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数学论文之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 数学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劳动。作为数学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实例谈一谈我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一些体会。一、   由“疑”到“学”南宋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了疑问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了疑问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解决了疑问才能有长进。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需要经过从产生疑问到展开学习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学生由生疑到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也就是要启发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疑问,我从学生已有的长方形知识经验入手迂回设问,先提问“长方形有四个内角,内角和是360°,为什么?”然后设问:“‎ 三角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大小一定吗?那么,它们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疑问后,还要在学生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乘积大于被乘数?”时,先让学生观察15×3/4,15×1/3,15×4,1/3×15等算式后回答问题。当学生答:“乘数是整数时。”我就启发学生:“0和1是整数 ,用它们作乘数试算一算。”学生在计算和思考后说:“是大于1的整数作乘数时,乘积大被乘数。”我又接着启发学生发散思考:“除了大于1的整数外,还有其它的情况吗?很快有学生回答:大于1的分数、小数也可以。”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思考“思考讨论,应怎样表达自己的结论?”学生经过讨论后,统一认为“当乘数大于1时,乘积大于被乘数。”像这样,通过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二、   由“动”到“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应力戒以往“重结论,轻过程”‎ 的教学方式,力戒机械套用解题模式的现象,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当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探求发现新知的:要研究的问题是: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首先启发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与圆内的某条线段有关呢?是否存在着倍数关系呢?活动演示:用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系。接着启发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测量计算:请每位同学测量出一个圆片的周长、直径,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己得出的周长、直径以及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三个数据,由教师把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表格里,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些数据,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媒体演示:展示大小不同的任意三个圆,用每个圆的直径去度量它的周长,也得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上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探求获取新知的活动,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开学生的认知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新的同时,学会了探求新知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会学。三、由“练”到“会”练习是学生巩固理解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实现知识能力迁移的必要手段。通过练习学生才能达到会运用。从“练”到“会”‎ 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练习题的设计应有启发性,要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到事物的本质方面,把他们的思维引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例如:在学生掌握了“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解法后,引导学生想象当两物体现时相向而行一定时间后,两物体的位置关系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相遇,相遇前的相距和相遇后的相距等),并画出线段图,讨论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去求两地的路程,使学生对两物体相向运动时各自的行程与两地间路程的关系更加清楚,拓宽了知识,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注意设疑、激疑、启发质疑,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学生,只有正确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学生才能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在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乐学、会学,正确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活动课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庙滩黄畈中心小学  万启道  万能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的课程。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确定活动的内容,设计活动的过程,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一、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愿参与所谓创设活动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    ”到活动要研究的问题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愿意参与活动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和    ”‎ 创见性的实践活动。例如我设计了一节《搭桥》的活动课,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了解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竹矫、石板桥、木桥、拱形桥等,收集整理各种各类现代的高架桥、立交桥、索拉桥图片,课中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桥的形状、结构,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搭桥图纸。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用竹筷、木块、塑料泡沫块等搭成了各式各样的桥。桥梁小设计师和建筑师们搭的桥虽然只是一个模型,但产生这个模型的过程,恰恰是教师巧妙创设活动情境,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主动自觉地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参与活动的过程。    在活动课教学中,不仅在课的开始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活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活动情境中,从而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趣,提高学生的活动情感素质。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参与把活动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活动课要学习探究的内容,参与活动就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更加主动、积极、愉悦。例如,我校小学二年级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进行(假如我是班干部》一课教学时,首先由班长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申报班干部登记表”‎ ‎,首先分组讨论预选,然后各组推荐2名同学在全班进行正式竞达。在竞选活动中,虽然同学们意向职务竞选是一种模拟的,但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热爱班集体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通过这样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课教学,不仅使他们懂得了当班干部是从小学习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一种方式,而且还为班级建设提供了许多贴切的好建议。 三、了解学生基础,让学生能参与    要使学生能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活动的需要打好必备的知识基础,对应具有的能力训练要注意到位,否则,在活动中即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无法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与培养。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在活动中给予他们真正的关心和正确的指导,不同差异的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活动教学中的要求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我认为根据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主体性、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应体现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学生能独立完成的活动就放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活动,就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一部分;能独立完成一点点的,就让他们真正去独立完成一点点。切忌教师包办不放手,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差,他们需要的是了解和理解、关心和指导。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善参与   ‎ ‎ 活动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在具体的活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和创新意识,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避免有的学生在活动中“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对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点拨,给他们多提供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五、激发成就动机,让学生争参与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有自己个性、爱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在活动教学中,每个参与活动的特殊的个体,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和愿望。我们知道学生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只要善于发掘和引导。学生的智力潜能就能发挥效应。在活动课教学这种群体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并真正参与到活动教学过程中去亲自感受成功的愉悦,使他们争相参与。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身上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参与活动。简而言之,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全程时,只有设计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见的多边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才能得到展示和发展。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