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浅谈音乐教育是实现“和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谈音乐教育是实现“和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论文之浅谈音乐教育是实现“和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 ‎  “和美教育”这个办学文化理念,孕育于美丽的天府之国这个教育圣地,萌芽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和小学这块沃土,花开于2000年腊梅争奇斗艳之际,如今吐芳于全国各地众多校园。这棵教育的“四季之花”,既富我国传统文化之斑斓色彩,又凝当今世界教育先进思想之丰美绿色,绚丽多姿,活力无穷。开遍东西南北,香艳全国上下,定会指日可待。‎ ‎  “和美教育”内涵丰富,“营养素”众多。解读其意,既可满腹经纶,也可深入浅出;既可“和”则“美”,以“和”为“美”;也可“和”素先行,“美”随而至,以“和”至“美”;更可“和”“美”并蒂,相得益彰;还可“美”丽在先,定会谐韵“和”乐。‎ ‎  所以,只要校园文化处处洋溢着“美”,时时感受着“美”、享受着“美”,人人创造着“美”,那校园的这种“美”景一定会“和谐”、“和美”的,润泽心灵、陶冶情操,照亮前程、直达辉煌!‎ ‎  一、我国当下教育的现状我国当下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单一标准下的淘汰教育,不仅很多学生在这个被淘汰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直接扼杀学生的天性和创造性。‎ ‎  我国著名雕塑家、书法家钱绍武说:“‎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太一律化、太简单化,录取的大都是各方面一般化的人,但真正有发展的天才反倒筛掉了。”‎ ‎  1威廉·格拉瑟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写到: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评分制,它不断给分数较低的学生强化一种失败的观念,为很多学生搭建了在学校失败的舞台;二是客观测验,它考查的仅仅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得学校里促成更多思考的努力成为枉然;三是常态曲线,它会让教师错过学生的闪光点,不能及时抓住激励学生成功的关键事件,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四是闭卷考试,它主张“记住知识比查询到知识更好”,但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凭学生的大脑来记是不现实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生费了力却吞下失败的苦果;五是繁重的家庭作业,过量的、冗长乏味的家庭作业,将学生搞得筋疲力尽,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造性活动。‎ ‎  可见,我们当下学校教育的问题的确严重,要想真正实现“和美教育”,不仅任务艰巨,而且路途遥远。‎ ‎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 ‎  那么要想改变当今教育的现状,让学生获得幸福,让创造性的人才脱颖而出,我们从脑科学的角度对人的大脑作一简单认知。‎ ‎  二、人脑的奥秘我们的大脑可分左右脑,也可分上下脑。左脑主管语言、数理逻辑、自我反省、自然观察四种主要智能;右脑主管视觉空间、音乐节奏、人际交往、身体运动四种主要智能。上脑由表皮意识(意识)控制,下脑由深层意识(潜意识)控制。这两种意识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我们通常使用上面的表层意识,不大使用深层意识,但是出色的记忆力存在于我们的深层意识中。表层意识位于左半球,深层意识位于右半球。左脑是经过教育、训练之后才出现的智能,是需要教育、开发的脑。而右脑的智能是不用教育的,是与生俱来的。‎ ‎  我们的常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只是在培养左脑型的人才,可以通过考试的分数来量化和区分,重视的学科是语文、外语、数理化,轻视的是音体美。左脑型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以物质为中心,以名利为导向,是人在生活中参与竞争、维持生存的脑,所以,左脑型的人更适合做具体的工作。右脑是唯美的脑、精神的脑,特别敏感于“真”“善”“美”的东西,反对“假”“丑”“恶”“憎”的东西。右脑是唯一具有整合能力的脑,是唯一能够处理复杂信息的脑。所以右脑型的人才可以成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艺术家、大发明家,也可以成为大经济学家、大企业家,大商人。右脑型人才追求完美、做事高调而又精彩、漂亮!‎ ‎  1978年的3月8日,中国科大少年班正式创办,以宁铂为代表的21名少年“天才”‎ 被录取。198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作出决定:以中国科大、北大、清华等13所重点大学开办少年班。中国大学少年班的实践证明:不仅没能缔造中国科学的神话,更没有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这就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培养左脑型的人才是不行的。重视艺术教育的右脑开发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改变学习、改变思考、改变生活、改变工作、改变行动的新方式。‎ ‎  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3万倍,它的潜力巨大,我们一般的人只开发了其潜力的万分之一。‎ ‎  左右脑的记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左脑是表层记忆,依靠语言,遵循逻辑顺序,也称作“直线处理记忆”。而右脑的记忆是依靠图像、图谱,也称为“平行处理记忆”。‎ ‎  左脑的脑波为β波,每秒钟振动14—30次,是一种紧张的波动。而人的右脑可以承受一种叫α的波,每秒钟振动8—13次,如果高于这个标准,右脑就承受不了,就会关闭。人的压力过大,或者学生的负担过重,吸进身体的氧气就会变成活性氧,成为自由基,就是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的一种毒素,它对人的危害极大。而古典音乐的节律与我们正常的心跳、脉搏的速度一致,聆听这类音乐,心情就非常平静、愉悦,呼吸也变得很浅,注意力就非常集中,左脑的β波通常就下降到每秒13次以下。这时候右脑的α波启动,慢慢活化。‎ ‎  科学研究发现,α波除了能开启我们的右脑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当α 波产生时,大脑还会分泌出20种脑内吗啡。吗啡,简单说就是让你忘掉烦恼和痛苦的特殊物质。这种脑内吗啡会有助于人的美容和健康、提升免疫力、加强记忆力,增强忍耐力,还可以促进人发挥创造力。