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有感共6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展望“十四五”有感共6篇

展望“十四五”有感共6篇(篇一)2020年10月29日,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肯定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并提出了“十四五”规划。中国每一次制定的五年计划都是为中国量身定制,向着中国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目标而出发。此次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等。每一个细节目标都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党一心向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必将全心全意拥护我们的党。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将紧紧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撸起袖子,全力以赴,向着新的目标前进,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篇二)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个象征着全面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的意义至关重要,各行各业都在准备或已进行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 房地产业作为传统行业,虽然不具备新兴产业的“高、精、尖”属性,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阶段、新标准,仍对其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未来房地产业如何发展?如何适应现代居民的智能化生活?如何更好的延伸服务链,均需要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当前对于房地产行业企业来说,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什么?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未来如何拓展细分领域?中商咨询集团房地产行业事业部专家将带大家一起梳理:一、房地产业的现状1、地产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我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伴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长年偏低、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老化程度加重等问题不断突出,如何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这一历史任务不仅是“十四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更是未来10年、20年内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通过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内容,提升各地区的“人口吸引力”。这将是各地区“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各地区的差异定位与精准定位相结合的方式来将传统的房地产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使其成为各区域与新兴产业、技术之间的纽带,持续推进“协同发展”新格局。2、地产行业目前所处阶段 2020年已过大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的上半年对地产销售的影响不言而喻。中商咨询专家认为,后疫情时代,地产业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地产业如何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而碰撞出技术模式创新。在现阶段,从人口、收入增长、债务水平三个维度来看,房价大概率是平稳趋降的趋势;房地产行业在政策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将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的趋势。稳中有进,即使行业的健康度和理性程度将持续提升,行业格局走势与企业关键致胜因素将逐步清晰。稳中有变,即一些不确定性和关键变化大方向可以预测,但这些机遇挑战的变化程度、发生时间则难以准确研判,考验企业的能力与智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30》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因此,“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城市化需求将继续增加。按此比例估算,未来10年仍将有至少1.4亿人口进城,地产业的需求供应能力与区域吸引能力仍需重点关注,同时要考虑将医疗、养老、物流等行业要素与地产行业相结合,为未来房地产业的产业延伸、升级奠定基础。三、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以上分析,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较有前景的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绿色地产行业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外在环境压力致使社会对节能与健康的要求在逐渐提高,随着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绿色开发的理念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产业开发的新要求。 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建筑业,**年,中国建筑能源(标准煤)消费总量高达9.6亿吨,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20%,此外,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24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根据《**中国绿色房企TOP20》榜单排名信息,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排名前三的房企分别是万科(3502万平方米)、碧桂园(3420万平方米)、中国恒大(3131万平方米),三家房企绿色建筑总面积为10053万平方米,占比榜单二十强绿色建筑总面积(19100万平方米)的52.63%。这说明随着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建筑垃圾大幅度增加使得传统的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发展绿色地产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二)医疗地产行业近些年,我国房地产业的毛利率在降低,行业集中度在提高。这说明地产龙头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中小地产商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盈利空间有限。因此,地产转型势在必行,但是怎么转,往哪里转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地产企业的发展。**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主要为医疗产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结合其他相关政策,中商咨询集团推测:医疗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地产业的转型带来了关键动力,大量房地产商纷纷开始业务转型,投入重金布局医疗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近五年,投入较大的地产公司主要有:万达集团、绿景控股、深天地、华业资本、宜华健康、恒大地产、运盛地产和万科集团,累计投资均超过了5亿元。“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未来,医疗地产的转型升级仍会进一步加快。(三)养老地产行业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成为新蓝海市场,吸引众多资本注入,目前已有近40家上市房企涉足养老业务,布局养老地产,其中恒大是较早布局养老地产的品牌,“恒大·养生谷”便是该集团在“地产+健康”领域下探索的新产物,通过“租、购、旅”等会员机制向客户提供养生、养老服务,而保利则是全产业链布局,将居家、社区和机构相结合,**年底,中海地产正式建设康养品牌,并打造包括城市中心社区养老产品、市郊田园养老产品、候鸟式度假养老产品等产品类型,一时之间,各种养老地产的产品类型纷至沓来。在如此迅猛的发展下,我们仍有两大重点问题急需探索:首先是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推动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其次是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使各类房企在拿地层面以及运营层面均获得政策支持。“十四五”期间,品牌建设将成为养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大龙头房企虽然都在积极布局养老地产,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甚多,且普遍收费较高。未来,继续深化房地产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是养老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将,要打造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要,更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娱乐、医疗护理、生活休闲、金融保险等多方面服务的品牌地产项目。(四)物流地产行业物流地产属于工业地产范畴,指投资商投资开发的物流设施,比如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十四五”期间,物流地产的发展前景相较于已进入高风险阶段的国内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来说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虽然现阶段商场的收益率比物流地产更高,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物流地产将伴随高端仓储的发展而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我国物流地产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仓储建设,按照仓储水平的高低,可将仓储划分为高标仓和传统仓。其中高标仓在结构空间、配套设施等方面均具有较高标准,因此其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物流地产的发展状态。在2020年第一季度出台的3项物流地产相关政策,主要强调冷链物流产业的规范建设,以及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用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征问题,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物流地产行业的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利于物流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 (五)旅游地产行业旅游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一般而言,旅游地产除按照传统方式开发经营的酒店和度假村外,还包括休闲、度假等相关的房地产形式以及产权式酒店、主题社区、景区住宅、养老度假村、登山及滑雪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等产品。