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浅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 千阳县南寨镇中学 马光辉 (此文获千阳县教研室征文一等奖)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投入,取得非常大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常被简称为“高效低耗”课。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活动,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实现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下面以笔者在上“电生磁”一节突破重、难点时所遇到的一些情况以及笔者所做的一些尝试为例,谈谈相关感受。 电流的磁效应 演示:把一个用纸盒装好的螺线管放到一个静止不动的小磁针的旁边,然后进行通电、断电(电池让学生看到)及其移走有通电螺线管的纸盒。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 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这个纸盒里装的是否是永磁体?为什么?该磁场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探究: 现在大家试一下,用你桌面上的器材(两节干电池,一根较长的导线,若干短导线,小磁针、小灯泡、开关各一)组装一个电路,看你组装的电路的电流能否使小磁针受力偏转。 学生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 1. 你们是怎样做的?通电导线与小磁针怎样放置? 2. 刚才大家在做实验时观察到小磁针偏转得大不大?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能否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学生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 小磁针是怎样偏转的?它偏转的方向可能与什么有关?用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引导学生小结: (人教版)教材开头部分首先提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有无关系的问题,紧接着介绍了人们发现电和磁联系的大体历程并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然后演示奥斯特实验的探究过程。而笔者在教授以上内容时并非照本宣科,而是首先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围绕“电流的磁效应” ,笔者先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议论,并设计了三个探究板块让学生探究,其次,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整个探究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解决什么问题?后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方式怎样?教师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探究过程应由学生完成。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 引导学生思考: 让两个学生带上他们的实验器材上台演示,将演示结果和教师演示的纸盒里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做比较。引导学生思考,谈一谈增强磁性强弱的方法。 进一步引导: 教师这个纸盒里装的东西,它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一种最常用的增强磁性强弱的方法,想不想看一看?(让学生短暂思考) 经过创设情境,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增强,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引导学生探究: 打开纸盒,拿出螺线管让学生观察。 用你桌面上的器材(器材:两节干电池,两根较长的导线,两根长铁钉,若干短导线和铁屑,小磁针、开关各一),先缠绕两个螺线管,为了缠绕方便,请大家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比一比,看谁绕得既快又好。 学生制作螺线管。 引导学生思考、作图: 你认为可能有几种缠绕的方法?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出的如下两种螺线管的缠绕方法: 图1 图2 针对八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笔者引导学生对照实物画出图1、图2螺线管的绕线图,为进一步学习安培定则做准备,分散了学习难点,减小了学生学习安培定则的的坡度。 引导学生思考: 用其中的一个螺线管,接上电源开关,用铁屑均匀的撒在螺线管上边,再拿起通电螺线管观察铁屑的分布,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觉得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场相似?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及安培定则引导学生探究: 既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下面大家就用你们缠绕好的螺线管试一下,看一下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或螺线管的绕线方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注意把通电电流和螺线管的极性都记录在图1、图2中。 学生实验探究,并记录如下: N S S N 图3 图4 N N S S 图5 图6 学生交流与概括出的结论: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螺线管的缠绕方法两者有关。学生概括出的结论,与笔者的预设有所不同,笔者先前预设至少有两、三组学生可以得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这一结论。 继续引导学生: 现在大家把图3— 图6电流方向标在螺线管上,然后比较图3和图5以及图4与图6螺旋管上的电流方向和磁极方向,你又有什么发现? 这里,教师挖掘出实验记录中隐藏的关键“探究点”,精心设计导向性信息,学生在这些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主动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漫无边际的、纯粹的发现式的探究。(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基础进行实时、适当的引导) 学生小结: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有关,与螺线管的缠绕方法无关。 图7 图8 图9 图10 在发现学生第一次探究结果与预设有偏差时,老师通过引导,使生成更有价值,也把整个探究活动推向了高潮。 引导合作学习: 两个结论,第一个讲与螺线管的缠绕方法以及电流都有关, 第二个讲与螺线管的缠绕方法无关,你是怎么理解的? 用哪一个结论来分析、记忆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 继续引导学生: 怎么记忆通电螺线管两端极性跟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的对应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翻开书本70页,看画面中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你能想出类似的语言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跟N极位置的关系吗?或者借用自己手指的关系来描述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与N极位置的关系吗?请对照图7—图10进行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 某学生:蚂蚁和猴子说的都对,安培定则讲的方法也不错,但我自己有一个方法,我觉得比安培定则更好,就是:打开右手手掌,手心对着螺线管,四个手指是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N极。相比安培定则,我的不用抓,更加简单。 …… 某学生的发言真的很好,出乎我的想象,也掀起了学生讨论的高潮。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远比教师讲授或直接评判的方式好得多:一是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二是有助于张扬个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注意抓好两个环节(含处理好四个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课前的准备环节和课堂调控引导环节。详细说来,就是课前准备环节,(1)要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即可解决“教什么?” 的问题。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学生相关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生活经验,把课程内容通过重组、加工来整合、丰富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教学的最优化。(2)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设计出的教学方案,应努力做到学生预习时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学能够理解的知识不讲,但应设计练习反馈,还有,对难点问题如何突破、哪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引申、什么地方应实验探究解决,什么地方采用讲授法,什么地方应合作学习解决较好等等,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4)正确处理好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探究的氛围,把握探究的深度和秩序,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任务是思考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探究,交流、总结探究的过程及结果。处理好(2)、(3)关系,即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整个教学程序应是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称之为课前预设)。课前预设一定要富有弹性,利于调整。 对于课堂调控引导环节,则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实时进行有效引导、调控,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就一定有高效的“知识生成” 。即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哪些地方已经会了,哪些地方没有掌握或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引导、点拨,充分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具体操作时我们主要是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课堂练习或检测等反馈手段来关注学生“学得怎样?”。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所有预设和引导,都是为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机会,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服务的。总之,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取决于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预设考虑是否周全,其次取决于课堂为如何实现这些预设生成所做的调控引导,如果我们都做足工作,那么课中一定会有我们期盼丰富的预设生成,即使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我们也可以调整预设程序或调整教学任务,使生成更趋于合理,也更有价值,同样可以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