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物理论文之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三铺中学 沈泽军 摘要:当前以课程和教材改革为标志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是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这篇文章就是从校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的实施体会出发,阐述构建“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结构及实施过程、实施策略以及“教学感言”等,以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教学方式 预习提示 课堂展示 新课程标准已颁布多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校教研组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式,结合自己学校的条件以及对教学实践的体会,大胆的提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实实在在的落实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近两年的尝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模式提出的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 ,即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大都采用不厌其烦的系统的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在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课后练习。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学基本上是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的学,没有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学生早已不能满足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验证性”的分组实验,学生要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事在必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既要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获得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懂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改革中,有的教师为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但课堂教学实施时,由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问题;另外物理课的周课时偏少,恐怕是探究型教学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严重困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实施效益。我们正是从以上角度出发,为全面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 模式结构 “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又称为“双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一半教学形式在课堂上“展示”,通过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和形式,把课内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一节物理课分为课内、课外去进行。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让学生课外(有一定价值的探究实验设置在课堂上)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自学,即“先学而后教”。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内容编著的特点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实施过程。 一、预习 在每节课前首先制定“预习提示”,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总体上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1.“非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 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主要以思考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性的指导,有的思考题附加一定的指导性提示,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正常的进行阅读;有的阅读指导中附加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材中的“科学世界”和“STS”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可让学生归纳总结其介绍的内容,或给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思考,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 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探究”和“演示”等,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仪器或鼓励学习小组借用仪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实验、探究。有时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 改换成可利用身边物品去观察和探究的实验,而课本上的实验变换成猜想、解释与讨论性的实验,这样整合教材,提高教材的可预习性。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探究问题,我们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数据处理与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要素给予一定的宏观预习性的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按正确的思路去实验探究。有时选择一些重要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堂上预习是很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与思考,真正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3.相关练习性的指导 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原则上由学生预习时完成,这是有难度的,但若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相应的提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有的练习题来自生活,鼓励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走向社会甚至网络去调查、去了解,提高了学生对“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认识。有时在“预习提示”中还补充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可作为预习反馈。 对于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疑惑,或有什么新的发现,建议学生记录下来供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预习提示”中还让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发表自己的感想和学习心得,从一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展示 课堂展示学生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展示其学习历程,教学时尽可能的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展示。 一般课堂教学伊始,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你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这些物理知识?不完整时由小组内学生或其他小组补充。这种教学思路,一改过去的教学常规,突出了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现“STS”的思想。然后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大多让学生来展示,讲解其实验方案,演示其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在展示和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发生了“碰撞”,通过探究的“切磋”、学具制作技巧的“展示”,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激发了学生对探究的再次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是组织者、合作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自豪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题和补充的针对性练习,我们大多采用学生作业展示或师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当堂处理练习。课前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太多,这样一节课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模式实施策略 “预习—展示” 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在预习,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预习提示”的设计 1.“预习提示”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初次尝试应注意将预习提示“细化”,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规律使预习停滞。 2.要鼓励学生尝试做预习笔记,找到新教材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这样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不同与一般的教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将“备学生”与“备教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预习提示”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向实验室借用常用仪器课外自主实验与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实验与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 三、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遵循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探究与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表现能力等综合评价,形成对某个学生本阶段或本学期的整体评价,激发学生对“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热情,使这种教学模式能顺利的实施。 ◆ 模式构建感言 “预习—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初备受同行的质疑,实质上反映了以发展为价值趋向的现代教学文化,和以接受为价值趋向的传统教学文化的冲突。教学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首先要弄清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哪些,其次要弄清学习材料及教学目标是如何与学习规律相匹配的,同时还要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与相应的学习规律结合起来进行设计,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创设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的充满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成功学习的体验,激发其自信心、成就感和学习欲。 因此,教学设计时,必须简化教,必须放弃“包办”,将原来教的内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教,随堂的点拨,有些内容让学生间互教互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了些合作,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就落实了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笔者认为现在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有没有能力去实施,而是从思想上有没有认识新课程的意义,愿不愿意去实施,只要认识到位了,新课程的春风必定会使教育大地花香满园。 参考文献: 王泽农.《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王瑜.《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