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5篇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感悟 5 篇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 非典一役,钟南山誉满华夏。但如果认为他此时才“功成名就”,就大错特错。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身为著名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就以“奉献、开拓、钻研、合群” 的“南山风格”名扬南粤大地,1997 年,他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很少人知道,钟南山是侨眷。钟南山的父母早年留学美国,他和妻子的大部分亲戚都在国外。 父亲钟世藩是中山医科大学的儿科一级教授,当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在其时广州最大的中央 医院任院长,掌管着医院一笔 13 万美元的巨款。解放前夕,国民党中央卫生署的一名官员 到家里来了四五次,动员父亲将这笔款子带往。父亲虽然不问政治,但还是觉得应该留在祖 国大陆。当时的情景,给年仅 13 岁的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家庭出身,在那个时代,也曾为钟南山带来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是华南师大附中 的第一名,可以保送到苏联留学,不让去。” 1955 年,钟南山考上了北京医学院。然而,真正当上医生,已是 10 多年以后。 “我当过农民,干过宣传队,当过锅炉工人,当过北医校报的编辑,什么都干过。我并不觉 得后悔,因为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社会的酸甜苦辣,知道珍惜自己的时间,知道珍惜得到的 学习机会。” 1971 年,他调回到阔别多年的广州。几经转岗,最后落脚在“慢支防治小组”,一干就是 30 多年,最终成为呼吸疾病的权威。 “穿了白大褂,当医生却不太合格。”钟南山常常提起早年把胃部出血病人当成结核病咳血 的“误诊”事件,“就是这件事使我明白,做医生光有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好本事,才 可以真正帮助到人。” 1979 年至 1981 年,钟南山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研修。面对导师先入为主的轻视,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长期学俄语的他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攻克了语言关,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习和科研中。 在英国进行关于吸烟与健康研究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 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一直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 22%才停止。 实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 60 多支香烟, 同时抽 800cc 的鲜血。 回国之前,导师丹尼主动致信中国驻英大使馆,信中说:“我跟国外很多学者共事了这么多 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学者像钟医生那么勤奋,跟我们协作得那么好,出那么多成果,我衷 心地表示祝贺。” 钟南山把这封信寄到广州给父亲看,一贯对他严苛的父亲第一次表扬了他。年过 40 的钟南 山流泪了。多年以后,说起这一幕,他依然红了眼睛:“父亲几乎从未表扬过我,总是指出 我的缺点和不足。但这次看到我真的为中国人争了点气,他表扬了我。” 从当年谢绝盛情挽留回国,到与非典殊死搏斗,20 多年过去了。回首往事,钟南山说:在 国内做研究,困难要多一些,有时国外只要一年时间,国内要 3 年,但这是为自己的国家干, 心里踏实,有成就感。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从 2018 年 12 月 19 日起开设专栏,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员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改革开放故事, 充分展现改革开放 40 年来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全社 会致敬先锋,见贤思齐,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汇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磅礴伟力,坚定不移将 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这里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工作地。17 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全球, 这里曾是战场的前沿阵地。时年 67 岁的钟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坚守的战士。 2003 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呼研 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 “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 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国广泛的监测体系。”钟南山说,“非典”之后, 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 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 H1N1、H7N9 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2015 年,广东省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输入病例追踪到位。 “院士门诊”“院士查房”、做科研、带学生,这位精神焕发、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 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 “接下来我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可以早发 现、早治疗,另一个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起研制了 26 年的抗癌药可以早日推出。”钟 南山说。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 “在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每到这时,就需要 全体党员干部,发挥斗争精神,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毫不松懈的斗争中夺取更多的 胜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 的,在复兴的征程中充满了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进行许多新的伟大斗争。当前,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严峻,这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次重大风险挑战,党 员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疫”。 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担当,全力以赴打好“主动战”。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革命豪情,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和平建设时期,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又以“勇 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无畏精神,实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 是斗争的革命史。这场战“疫”是斗争精神的考验,是同时间在赛跑、与病魔在较量。在抗 击病毒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在与病毒作生死搏斗,从死神手中抢救下一个又一个生命。 许多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与人民群众结成众志成城的“防护墙”,拉起一条抗击病毒的“生 命线”。“到前线去!”“到武汉去!”“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既是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也是 斗争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 摒除不敢为、不愿为、不想为的思想,知险就控、有险必控,决不麻痹、决不松懈,冲锋在 前、争做表率,积极投身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坚定斗争意志、不畏艰险,全力以赴打好“攻坚战”。斗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体现 到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走向强大,从来不惧艰难险阻。这场战“疫”是斗争意志 的考验,是新长征路上必须攻克的“娄山关”“腊子口”。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纷纷递交 “请战书”,近万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和平民英雄驰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 院的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中国能力”“中国奇迹”,彰显了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的坚强意志。狭路相逢勇者胜,唯有敢于亮剑、迎难而上,才能抵御惊涛骇浪、战胜 艰难困苦。党员干部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必须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经得住 考验,做勇于抗击疫情的“战士”,而不做爱惜羽毛的“绅士”,全力以赴、敢于交锋、攻坚 突破,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4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 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 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 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 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 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 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 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 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 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 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 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 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 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 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 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 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 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 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 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共和国勋章获奖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5 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他不求 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他,就是正在武汉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 1936 年 10 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 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 1960 年 7 月至 1971 年 8 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1978 年 9 月至 1982 年 12 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1979 年至 1981 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2 年 5 月至 2002 年 12 月, 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6 年 5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 “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05 年 4 月 13 日, 当选中华医学会第 23 届会长。2009 年 9 月 10 日,被评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 国人物”。2010 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0 年 1 月 21 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 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 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 事业。竭心尽力·抗非典 2002 年 12 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 SARS 病毒感染。之后的几个月,SARS 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同年 3 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 此刻,疫情刻不容缓,而钟南山,也已整装待发,准备背水一战。那一刻,钟南山这个名字, 便与疫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 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 SARS 患者,又要协调各地 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 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 更宝贵!如果没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是,在我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抗 击非典胜利了!在我们看来,钟南山这样做,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危险。但,对钟老来讲, 这些似乎都不足挂齿。是啊,他已经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从未考虑自己。他对我们 的贡献已无法言表,是新中国的一大伟人。 再度出山·共战"疫" 今年一月,时隔十七年,病毒感染卷土重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恐怖的恶魔在荆楚大地疯狂 肆虐。短短一个月间,全国确诊人数达到了数万例。疫情严峻,八十三岁的终老再度出山, 驰援武汉。此时的他,已有满头白发,在其他人都在养老的年龄,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加 入了这次战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吃不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 不好打。病毒比当年更加狡猾,传染源每一日都在扩大。但,抗击病毒的我们也比当年更加 强大,医疗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赢! 中华民族是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这个特殊的时节,相信祖国,相信大爱,因为,我 们有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们!齐心合力,此战必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