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高段作文多元互动交流式评价新探
语文论文之小学高段作文多元互动交流式评价新探 温岭市太平小学 叶敏群 【内容摘要】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习作评价决不仅仅只是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习作评价应该是多元互动的交流式评价,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评价。在教学评价学生习作里,教师应该找准定位,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如何实现学生评价教师习作,应创造性地利用“下水作文”这一老工具,开创出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进行评价交流这一新方式。在学生互评的实施中,借鉴网络论坛、贴吧的形式,在班级中开辟“作文贴吧”,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关键词】作文 评价 交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有两种方式:口语、写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习作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习作指导上,而对于后期的评价却常常一带而过。纵观现行比较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这几种:有的教师收到学生的习作后评一个分或打一个等级,然后写几句评语;有的教师可能会细心地将学生的错别字、病句一一找出来;有的教师可能因为批改的作业量比较大,评语也无法一一地写;有的可能在改完之后对全班学生的习作作一个总结性点评,要么请一两个写得比较优秀的学生上台朗读,以供其他学生学习;有的可能就让它过去了;还有的教师比较会赶时髦,自己不评,将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习作评价的方式有很多,这些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背后的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须知,对上一次的总结是下一次行动的良师,评价和交流在习作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注重习作指导而轻视习作评价,那么,想要高质量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相当有难度的。 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运用中,只有不断地通过评价予以指正,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从而实现对运用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同时,语文活动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手写我口”,学生习作应该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思想的表达,所以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尽量让学生多去观察生活、感知世界。但是作为一个孩子,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一些来自外界的指点,在这其中,评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效地提高习作评价的效率。 但是怎样的评价才能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服务呢?当然是多元互动交流式的评价。新课标明确要求我们转变评价观念,采取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和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此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尽情展现出真实的内心世界,写出好文章来。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总是把目光聚集于错别字、病句、布局等缺陷上,几次评下来,学生的写作热情早已被浇熄。当下很多专家呼吁作文的评价要以交流为主,因为任何写作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交流与分享,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习作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交给老师评判。因此,习作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文字交流的习惯,让学生习惯于用文字来交流,从而在这种交流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写作的水平与能力。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教师给予的评价,他们更注重的不是得到了什么分数,而是老师怎么点评他的作文,怎么看待他的一些想法。常常会有学生在习作后加上一小行:“老师,我写了那么多,您多评几句吧!”学生渴望交流,这是显而易见的。交流是学生写作的基本动力,那么在评价以交流思想为主要目的的习作时,也应该尽量采用交流的方式进行。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的评价与交流,习作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互动的一种交流。这种交流应该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在习作教学中,我一般采取这样一种评价模式:学生习作的同时教师“下水”,然后教师评改学生习作并写上评语,学生点评教师的“下水作文” 并写上评语,还可以将一些学生的习作贴在班级的“作文贴吧”中,供全班同学阅读,由学生点评并写上评语。用示意图表示大致是这样的: 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与交流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一、找准评价定位,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打开学生的作文,不能就奔着错别字、病句去,也不能草草地给判个分数就算了事,教师要精心设计评语,用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评语作为一份份精致的礼物送给学生,以此作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要在评语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评得恰当,评得深得人心,才能赢得学生与你交流的激情与欲望。 