ‎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浩繁而又系统的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除了要克服思想意识中的障碍外,还要明确这项工程实施的关键要素和核心任务,科学处理素质教育与教育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途路中有明确的任务和方向。‎ ‎  当前,科学有序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如下方面的问题。‎ ‎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不断完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由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要不断完善教育目标,并严格遵循这一目标来指导素质教育实践。从根本上说,我国的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六个学会“‎ 的公民,既注重公民的社会功能的培养,又要注重个人的潜能开发。因为人的素质结构是一个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素质构成的整体。各种素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的。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经济等方面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遵循多层级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共同培养。‎ ‎  二、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创建科学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模式“一词在当今社会运用十分普遍。它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是人们可以拿来做参照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是1972年由美国学者正式提出,自此以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中外的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也届定了许多不同的内涵。教育模式的基本实质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而惯于遵循的与一定的教学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在我国,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学者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创建实施推广了许多教学模式,如创造性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尝试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模式等等。教学模式的创立有利于反映教学规律和教学思想,有利于教者和学习者明确教与学所应遵循的程序,把比较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从而使教学理论能够切切实实指导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切合教学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 ‎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力避教学模式的僵化和单一化。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整合,即学科整合、”三课“整合(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理“(心理、生理、伦理)整合、”三学“(小学、中学、大学)整合、”三教“‎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等,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育教学 ‎  渠道,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功能,最终以利于培养多层级、高素质 ‎  的人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的要素多,环节多,而素质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素质教育更要融合诸多教育要素和教育环节,科学地将这些要素和环节整合起来。‎ ‎  三、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全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基本要求是: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即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技能,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教学结构系统完整。注重教学要保证全面地包含研究对象和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全面地并按一定顺序安排各种主要成分,明确地确定教学主体、客体和条件,相互联系地引出社会方面的成分、心理方面的成分等,要运用发展的观点,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成分互相渗透,互相体现。③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成分即教学目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对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也提出一些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常遵循的一些原则有很多,如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整套综合任务得以顺利完成。④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育者应该不断的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应科学、新颖、‎ ‎  高效,并注重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融合起来,交互运用。⑤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优化教学过程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化的最主要的标准。‎ ‎  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养成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教育教学模式的创建,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等都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教育教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并且需要崭新的教与学的范式。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应在素质教育上下大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魄力,教育者还应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  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学习成效评价体系。传统教育的评价观是静态的、片面的、功利性的,它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应试教育中教育评价的”唯分“观念表现得十分突出,评价标准单一而刻板,很难科学地检测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观是具有前瞻性的,‎ ‎  是发展的,是动态的,是多元的,它把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运用,注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发展。总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是科学的,是积极的,它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应时出台。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教法与学法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更先进,教学目标更明确,教材编写更科学,对教法和学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及效能要求更高。总之,它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研究新课程标准,有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是广大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