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篇推进乡村振兴感悟范文
5篇推进乡村振兴感悟范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而党建引领,则是“制胜要因”。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江苏泰兴市坚持在建强基层组织、打造过硬队伍、提高服务质效上用“准劲”,着力将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群众优势充分整合、全面激活,转化为引领和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红色动能。建强主心骨,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动能”。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能力过硬、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首要的是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其组织力。基于此,泰兴市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组织“红色细胞工程”,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规范”,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创争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聚力“强作用”,探索建立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一突出四联动”机制,最大化释放组织正能量。 锻造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汇聚“先锋动能”。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为处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如何,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落地见效。泰兴市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突出“引源与疏流”,实施村干部“513”雁阵培育计划,拓宽“头雁”“强雁”“雏雁”来源,分层建库、系统培育、动态管理,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根基。突出“培强与推优”,创办以祁巷村为代表的首批“乡村振兴学堂”,为村干部定期“充电赋能”,提升干事能力、发展智慧与政治境界。开办“对话·延陵先锋”融媒体直播专题访谈栏目,通过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做实“+”文章,为乡村振兴厚植“惠民动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根到底,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总方针,泰兴市积极运用“党建+”模式,在推进脱贫攻坚、兴办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等方面靶向发力,推动“党建”与“惠民”相融共进,实现“1+1>2”效果。聚焦“党建+精准扶贫”,组建“决胜小康”群众工作团,分赴各乡镇街道,帮助后进薄弱村理思路、引项目、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善落后面貌,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聚焦“党建+特色产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支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作用,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缺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着力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聚焦“党建+基层治理”,深化推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村级事务清单管理”“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等“书记领题”项目,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感悟前不久,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上映,引发了广泛的“家乡”热潮,剧中以医疗、旅游、教育、生态、建设五个方面为主线介绍了当下基层干部、人民群众最朴素的美好生活写照。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0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之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好“两个五年”计划转折的衔接,基层干部要用“兴”为家乡“谋”好发展。“兴”医疗,为家乡百姓“谋”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我用老家的蒲公英就好,不用手术”到“家乡的蒲公英算是保住了”的过渡,最真实地表达当下医疗保障的发展。偏方虽偏,但是基层干部的觉悟不能偏,应时刻把百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普及医疗政策,少花钱、看好病、解担忧,提高百姓医疗保障就是提高百姓的归属感、幸福感、满足感。“酒足饭饱才有力气干活”,“人民健康才能加强祖国建设”,只有全方位提高医疗保障,才能保住家乡的“蒲公英”。 “兴”旅游,为家乡百姓“谋”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应加强乡村旅游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景带人、以景创收,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全民小康、全面小康。以“十三五”规划收官,向“十四五”规划迈进的热血,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永葆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让水更绿、让山更青,抓住时代发展的“黄金期”,时刻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兴”教育,为家乡百姓“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影片中“二加二等于掰”这个梗多次出现,等于八的当上了家乡村长,等于六的当上了家乡书记,虽然小时候算术答案并不正确,但是教育给他们带来的选择却是正确的。人才的培养能够提升基层建设,加快祖国的发展。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是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造福人民。“兴”生态,为家乡百姓“谋”环境 “好好学本事,回来让这里变个样子”来自影片中高妈妈寄托给自己学生的希望,电影中这名学生应该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缩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窝上”,“黄土”是一个心结,更是一个承诺,一个改变生态环境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基层干部要贯彻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建设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为百姓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兴”建设,为家乡百姓“谋”发展“农村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我就先告诉他们了。”这堵墙是什么样的墙,是广大党员干部思考的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乡村振兴是历史性、全局性的任务。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现代化中国进程,需要的是基层干部在发展建设中不断提升自己,建设中发现问题,建设中解决问题。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这堵墙就会是堵好墙,解决群众的发展,才能在群众中来,群众中去,让美丽乡村建设口口相传。推进乡村振兴感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人才振兴是基础。人才是经济建设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践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培育实用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农村建设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辛苦走出农门的学子并未选择衣锦还乡,同时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现有的农村人口能力素质不高,思想开放程度不足,对新事物的认识不足,接纳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加上农村人才环境欠佳,缺少乡村人才培养、管理、使用等相关的政策、机制,从而导致乡村各方面发展滞后。所以加快农村的建设步伐,关键在于人才,应该像锦绣千村一样,重视发挥农村有技能、才干人才的作用,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优秀人才的带领来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根本。乡村振兴最终应该实现的是人的发展,真正获益的应该是老百姓,如何让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首先应该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农村改革40年的实践,启示着人们,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才能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进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潮头。所以,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基层了解基本情况,构建契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产业发展体系,切实推动城乡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组织振兴是必要保障。“羊群走路靠领头羊”,乡村振兴战略想要想真正的落到实处,需要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党员干部需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乡村地区脱贫致富。农民要致富、农业要发展、农村要进步,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将中央的各项政策制度落到实处,根据各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建设乡村。当前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各机关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不断完善基层干部管理、晋升等制度,推动村干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对不能胜任、群众反映差的要及时调整。推进乡村振兴感悟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日前,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先要衔接稳政策,虽然脱贫攻坚即将结束,但是对于摘帽县、贫困户,一定要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保证政策的稳定接续。乡村振兴阶段,我们要继续保持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资金、项目、人才、农业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支持,以此巩固脱贫成果。同时,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其次要衔接好人员,原有的驻村工作队可以继续开展工作的同时,把工作范围从单一的脱贫攻坚拓展到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继续探索乡村振兴工作队制度,优化工作队成员组成结构,根据农村实际需求,把农业农村急需的专业人才纳入这支队伍中来,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能力。要想把幸福感一直传递到底,产业才是支柱,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法宝。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农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让大山里的农产品也能飞到千家万户的餐桌,这样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推进乡村振兴感悟一、政策保障,惠农助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完善农业政策。建议如下: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政策实施进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三变”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二、生态宜居,绿色崛起“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细致。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四是确保公共安全,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三、科学治理,激发活力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辐射效应,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