定位一:毫不掩饰的赞美 学生都是最可爱的小精灵,别看他们年纪小小,但对于生活,对于世界,他们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见解,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所以在他们的习作中常常会有许多惊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独特的想法,别样的描述,精彩的用语,都是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最美的果实,对于这些,教师在评价中千万不能吝啬你的赞赏,一定要把你的欣赏、你的喜爱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老师的肯定,就如同一剂强心针,一副兴奋剂,学生将会因此而产生更多交流的欲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作文。 例如,马若凯同学写了一篇题目《最美的一餐》的作文,里面有一段写红烧肉的文字:“一盘红烧肉被端了上来,我远远地望过去,每一块肉都切得那么均匀,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每一块肉上都是七分瘦,三分肥,瘦的部分纹路清晰,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每一段成长经历,肥的一部份看上去软软的,让人感觉似乎入口即化,恨不得赶紧咬上一口。肉在菜盘上转起来了,同桌的人纷纷拿起了筷子,看着他们满足的表情,我真想跳起来把肉全部抢过来,但不行,我要文明。慢慢地,慢慢地,红烧肉终于转到我的面前了,我小心地伸出筷子,夹了一块,往嘴里送,还没入口,浓郁的肉香早已直钻进了我的鼻孔,我轻轻地咬了一口,一点点的咸,一点点的甜,还有一丝丝的辣,酸软的肉直直地滑入我的胃,好吃!”我的评语是:“在狼吞虎咽中还能这样细致地关注到食物的每一种滋味,首先老师送你一个‘美食家’的称号,很多人吃东西只知道好吃,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你却能用自己的感官把红烧肉的样子,它的每一种味道都描述得这样细腻,真的非常了不起,读了你的作文,我仿佛也和你一起共同品尝了这次的盛宴,非常感谢你!” 教师激情澎湃的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是莫大的荣耀。这种表扬是有魔力的,学生得到了一次,就想再得到第二次,第三次,在这样一种力量的驱动下,学生观察生活、书写心声的积极性必将高涨。 定位二:善意平和的指点 学生对生活、对世界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学生的阅历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文笔毕竟的粗糙的,在习作中也会有很多的不足暴露出来,作为学生习作的第一个阅读者,教师不妨从读者的身份,以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度,给予学生一些善意的指点和帮助,相信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能给予学生一种修改的欲望。 张蒙茜同学在一次作文中写了一个片段:“今天下午放学后,我走在路上。我看见马路中间的花坛里玉兰花开了,真美!在玉兰花树的脚下,还有许多小草长了出来,绿绿的,真美!春天来了,我想过不了几天,会有更多的花开起来,也会有燕子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了。”读了她的作文,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你让我知道原来春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但很可惜你的描述还不能把春天的美景带到我的眼前,玉兰花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开得多吗?玉兰和它脚下绿绿的小草合在一起肯定会是一幅别致的风景,你关注到了吗?我们不光要会发现美,还要慢慢学会把美展现给别人看。下午放学后,你不妨再去仔细看看你每一天都在走的那条马路,说不定会有更多更新的发现呢!”第二天,张蒙茜同学交回了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明显比上一篇充实了许多,描写也细腻了不少,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细节的描写,令人欣喜。 赵旭伟同学在一次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一到学校就缠着同桌打我一巴掌,同桌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好像我是一个外星人。‘ 你再说一遍!’他不敢相信地说。‘请你打我一巴掌!”我肯定地再说了一遍。他还是不信,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没事吧?‘’我没事啊,你快打我一巴掌。‘’我打完你,你不会反击吧?‘’不会啦,你快点打!‘我有些不耐烦了。’真的要打?‘他再次确认。’打!‘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同桌扬起手掌,’啪!‘脸上有点疼,但我很高兴,真好,今天的作文有材料写啦!耶!“孩子的行为,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换个角度,学生的生活确实太单调,习作素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难题。这种行为我能理解,但并不提倡,因为放任这种行为的话,只会导致学生丧失观察日常生活的动力和能力,我们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常的人、事、物,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提炼所得、所思、所感,所以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读完你的日记,我笑了。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当时你和同桌的心情,非常生动。另外你真不简单,能自己创造素材,这个举动既大胆又有新意,但老师并不提倡,如果你为了写日记天天这样搞的话,对你来说太惨了。其实只要仔细留意,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成为一篇作文。 定位三:感同身受的理解 学生在日记中常常会抒发自己的情感,有快乐的,有忧伤的,有愤怒的,有时教师在评语中写下一些感同身受的理解,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也将更愿意关注自己的内心,表达自己的内心。 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自己星期一离家到学校,母亲送她到车站的事:”……望着妈妈越来越模糊的身影,我的鼻子酸得难受,眼泪忍不住又流了下来。老师,您不会笑话我吧!“看后,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也像你一般大小,一个人在离家较远的学校求学,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趟,每次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特别难过,也常常伤心落泪。”