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论文之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我们以往在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的层面上,只是承担和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往往被我们给遗忘了,未能真正体现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教学中不可忽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科学探究是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是多感观参与,多层次的活动过程。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下面我想就以我执教过的《有趣的磁现象》这一课为例来与大家交流我的想法。 一、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情景导入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开好了头。如: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通过一段视频激趣导学,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这一环节从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入手,设计问题,引发探究,通过充分的情绪调动和情境创设,触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质疑问题,树立探究意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实践也充分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和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所以认真遵循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从教材内容出发,适时有效的为学生搭建合理科学的“疑”与“思”的学习平台,从小树立他们的探究意识,是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开发他们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选择材料,为探究的内容服务材料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丰富多彩的实验材料给科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操作技能的不熟练有可能会浪费探究时间。因此,材料的选择要切合实际,要合理。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探究的程度。而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除了要针对教学目标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知识储备、探究水平等因素。材料的选择要有结构性,要能够为探究的内容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在教《有趣的磁现象》时,我除了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材料之外,还为学生准备了钢球、玻璃球、橡皮泥、螺丝帽、回形针、木块、铜条、小刀、玻璃片、啤酒瓶盖、塑料盖、铁钉等材料,使材料在验证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有利于学生向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挖掘和探索。同时,要注意选择的材料不宜求多求全,不然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只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因为面五花八门的材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能集中精神听课,于是,在一节课里,不论是探究活动时,汇报交流时,还是教师讲解时,都有学生在不停地玩里面的各种材料,相互之间还在兴奋地交流着。这样,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也就变得很低了。所以老师要注意对材料进行选择,注意材料的结构性,不要把与本课目标无关的材料也发给学生。 四、对探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以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现在很多科学教师为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采取完全放手的方式,让学生“随便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结果学生缺乏思考。对探究目标尚不清楚地情况下,盲目动手操作,所获得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很难达成探究目标。我在教学《有趣的磁现象》这一课时,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探究活动前,我把探究活动的要求、目标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并把实验材料分袋编号装好,让小组长根据活动的需要依次取出进行操作;其次,在探究活动中,我既是参与者又是帮助者,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巡视,对动手能力差的小组进行适当地提示和指导,同时对课堂秩序和探究活动的进程进行调控;最后,当探究活动完成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回报,帮助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结论形成清晰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达成科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指导,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 五、参与活动,亲历探究过程学生对周转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教授新知前,教师看似随意地提问“磁铁能吸什么样的物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磁铁” ,揭示课题,这样不经意的一问,再一次把学生积蓄在心中的兴趣激发出来,从而得到学生热烈的回应。于是,我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估计学生就磁铁能否吸引硬币或小纸片等这些问题产生认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验证的基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探究、验证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磁铁可以吸哪些物体,通过他们合作探究实验,知道磁铁可以吸铁等金属,从而引导归纳像磁铁这种能吸铁等金属的性质叫做磁性。这样不仅解决了磁铁吸铁的性质,更主要的是吸纳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寻常的游戏活动中学到了新奇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接着我又让学生猜测一块磁铁的每个部位的磁性是否相同,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实验证明,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活动,特别是玩磁铁的两极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个性质。这样用做中学的理念开展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自我建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系统整理所学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 “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科学课教学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这节课虽结束了,但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们努力让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推动学生继续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要使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教师不仅要在材料、指导等方面下功夫,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探究方法,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悟有效探究的乐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彰显探究的魅力,焕发课堂应有的活力。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让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有效,使我们的科学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