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新颖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数学论文之新颖的数学课堂才能焕发生机与活力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努力营造良好的、新颖的氛围做起,把数学与童趣世界结合起来,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求创新。我认为只有从优化课堂导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练习设计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做到数学课堂的新颖性,才能真正焕发数学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新课程 新颖 数学课堂 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堂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通过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们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促进学生和老师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 数学的魅力感染和吸引着我们,我们也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我们憧憬着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要促进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努力做到: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使数学教育成为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活动,使学生尽情享受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课堂,如何保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呢?我认为可以从努力营造良好的、新颖的氛围做起,把数学与童趣世界结合起来,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求创新。我认为只有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方法、优化练习设计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做到数学课堂的新颖性。 一、优化课堂导入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 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教学中应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就能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和努力探索。教学中,教师可努力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在教学“我和小树一起成长”这一内容时。上课了,我改变引入方式,没有照以往先出示准备题,再讲授新课,而是轻松地,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原本显得枯燥的知识。(设计过程) “小朋友,你们喜欢植树吗?”“喜欢”(一年级的学生就会有各种高兴的表情)……“那么,上次植树节我们班一共种了几棵树?二班一共种了几棵?”“学生认真回忆(教师及时引导和记录)”,全然没有上数学课的呆板和紧张。“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及时鼓励,并要求列出算式。看到与自己有关的内容大家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拿到课堂上,学生极其兴奋,思维异常活跃。促使学生去主动提出问题,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 如此抽象的知识,能激起学生这样的学习情趣,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始终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探究其中奥秘的欲望,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知识,成了主动探索者。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实践操作、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兴奋学生的神经,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1.用新颖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新颖的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往往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的方位”左右“时,我在教学时改变了教材上原来固定的课堂,把学生组织到操场上。用实际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今天我们数学课移到操场上。“”学生兴趣特别高。“”组织学生有序地集合到操场。“”然后利用教学楼、小树和篮球场实物来体会左右。“”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感受到可以玩着学数学。“ 呈现形式的变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但扎实地掌握了知识,还学到了构建知识的方法。教师也跳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教与学的乐趣。 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充分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教师不仅是小组探究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还应是小组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亲密伙伴。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通过启发诱导、鼓励肯定、指出偏颇与不足,保证探究的有序、有效展开。教师要关注整个小组,要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人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要关注不善于发表意见的学生,避免出现”被遗忘的角落“。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我又长高了“,中间学生动手操作,我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量身高并记录。刚开始,学生有点拘束,没有真正活跃起来,这个时候,我参与到其中,让他们也来量一量我的身高,充分体现平等、融洽的课堂。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我又及时给予调节,提醒他们要把测量的记录下来,学生的情绪得以缓和。有两个学困生在小组里没有测量,我叫了一个好动的学生一起走过去,组成四人小组。他们的动手能力其实不差,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去实践。经过操作,他们学会了如何测量,脸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 小组探究的成效,不仅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教师要掌握合作探究的进程,控制探究时间,时间安排一要充分,二要限定,以造成学生的紧迫感,引起学生的亢奋,提高探究效率。 3.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对不能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要求教者在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能不拘泥于教材,不仅要能不断突破以往经验的束缚,甚至有时要突破教材的束缚。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9+5=,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先讲凑10法,即9+5=9+1+4=14或9+5=4+5+5=14,我在备课时感到这两种算法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于是就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讨论、研究。结果,学生出现了多种解法”凑10法“”数数法“,这时,教者就面临选择,是把学生最熟悉的方法撇在一边,直接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书上来,还是顺其思路发展下去,再介绍书中的方法呢?我没有直接说用哪种方法,而是出示了试一试,用比赛的形式来练习,结果用了凑十法同学的速度比较快。让他们自己得出最优的算法。教师再揭示,如果凑十法熟练了,速度还会更快。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我在课后反思时深有体会,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尝试、讨论、研究,不能硬让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的。 三、优化练习设计 要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就要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材料,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的练习中这样一道题目:”(图:一张桌子)高是多少?它们谁说的对?(√)“一边出现四个选项(50厘米,4米,1厘米,70厘米)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绝大多数认为桌子的高度是70厘米,因为在前面学习已经测量过,教室里的每张桌子都接近70厘米。但是也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不同看法,提出自己在幼儿园学习的桌子比现在的矮,所以也有可能是50厘米。这种不拘同于一般的解答从现实生活出发,并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充分阐明理由,我当时就给肯定和赞扬。数学的严密性是它的特点之一,但是严密性不是绝对的,如果刻意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那么就不可能有生动活泼的思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受到抑制。 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练习也是如此。在”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练习中,可谓毫无感情色彩。我就这样设计:让学生上讲台来表演,把上来的学生分作两部分,然后比较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引导他们进行各种比较,上来的人之中,男女生比、高的和矮的比等等。使得枯燥的练习显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 总之,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边摸索边学习,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创造个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探索;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表达;尽量让学生想象。我深切的感受到,以数学知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让老师在激情和享受中教,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让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一年级(北师大版)。新课程小学数学学案。2003.12。 3、《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2005.3。 4、《北师大新课程研究》。2003.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