人生自古伤离别“,这是人之常情,我理解你。后来,这个学生还以类似的题材和情感写了几篇作文,惊喜地发现她渐渐学会了更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对心理的描写越来越细腻,这几篇习作,也必将是她人生最柔软的回忆。 定位四:直言不讳的批评 在对学生日记的评改中,一般都会以鼓励为主,寻找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以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对于学生的教育,并不一定都得是阳光明媚的表扬和柔风细雨的指点,有时也难免需要一些比较严肃的批评。特别是对于一些犯了严重的习作错误或是出现了原则性问题的学生,教师也要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教育,这时,直言不讳更能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班上有一个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有一次,他连着三篇日记都写在电脑游戏中怎么和对手打架,内容几乎一样,空洞无物,对此我在评语中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评:” 这几天你的日记都是一个内容--电脑游戏。本来第一篇交上来时,老师就想跟你好好谈谈的,但我真的很希望你能自己醒悟,所以一直忍着。很可惜,今天我要批评你了。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比如它占用了你感受身边美景的时间,它占用了你发现生活精彩瞬间的时间,所以你每天提起笔写日记的时候,脑袋里除了游戏还是游戏,你才会觉得日记没有什么题材可写。再看看你的三篇日记,完全是大同小异,连对打的每个招式都一样,每一轮的程序都一样,每天重复地做着一件事,不是比写日记无聊得多吗?“还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一读之下,似曾相识,一查之下,源自网络。于是送上评语一句:如果在baidu中输入你的作文,你应该知道能查到什么吧?在学生出现严重错误时,该下”猛药“还是得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悬崖勒马,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以积极正确地态度对待日记,对待习作。 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根据学生习作的不同表现找准自己应有的定位,或表扬,或批评,或指点,或鼓励,只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必定能走进学生的心,必定能让学生卸下心防,更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轻易地接受来自老师的评价与指点。 二、巧用”下水作文“,开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下水作文“这个词并不新鲜,几十年来的习作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曾采用过这种作文指导方法。教学生学会朗读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给他听,让他在你的示范中明白如何把握气息,如何掌握轻重,如何处理缓急。习作指导也一样,苦口婆心地说教,不如做给他们看。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是一个范例,学生在欣赏老师的” 下水作文“的过程中明白了这次的作文可以写什么,可以怎么写。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题材,本来每个学生都写不一样的内容,但老师读过一篇范文后,交上来的作文起码有一半变成了与范文类似的内容。就像现在的学生写”做好事“,不外乎出门捡票子,车上让位子,做完好事人家谢谢他,永远是”不用谢,我是红领巾“。我在我们班试过写《我的妈妈》,起码有一半的学生写了妈妈将生病的”我“送去医院的事,而且情节的安排也惊人地相似:生病一定是半夜的,夜里一定是下雨的,爸爸一定是不在家的,路上一定是没车的,路一定是很滑的,风一定是很大的,走到一半一定是会摔跤的,医院醒来妈妈的眼睛一定是红的,”我“的病好了妈妈是一定要生病的……是什么造就了这种千篇一律的现象?答案很简单--范文(包括作文选中的优秀作文和教师的”下水作文“)。所以,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下水作文“常常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容易将学生”框“在里面,学生只注重模仿,而不去创造性地思维,那么作文就缺乏个性。习作应该是充满个性的,学生习作应该是学生最真实的情感、思想的表达,这种表达又怎能是单纯的模仿所能实现的呢? 但并不是说”下水作文“要不得。”下水作文“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它可以教给学生习作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实只要用好了”下水作文“,用对时机,它就能实现个性与模仿双赢。这个关键在于”下水作文“ 出现的时机,过去教师的”下水作文“用于习作指导阶段、学生独立习作之前,现在我们要把”下水作文“的出现时间改为习作评价阶段,简单点说,就是在学生独立习作之后,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之时,才把教师的”下水作文“拿出来,这时候拿出来干什么呢?让学生评价。教师将自己的作文本交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评价。评价主要采用跟帖的方式进行,学生读完教师的作文后写下自己的评语,可以署自己的大名,不好意思留名的可以给自己取一个昵称。这一举措在我们班上已实行了一年多,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和支持,这种方式主要有这样几个好处: 1、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学生的文笔、用语都不纯熟,阅读老师的作文,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习作的方法,结构的把握,详略的分配。有时一个题目我会采用不同的体裁写出几篇”下水作文“供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其实写一篇作文,思路可以有很多种,就看哪一种你用得顺手;有时我会给一篇作文设计几种不同的开头和结尾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开头和结尾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写同一件事我会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写出表达不同中心的几篇文章来,让学生懂得同一个素材,重点不同,反映的中心也就不同了……这样展示不同形式、方法、中心的”下水作文“,既能让学生的模仿有更充分的选择空间,同时也给予了学生评价的基点,对比几篇文章去评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拿出来交流,学生会更有话说,有时还会为”老师的作文到底好不好“、”老师的作文到底哪篇好“在”跟帖“ 中出现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辩论。 