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心得)之在《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创新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在《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创新能力

物理论文之在《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创新能力 ‎ 在《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创新能力                     ——枞阳实验中学 钱海燕创新教学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重在牢固、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是学生发展的核心,教师应尽可能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渗透这种思想。本文就《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以探讨。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性行为的前提。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1、巧用课题引入实验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演示实验一:将木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其现象;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其现象;将铁块浸没在水银中,观察其现象;演示实验二:将铁皮浸没在水中,观察其现象;将铁皮折成小船,放在水面,观察其现象。 教师在演示上述有趣实验的同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感的发展,提出如下诱导性问题:(1)     ‎ ‎ 大家观察到了什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2)      在实际生活中,大家见过类似的现象吗?请列举出一些实例。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调动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发一连串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2、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过程中的史实和故事,如《王冠之谜》等,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家的创新过程,使其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创造新理论,得出新成果的,从而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动力,树立创新志向。3、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淡化教师和书本权威,在民主、平等、互补的氛围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发表创见。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与新知识之间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思维发展方向,引发学生思考,大胆猜想,大胆发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点、见解的培植、引导和鼓励,让其感受创新的快乐,使其创新志向得到巩固和发展。二、学生创新动机的诱发和创新思维的启迪广博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学中的每一个策略和安排都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在《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诱发创新动机,如在完成本课教学内容后教师提出下列一组开放性问题。(1)称量法测得浮力的大小准确吗?大家知道其原因吗?能否设计一个方案来减小称量法测量浮力大小的误差?(2)大家能否设计一个装置替代溢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浸没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处,其受到浮力相等吗?为什么?大家能否设计一个试验来验证你的答案?(4)物体在气体中受到浮力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吗?开放性问题有利用学生从多方位、多途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创新见解,适时肯定其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想,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写成实验方案,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增强其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诱发出新的创造动机。2、在总结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现其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体验“再发现”的乐趣,从中体味和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交给学生打开思维宝库的钥匙。3、积极开展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对“减小称量法测量浮力大小的误差”、“溢杯替代装置”和“气体浮力验证实验”等设计方案进行评比,相信多数同学通过思考、讨论、研究和修正,都应能获得成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三、学生创新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突破性进展。在本节课教学中,应着力以下几点,加强学生创新技能的训练,提高创新能力。1、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例:有一铁块浸没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1,浸没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2,则F1和F2大小的关系是(   )‎ ‎ A、F1> F2       B、F12        C.、F1= F2     D、不能确定  若将题目中的“浸没”改为“浸”,则F1和F2大小关系如何?若将题目中的“铁快”改为“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分别”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如何若将题目中的“一铁块”改为“一软木块”,“浸没”改为“放入”。则F1和F2的 大小关系如何?这种在原题目基础上引申变换,拓宽扩展,以引起学生对题目外的同类题型的思考与讨论,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做到一题多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2、加强学生求异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例:请你设计多种方案测出一小正方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该题在师生讨论基础上,总结出四种测量方案:方案一的原理:F浮=G排(阿基米德原理);方案二的原理:F浮=G-F (称量法);方案三的原理:F浮=ρgV排(用刻度度尺测量出正方体的边长,计算V物得到V排);方案四的原理:F浮=ρ gV排(用量筒使用排水法,测得V排)。如此,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由常规思维发展为非常规思维,既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造条件,开展课外、校外活动,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浮力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认识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从而训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用替代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验证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动手创新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创新自主性,提高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设计、实验、概括和应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