‎ ‎  三、音乐是开发人创造性潜能的神秘武器(一)从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谈起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前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却整整落后了4年。在上世纪50年代的空间技术竞争中,美国依然自以为是天下老大,谁知前苏联在1957年11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拉开了人类星际发展的序幕。美国大吃一惊,奋起直追,但还是落后了一年。这下的美国,大伤面子,深感耻辱,但他们发现美国的科技教育的确是先进的,而艺术教育是落后的。各个部门纷纷指责美国的教育,他们用了10年的时间,得出结论是:美苏两国科技人员的不同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在空间技术上的落后。的确,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俄罗斯在音乐、文学、美术达到了辉煌顶峰的同时,他们的科技也在飞速发展。而美国人在这三方面的确不如前苏联,这是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差距所在的原因。‎ ‎  1967年,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创建了《零点项目》课题,这个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就是这个项目的执行主席,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  遗憾的是,艺术教育在我国直到今天都还没有被普遍提升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所以,要实现“和美教育”,重视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势在必然,但却任务艰巨,行程艰难。‎ ‎  (二)科学家的经验总结1991年,我国政府授予大科学家钱学森“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中国至今只此一人。授奖仪式上的钱学森在发言的尾声中说:“下面我还要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对我爱人蒋英同志的感激。我是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了。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钱学森本人会吹圆号,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  无独有偶,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科学家李四光创作的,他的夫人也是音乐家。爱因斯坦是小提琴演奏家,我国水稻之父袁隆平也会很好地演奏小提琴。‎ ‎  所以,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由数学公式组成。”他还说:“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儿童时期的音乐训练。”‎ ‎  赫胥尼认为:“科学和艺术乃是自然这块圣牌的正反面,一个是用感情,另一个是用思想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 ‎  (三)“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 ‎  克列姆辽夫说:“音乐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但在音乐中寻找不到道德的说教,音乐的主要力量在于情感教育。”马丁·路德则认为:“音乐一半是纪律,一半是教育大师,她使人变得更柔和、更温良、更端庄、更坚强和更智慧。”达尔文坦言:“假如我的生命能够重新开始,第一件事就是学音乐,我相信音乐会使我获得更多的灵感。”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说:“虽然艺术不能直接改变世界,却可以通过改造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内在驱动力而间接地改造世界。”这就是音乐的对人的巨大作用和产生的巨大魅力所在。‎ ‎  印第安纳大学音乐招生部主任唐森·普朗特认为:“很久以来我们就观察到,在学音乐的学生身上展现出的非凡能力,适用于很多行业。他们具有良好的与人合作、达成一致的能力,他们具有优秀的公众交流能力。他们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会精力旺盛地全力去实现它。这些值得注意的共同点能使你在许多领域迈向成功。”‎ ‎  众所周知,学音乐的孩子聪明、开朗、阳光,毅力、恒心、抗压能力、控制情绪等品质都比其他孩子强。“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句台湾广告金句被社会各界高度认同。‎ ‎  四、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前苏联教育部部长、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合唱是任何思想教育都代替不了的最好的方式。”‎ ‎  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跃居世界前列。后来日本政府总结出五条成功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有无数的合唱团:学校、厂矿、街道、社区、医院、单位……,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合唱团,有了合唱团,就有凝聚力。“世间最动听的音符是和谐的音符,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是凝聚的力量”,这句话正好诠释了合唱艺术的真谛,更是体现了人类信念和精神力量的伟大和坚强。‎ ‎  所以,组建校园合唱团是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良好形式。‎ ‎  器乐的学习,也是让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有效方式。“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这句至理名言,就道出了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习乐器的美妙所在。‎ ‎  根据学校的师资情况,可以成立民乐团、管弦乐团、管乐团、手风琴乐团、电子琴乐团、打击乐团等等。‎ ‎  这样,整个校园就会展现出一幅“书声琅琅、琴韵悠悠”的“和美教育”的崭新景象。‎ ‎  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尤其是领导、音乐教师以前瞻的眼光,踏踏实实,从今天开始,让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在我国所有的校园里回荡,在每个孩子们的心灵里流淌。让“和美教育”插上音乐的翅膀,凌空飞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