我国旅游地产自**年开始到现在,从以销售和地产为主要类型的发展进入转型分化期,进而逐步回归理性,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地产”的模式更加适应变化中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旅游业为房地产业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为旅游业引入资本,从而达到双赢局面。“十四五”期间,去地产化将成为发展热点,强化项目运营与产业链运作是未来旅游地产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方向,构建一条独特的产业链,围绕主题项目运营衍生出前端开发、推广以及后端餐饮、商业、酒店及其他消费领域的链条是旅游地产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实力雄厚且坚持在旅游地产深耕细作的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延续,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开篇,常规性与特殊性并存,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重点明确未来的战略部署与具体安排,引导公共资源配置,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将保持国家战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放在首位,随着城市群的迅速崛起,未来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将越来越大,“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协同作战思维,规范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并将其与新兴产业理念进行嫁接,精准定位、协同创新,以打造价值共同体的思路谋划产业发展。由此可见,“十四五”规划的难度和准确度都要高于以往,对企业谋划发展的能力和眼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商咨询集团自主研发的“跑车模型”能很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发展、创新和增值等问题,能够顾帮助企业出色完成发展的谋划。(篇三)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持续推进的重要部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政治自觉。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中央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做出的精准判断,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仅仅抓住历史机遇,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续和深化,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要精确找准发展方向坚定必胜信心。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重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强化紧迫意识。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衰退、疫情蔓延,而我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自信、直面挑战、攻克时艰、团结奋斗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的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仅仅依靠人民,集中力量应对风险和挑战,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篇四)“十四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对正确分析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心,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把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具有新时代、新起点里程碑意义。“十四五”规划要充分体现时代特点从规划的属性上分析,“十四五”规划属于宏观性、全局性、综合性、引领性中期规划。从规划的战略定位上看,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发展导向,体现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色,统一人民群众意志的发展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大制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编制好“十四五”规划,要牢固确立“五要”的战略定位。第一,要有鲜明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要和行动指南。编制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规划编制的总依据和主线,贯穿在规划的全过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深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用新发展理念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确立未来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充分释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红利,自觉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 第二,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在于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正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十二强”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包含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定力。这是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产业发展的总要求。用这一时代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发展诉求导向,推进区域经济彰显出“强”的新特点。第三,要突出解决发展的主要矛盾。规划制定的重要前提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基本矛盾在区域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破解这一矛盾就是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正确把握省情、市情和县情,最大限度的找准不平衡的公约数,最大限度的拉长发展不充分的区域短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诉求。第四,要充分体现融入经济全球化。规划战略高度的本质,是用国际化视野审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培植区域经济融入全球的新优势。面对逆全球化加剧的国际环境,党的十九大已经做出全面扩大开放的总体部署,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把视野和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营造国际化发展环境,构建承载国际贸易投资大载体、培育壮大世界领军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做強中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国际竞争力,用区域发展新优势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是意志、决心和发展路径的综合体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已经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个”时间节点,这是各级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刚性依据。围绕这个刚性目标,建立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系,细分阶段性经济增长、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教育等综合指标,提出综合考量和阶段性量化措施,务求规划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党的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总体布局落实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从战略上厘清发展思路,从战术上确定好发展定位。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判,编制“十四五”规划耍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原则,防止顶层设计滞后和决策失误。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高质量发展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耍重点突出“强”,切实做好“转”,牢牢把握“稳”,把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始终保持在稳中向好上。把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长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优化社会综合治理结构,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第二,坚持开放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激励竞争中的国际贸易摩擦将成为新常态。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也将成为新常态。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本着稳步扩大开放、增强风险挑战实力的思路,全面提升区域扩大开放水平。把自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做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区和城市群、都市圈等开放发展的载体平台作为战略平台,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把抢占国际中高端产业链分工作为战略推手,促进重点产业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推进区域经济成为国家开放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坚持创新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创新,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下大力盘活区域内聚集的科技、教育、人才、国防科技等创新要素,推进存量资源向现实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转变,形成区域性创新发展新引擎。