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十四五规划学生党员学习心得
2021 十四五规划学生党员学习心得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1 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 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 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 的民生红利。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一揽子具体任务和举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 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 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 专家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 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甘肃渭源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原来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远,看病不方 便,喝水也困难。这两年已经把 668 户 3006 人搬迁到上湾镇南谷新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 投资办厂,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转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群众实 现务工就业。建成了 500 亩的鲜切玫瑰种植基地和 25 座日光温室。 “在每个搬迁户的房子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板,去年这里搬迁过来的群众人均收入达到 1 万元,远远超过了现行的脱贫标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 11 日的国新办发布会 上介绍。 这只是一个缩影。回眸“十三五”, 我国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一系列积极变化切实可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超过 5000 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 贫困发生率从__年的 4.5%下降至__年的 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就业“基本盘”稳稳托住——__年至__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5378 万人,每年城 镇新增就业保持 1300 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__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30733 元,比__年增长 39.9%,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__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 28.2%,比__年下降 2.4 个百分 点。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__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7.3 岁,比__年提高 0.96 岁, 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 平均降幅 52%以上。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 盖近 10 亿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 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国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 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当前民生领域还有 不少短板,未来要加力补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将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 展作为 2035 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 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 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 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 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 局长宁吉喆表示。 民生领域改革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 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 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 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 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 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 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中国社会 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 改革攻关时期。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 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 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 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郑功成表示,未来要重点优 化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教育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民 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2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全文发布,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加快建 设科技强国 ”。创新,既是数字经济的内核,也是驱动数字经济不断演进发展的动力。5G 等通讯技术的迭代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是数字经济落地应用的基础,正是这 些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除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监管创新也不可或缺。模式 创新是让数字经济焕发生机的关键,推动实现金融、消费等细分市场的变革。监管创新则既 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 国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此次大会上再一次得到明确。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数字经济恰可以发挥重塑的作用,推动前者实现 质的飞跃。比如,数字经济赋能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在原材料、商品制造和销售渠道全流程 中建立了紧密联系,实现智能化、机械化全生命周期的控制管理,解放低端劳动力,释放了 工业生产的巨大活力。再比如农业生产,数字经济的出现让柔性生产线成为可能,在供给和 需求两端建立了有机联动的农业生产机制,避开了经济学中开放蛛网模型的时滞效应,减少 了谷贱伤农等情况的发生;借助智能化、机械化的手段可助力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土 地利用效率和行业生产率。 要素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一个先进、强大的社会生产离不开高效的要素市场配置, 而数字经济正可以成为要素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化工具。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在重创实体经 济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互联网平台打造的网上就业平台帮助整合劳 动力资源和企业需求,借助数字经济手段激活就业市场和生产市场的活力,保障了居民就业 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 如果说要素是生产的前提,那么消费则是生产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对经济的边际 带动作用逐步减低,消费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三驾马车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 全会公报指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数字经济助力消费市场开拓了不少新的业态,直播经济、跨 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促进人们消费理念升级,丰富了人们的消费渠 道。同时,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建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反向订制平台,拉近了消费者和生 产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这对提振消费也大有裨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了产业升级、要素流动、扩大消费等多种发展路线,在其背后 是未来 10 年壮大数字经济的美好愿景。数字经济将融合要素、生产、消费的多方力量,形 成促进经济整体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3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 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 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 16 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据了解,此次网上意见征求活动 为期两周,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从历史脉络来看不难发现,五年规划是 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总体发展 战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做好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 在制定重大政策前听取各方建议,是党和国家决策的一项优良传统。