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构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论文之构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合作中主动获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创新精神,关乎学生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因此,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构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 19世纪以来,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长期占据中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抑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尽管经过一个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冲击,这一现象有所改变,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主体探究----综合渗透” 的教育教学理念----变课堂的控制者为教育教学流程的设计者、学生思维和实践过程的示范者和指导者,在互动中成为学生的伙伴和朋友,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平等一员,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实践,在活动中一起提高、一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师生展开平等、民主的对话与交流,成为学生的合作研究者。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体探究,成为探求新知的研究者,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并应用知识和信息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精神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和发展,潜能得以激发,个性和人格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外显特征而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教学新模式 “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地位,让他们在合作中、在独立思考中、在实践中展开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1、主体探究------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背单词,记语法。但是,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并不是仅仅记住几个单词,知道几条语法,学会说几句英语,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探究精神与能力。提倡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排除语言知识的学习,只是改变了学习知识的方式和途径而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指导学生做好知识预习和问题探究作为第一环节,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如: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13 Albert Einstein。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访问有关科学家的网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及其他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的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按照“ Nationality, Birthplace, Childhood, Family life, Contributions……”等项目进行分类,以此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查找、对比Albert Einstein, Madame Curie等伟大科学家的资料中,自己研究并获得“What leads them to success?”这个问题的结论,而无需教师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又如:词汇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自己去理解生词的意义,交给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猜测词语的方法,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最后予以确认。或者教师指导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可以运用的情景加以巩固,比如,“Similar situational dialogue”。在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14 Satellites中出现了较多关于卫星、太空的词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这一重大事件,在学习本单元前,通过了解航天员杨利伟,促使学生主动、提前地涉足“spacecraft, orbit, astronaut”等词汇。 2、综合渗透---- 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愈加频繁地感受到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酸雨等等,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会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核心内容,将相关知识或所有学科内容综合起来,渗透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确定EPD(UNESCO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相关知识点并加以渗透。如:高中英语第二册Unit 9 Saving the earth。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展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所遭受的破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语言习得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一课题----作为“地球村”的成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课堂延伸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让各小组从“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等方面入手,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一次调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太仓,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so the ever increasing number of cars on the road means that pollution from vehicles is difficult to combat”。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一个课题“How can we save the earth from cars?” 此时的研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应该是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即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可持续发展而进行规划,此时的教师与学生已经是平等的关系,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是为探索拯救地球的方法而共同努力的合作研究者。 3、合作活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是一个要求广泛合作的时代,合作与竞争并存,而语言的习得更离不开交际。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建构“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精神作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及全班讨论与其他探究性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on view)和教育学中的“合作”理论,语言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 首先,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为小组和全班讨论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如:在学完Unit 9 Saving the earth(高中英语第二册)一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讨论“What can we do to stop pollution?”也可以在全班就上面提到的“延伸任务”搞一次“班级论坛”。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只给学生少量的非正式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尽量鼓励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活动,并使他们能主动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个层次的学生参与讨论以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精神和集体探究精神。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各不相同,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学习成绩上体现也不同,因此,在设计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调动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高中英语第一册Going places一课,教师在设计任务“Plan a trip”时,将四----五人组成一小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教师可以将具有挑战性、扩展性的学习任务交给基础好的学生,以便有较大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如“What can be done during the trip?”;另外,将所学语言材料的记忆工作交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如“Report the form of travel or list as much basic equipment as possible”。一方面降低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他们接触所学语言材料的机会,可以让记忆更牢固一些。即便是一些扩展性学习内容,教师也要力求让其贴近基础内容,使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小组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小组或全班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对学生的交际进程起促进作用,尤其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难点知识并掌握重点知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针对语言材料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设计与之相关的各种实际任务,让学生通过活动或任务去掌握语言知识。如:高中英语第二册“Hurricane”一课。教师可以设计“Interview the survivors”、“News report”等任务,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4、创新发展---- 传统的语言习得只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教师系统传授,学生全盘接受外语语言知识,教师给出规则或结论,要求学生记忆和用规则解释课文,课堂教学管理采取教师权威模式,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向行为,学生很少提问,学生之间交流更少。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起点,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用认知法与交际法,因为交际法能培养学生主动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认知法能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外语教育展望》钟启泉)。应用认知法和交际法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可以极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科学创新与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多方面发展。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可以将问题的提出权交给学生,来个“换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比如,在学习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Imagine different endings”;在学习人物传记时(如:Abraham Lincoln, Karl Marx, Albert Einstein, Martin Luther King),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产生问题。 在“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型教学模式下,教师摒弃“ 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主动而积极地改变教育教学行为,要勇于“下放权力”,要主动改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中,在走向社会的实践中,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会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会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才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才会适应社会的时代的要求,推动人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参考书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外语教育展望》 总主编 钟启泉 编著 左焕琪2002年2月第1版 《中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章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