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城乡要素互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市场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培育黑科技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等方面实施重点支持,推进区域性特色产业链、价值链、竞争链加快形成,全面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活力。第四,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包容性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地方和区域就是坚持“多规合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的“十四五”规划,处在“多规合一”之首的重要位置,要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战略等规划的核心要义,在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建设、防控金融风险、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民生事业等方面,秉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思路,全面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十四五”规划在战略举措上要有新突破规划编制的亮点在推陈出新,重点是依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中后期、市场化深度改革期、新技术突破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期、人口老龄化转折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期和经济全球化分化期等“八期”时代特征判断,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确定重点产业、重点任务,使规划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因此。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应重点在五大方面有新突破、新作为。第一,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对区域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十二强”的要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分别提出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成长性新兴产业、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支撑就业创业的传统产业等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向。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竞争链和供应链,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依托区域产业微观基础,提出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建设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配套的中小企业集群及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的任务清单。围绕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供给安全等方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布局。分别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品牌经济、规模经济、特色经济、质量经济的新方阵。 第二。在城市化上有新突破,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载体。城市是聚集生产要素的最大载体,是居民享受宜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理想选择。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按照国际城市化率在70%的规律判断,城市化还有10个左右百分点增长空间。在“十四五”期间。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的发展增长极进行规划建设。按照我国已经形成的一线城市、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特色村镇、中心社区、美丽乡村等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放宽城市准入门槛,提高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户籍率。放活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限制,支持城市人口、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生活方式向农村自由流动,为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增强新动能。第三,在改革开放上有新突破。努力推进区域经济全球化融合。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14个坚持”的原则,科学提出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方案。围绕党的十九大指出的“十八個”重点、难点问题,在“放管服”、市场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做强产业生态圈。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对接上创新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国新范例。依托我国由“制造大国”进入“消费大国”,进口需求激增的历史性拐点,分别在高质量进出口、高效能投资贸易、有效推进优势产业、企业走出去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拿出对策措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新优势,在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推进跨国产能合作、技术合作、投资贸易合作和跨国产业联盟等方面有新作为。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区和高峰论坛等开放平台,大力提升开放性经济新活力。依托“互联网+”,在大纵深建立国际化投资贸易新通道上提出新思路。围绕国际贸易摩擦常态化新变局,前瞻性提出应对新举措、新策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有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刚性指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要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经济发展的平衡点。重点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综合治理、蓝天保卫、自然灾害防控、构建防护林带、稳定提升森林、绿地面积等方面制定负面清单和具体对策。依据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提出区域性高耗能、污染型企业退出机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水源地保护,土地、林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厕所治理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措施。依托建设国家中央公园、森林公园、城市绿地等生态环境项目支持政策。在提升城镇、乡村品位和宜居环境上促进品质化发展。第五,在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福祉。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文化、体育、旅游、健康养老、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等方面提出指标体系。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在优化调整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建立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聚焦人口老龄化、生育水平下降两大难点,建立具有区域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养老、医疗保险、远程医疗、社区养老、生育补助等保障制度。紧密结合“健康中国”,在体育运动、疾病预防、膳食营养、居民常态化体检等领域,安排一批普惠性公益项目,把以人为本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建设上。围绕优化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在预防社会不稳定因素、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控金融风险、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从规划的引领上,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篇五)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全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凝聚起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下一步,村党总支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充分聚合各类资源,从实处用力、难处破题,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更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篇六)早在**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号角,乘势而上的中国航向标定、方向明确,既有“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有2035年远景目标。回看“十三五”,前瞻“十四五”,远眺2035年,辉煌的成就,宏伟的前景,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我们坚信,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从经济发展来看,**年到**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6.7%,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从民生改善来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些实打实、见真章的成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充分说明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从发展成绩往深层看,一系列深层的制度变革正在发生,为未来的长远发展涵养制度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连续十四个五年规划,前后相续、有机衔接,几代人接续奋斗,时间见证前行,见证民族复兴路上的一砖一瓦,垒砌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9000万人的大党、14亿人口的大国将继续昂首阔步再出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