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各地需求也有差异,城乡之间需求不一样,东部西部需求 不一样,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也不一样,受教育程度高的与受教育程度低的需求 还是不一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是程度上让规划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举措, 每一条意见建议,都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一份向往,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吸纳群众的建议, 才能让规划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形成限度满足公共需求的方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利,因此,人民对于国家行为有天 然的知情权,为了让“十四五”规划编制得当,必须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网上征求意见, 透射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疏通了政府与民众联系的渠道,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 通过网络向“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有利于提升工作效能,有利于提高群众参与国家事务 的积极性,还有利于群众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相信,只要是合理的意见建议, 中央一定会尽量吸纳。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回顾已经实 施的十三个五年规划,无论是哪一阶段的任务,说到底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要形成“十 四五”的最终规划方案,离不开对发展大势的清醒认知,也离不开对基层情况的扎实调研, 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如果不多方征求意见,不多听听群众的看法,难免有漏洞, 难免出现问题。网上意见征求所要做的,就是有效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站在各方利益的基 础上,去消化、去吸收、去平衡,方能让“十四五”规划更符合各方需求。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4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谋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深刻指明了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 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全会高度肯定了“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 改善”的成绩;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保任重道远”的严峻现实。提出了到 2035 年“生态 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愿景,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部署。 总体上看,《建议》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既一 脉相承,又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重新定位以及指标化、体系化、具象化。一是把自 然生态安全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更加强调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三是明确提出建设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迄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五年。 但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 变;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 没有根本改变。“十四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国际国内不确定 因素的影响,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可能放缓,资源约束加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张等。 面对更加复杂的条件和严峻的形势,必须更加注重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风险,守住自然 生态安全边界;必须更加注重强化生态环境统筹保护和协同治理,进一步推进形成包括发展 理念、政策目标、重点领域、体制机制等在内的绿色发展综合框架;必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实现,将绿色发展、绿色消费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促进绿色繁荣,并 且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指引我们紧紧抓住运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牛鼻子”。面对“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任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也必须跟 上时代步伐。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的重要保障,对可能存在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甚至摧毁作用的破坏 力量或现象所形成的资源危险、能源危险和环境危险,通过法治改革加以规制并做好风险应 对的准备,以“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态度,保障生态安全。 深刻认识“两山论”所蕴含的绿色伦理观、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对于“绿水青山”与 “金山银山”并非总是均衡配置于每个社会群体与个体而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通过法治 方法统筹自然环境的多重价值与功能,协调多元利益诉求,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的利益均衡。深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互惠关系,以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 体”为旨趣,将人对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定位为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以法治方式矫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 “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立法必须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 一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立法碎片化、立法重复率高、质量低等问题,积极开展环境法 典编纂研究,并将环境法典编纂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适时启动环境法典编纂工作; 以“补短板”思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立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 进程。另一方面,以法律体系生态化为目标,对现有的各种法律按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总要求进行“生态化”评估与改造,确保人与自 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绿色发展观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得到贯彻。同时,以党章为指引构建党内 环境法规体系,完善中国共产党依法绿色执政的基本遵循,理顺党内生态环境法规和国家生 态环境法律的理论联系与实践关联,通过党内规范法制化与国家法律党纪化等方式实现二者 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党政同责的具体制度,形成党规国法“组合拳”,共同助力生态文明 建设法治体系建设,护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 学习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 5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新鲜出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从规划建设 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未来高瞻远瞩的布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组工干 部,也要规划属于自己的“十四五规划”,树牢格局意识、胸怀家国胸怀,在实现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中贡献应有的力量。 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做守土尽责的“卫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无数组工干部身先士卒,在社区一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从 排查武汉返乡人员到做好隔离检测,从自发排班值守到时刻关注疫情动态,用身体力行践行 了初心使命。我们党用一名干部,不仅要平时表现,还要看他在关键时刻能不能站得出来, 险要关头能不能豁得出去。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勇于担当,真正沉下心、俯下身,立足于工作 岗位,做实做细每一项工作任务,将“出手即出色,完成即完美”作为座右铭,在平凡的职 位上作出组工干部的精彩。要向时代楷模致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对标榜样,学习抗美援 朝的舍生忘死精神,在同心战疫的抗疫精神中解锁时代密码,不断提升自我站位高度和眼界, 将责任抗在肩上,把使命担在身上,不当二传手、不守摊过日子、不做甩手掌柜。 组工干部要创新思维,做改革创新的“干将”。 变则通,通则达。组工队伍要保持肌体活力,就要与时俱进。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旧有 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开展工作的要求,组工干部要会干工作、干好工作,就要适 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提高、创新工作体制和方式方法。组工干部要有闯劲,敢于打 破一些瓶瓶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闯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在趋同化、同质化的建设中 打出特色品牌;组工干部要有干劲,奉献干事创业的热情。当下,各项容错纠错机制在不断 完善,组工干部立足实际情况,进行精细调研,珍惜每次外出观摩的学习机会,汲取经验, 在结合自身工作的前提下,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进程。 组工干部要脚踏实地,做真抓实干的“能手”。 行动最有说服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使劲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组工干部 作为组织上的中坚力量,要克服心理的松、懒、散思想,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永不撕下的标签, 不好高骛远,将工作中遇到的“拦路虎”当做提升自身本领的“试金石”。要加强自我约束,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章党规对标自己的行为,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不解的虚 功,以服务群众的心态,在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中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用工匠精神定义组 工时光。要凡事多问几个是什么,多思考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和做法,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真正成为组工队伍的“行家里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