2、教给学生提炼素材的方法。学生常说写作文难,难就难在没什么好写。很多学生生拉硬扯地弄出一篇作文来,常常泛泛而谈,缺乏生活的真实感受,一看就知道是”编“的,这里我并不是反对适当的”编“,但”编“也要编得真实,就像小说是虚构的,但小说中的事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感受更是他对生活的体验。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生活的体验,或者说是缺少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在很多学生的眼里,生活是重复而乏味的,没什么新意,没什么精彩,但在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眼里,生活的每一刻都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学会时刻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撷取一个个精彩瞬间,才能真正解决习作的泉源问题。所以在”下水作文“的素材选择上,教师应尽量选择那些与学生共同拥有的生活片断,或是那些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的经历,只有把这些学生熟知却常常漠视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中去,学生才会意识到作文的素材就在身边,才会意识到要从自己日常的生活中去发掘素材。 班上有一个叫林涛的同学,平时表现非常普通,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但有一节课他上得特别认真,齐读课文时,全班就他读得最起劲,当时我大力表扬了他,事后依然觉得很感动,所以在一次题为”感动一瞬间“ 的作文中写了这件事,并写下了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几天后我在我的作文本上发现了林涛同学的评语:”老师,您说的那件事我还记得,当时我的心情也特别激动,但我怎么就没想到要把它写下来呢?我一直以为让人感动的事就应该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我在这次作文中编一个故事,编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觉得很心虚,您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感动,您更让我明白了作文的材料就在身边,谢谢您!“ 3、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接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中,我们采用的都是不平等的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实施新课标后我们也将评价的权利下放到了学生,但仅限于学生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既然老师能评价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怎么就不能评价老师的作文?当我们高高在上地对学生的习作指手画脚时,说不定有那么几个桀骜不逊的小家伙正在心里琢磨:你神气什么?就会指指点点,让你写你还不一定写得出来呢!教师让学生来评价自己的”下水作文“,其实是向学生敞开心扉的一种表现,更是师生平等理念的一种暗示。儿童是最纯真的,老师如果能以真心对待他,师生之间一定能达到心心相印的境界,同样,老师如果能以真情感动他,师生自然能走进彼此的心。 有一次写一篇题为”我的烦恼“的作文中,我流露出工作中的一些不如意,学生的评价令我特别温暖:” 老师,原来你也有烦恼,原来你也会伤心,我以前一直认为您坚强得子弹也打不进。我们一定也是您烦恼的一部分吧?尽管您没有在作文中写出来,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尽量让您开心,不让您生气,我保证。“有了这种心与心的沟通,学生也会更愿意在作文中流露自己的真性情,作文中假话少了,假事少了,作文真正成为他们畅所欲言、吐露心声的天地。 三、开设”作文贴吧“,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习作评价中,学生与学生的评价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以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同桌调换评价、小组评价等方式,这些方式确实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每次都要集中地花上一大段的时间才能完成,在时间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一个学生只能看到一两本作文,交流的面不够广。我的做法是,在教室里空出一面墙作为”作文贴吧“,将学生的习作贴上去,由学生抽课余时间阅读、评价,并用”跟帖“的方式写下评语。从形式上看似乎有点像优秀作文展示,其实它与优秀作文展示有本质的区别,”贴吧“里既贴优秀习作,也贴一般的习作,甚至写得并不理想的习作。贴优秀习作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观摩、学习,当然也不排除几个作文比较有特长的学生之间暗中较劲,”鸡蛋里找骨头“ ,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贴出一般的甚至不理想的作文,主要是想结合全班学生的集体智慧帮助该名同学修改,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当然,考虑到维护学生自尊心的要求,这种评价首先建立在习作方自愿,评价方善意的基础上,也可以让让些贴作文的同学匿名进行。学生对这种评价方式特别喜欢,有些一下课就挤在”作文贴吧“前喃喃自语,有些还会激烈地讨论,一些”跟帖“中评价的语言也常精彩得令我汗颜。 习作评价的最终目的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多元互动交流式评价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习作评价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更贴近,而这种心理的贴近又再次作用于习作和评价,学生更愿意交流,更愿意评价,如此良性循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一个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李贞《作文跑题为哪般》--《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2010.2 柏安芹《关照学生心理需求 改进作文评改策略 》--《小学语文》2010.1-2 顾春燕《更新习作评改 校正”倾斜的天平“ 》--《小学语文》2010.1-2 陈金才《文化就是力量--论新语文课程文化的构建》--《语文教学通讯》2007.11 杨再隋《语文课程的文化视野》--《语文教学通讯》2007.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