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2020年金秋十月,我参加xxxx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______在梁家河村插队劳动了七年,谱写了扎根群众、苦干实干、磨砺成长的人生篇章。2015年2月13日,______回到梁家河村时深情地说:我的人生第一课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为了读懂梁家河的“大学问”,我先后听取了梁家河培训学院老师的现场授课,参观了村史馆、知青1号院、知青2号院、知青3号院、淤地坝、铁业社、沼气池等知青旧址,期间我还仔细阅读了梁家河培训学院《学员手册》编印的______所著《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和《梁家河知青旧址》、《美丽的梁家河》等文章,我深深的被感动着,也由此深深地感悟着什么是______的“初心”所在。  什么是______的“初心”所在呢?我感悟到有三个集中体现:   一是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我在梁家河村史馆拍了一张照片,上面是《青春砺炼》模块中的一段话:北京知青在延川农村贫困落后的现实面前没有退缩,他们用青春和血汗实践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追求,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人生。______回忆梁家河的经历时也说到,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梁家河现场授课和参观时,我听讲解员说:“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___奋斗的结果”,事实上,______入团、入党、当上村支书,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是浸透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______先后写过8份入团申请书。第一次写完入团申请后,还请大队支部书记到自己的窑洞里来,吃了一盘炒鸡蛋和两个热馍。得知被公社书记批了回来毫不气馁,过了几天又写了两份申请,请支书又给递到公社,就这样一直写到第八份,终于批下来了,这还是得到了公社团委书记的支持后才批的。  ______写过10份入党申请书。当时在村党支部会上,大家一致同意他入党。可是,申请书递到了公社,公社书记还是不给批。耿直的梁书记对他说:公社不批是不对的,并鼓励他继续写。就这样, 前前后后一共写了10份入党申请书。直到1974年1月,公社新书记白光兴上任,将他的入党问题交到县委研究,最终批复通过。他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做出的成绩入党的。______入党后,恰逢村领导班子换届,梁玉明主动让贤,推举他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  ______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这样描写到:我那时候已没有一些人那种凄苦之感,或者是一种自卑之感,只是一个感觉,就是党内、团内好人越多,坏人会越少,不入白不入,除非你不让我入。古人郑板桥有首咏《竹石》的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将之改几个字,作为我上山下乡的最深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七年多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______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一定要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一定要仔细研究透彻,上山放羊也揣着书,锄地到田头休息时,还拿出新华字典学习。我看到的记忆他知青生活的书刊中,都从多个方面提到他如何爱看书,比如别人都睡觉了,他窑洞里的煤油灯还亮着;知青们去老乡家蹭饭,他却捧着书说:你们去吧,有什么吃的给我带一口回来就行;每次从外 面回来,他的炕上都会多几本书。______当上村支书以后,想着有机会还是要上学深造,这与他理想的目标并不违背。1975年,经群众推荐、组织选派,他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个机会的获得,除了出色的工作和群众的认可,还与他坚持读书学习密不可分。那时候报大学,延安地区有两个清华名额,______自己填大学志愿时三个志愿都填的是清华大学,这一点我感觉是能上清华就上,不能上清华就拉倒,尽管到北京读书是个美好的向往,而梁家河脚下的黄土地,已然成为更加眷恋的故乡。  时至今日,______的讲话、著作处处可见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画龙点睛,特别是把历史巧妙地引入现实,古为今用,用典故传达深意、感染大家,这是《平“语”近人》的鲜明特色,也是持之以恒的读书积累,正如______所说的: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就是这样,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______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二是对艰苦砺炼的“黄土情结”。  梁家河村委会大院有一幅标语,写的是______的一句话: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村史馆还有______的另一段话: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 “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______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也是苦干实干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扎根黄土地,用汗水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乡亲们都说他带头干事踏踏实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始终以身作则,先严格要求自己,再严格要求别人。______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中写到: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又选我做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我已认定,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读到这里,我深深体会到字字句句都饱含着___对黄土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1993年,______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______当年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______却说: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为此,______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还深情地写到: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我在听梁家河村史馆讲解员的介绍中,有两件事情让我感动不已。  一件事是母亲齐心亲手缝制针线包上绣的“娘的心”。______的父亲母亲都是老干部、老党员。由于父亲从1962年受冤屈,母亲齐心带着尚未成年的小儿子习远平在河南省黄泛区的一个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1969年,他也前往陕北延安梁家河下乡插队。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离。妈妈的心里又怎能不挂着孩子们,怎能不挂着远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下乡插队的儿子。她便亲手给______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______离开梁家河时,把母亲绣的针线包“娘的心”送给了邻居张卫庞以作纪念,就像他说的“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现在,张卫庞把这个绣有“娘的心”的针线包捐献给梁家河村史馆。  第二件事是1975年______被清华大学录取了,10月7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乡亲们拉话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晚。当他早晨推开门走出窑洞时,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满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来了。没有任何组织,老乡们自发前来送行,就连腿脚有残疾的人也挪着步子到了______的窑洞门口。老乡们哭了,手里拿着红枣、小米,默默地站 着。______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他第一次当众流泪,他说“要不我不走了”。临走的时候他对乡亲们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______后来还说到:1969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就是______发自肺腑的“黄土情结”啊!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  梁家河村隶属文安驿镇,我在文安驿镇看到一座巨大的墙体建筑,人们称为知青纪念墙,上面篆刻着1500多名北京知青的名字,我从知青墙上找到了______的名字。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之一就是______。  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______。从那一刻起,16岁的______在那个叫 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而懂得感恩和回报,想为老百姓做点事,也从此成为______的“初心”所在。  在梁家河,我参观了______当年带领群众办起的磨坊、代销店、缝纫社、知青井和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他是当年北京到延川这批知青中第一个担任生产大队支书的人,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而且是踏踏实实地干。1974年,他带领群众修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到了1975年,梁家河成为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村。______曾经回忆到:我的成长进步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个对人的作用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______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中写到: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 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封建社会的官吏还讲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共产党人不干点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说的过去吗?  我在《美丽的梁家河》文中读到,2015年9月22日,______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一次演讲中特别讲到梁家河,通过梁家河的“小故事”,阐释中国发展的“大道理”。他说: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后来,我当了这个村子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  ______还讲到:今年春节,我回到这个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 不成问题。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______的演讲,把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有力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3亿多人摆脱了物质短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权利。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  ______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近年来,已经富起来的梁家河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2017年国家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年度大型公益活动“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 活动”中,梁家河村获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现在梁家河村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梁家河”的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梁家河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读懂梁家河的大学问,读懂______的“黄土情结”和“初心”所在。  当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实践再次证明,有______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我们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干部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主动工作、开拓创新,自觉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实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 故事,培育时代新人,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砥砺前行,奉献余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