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语文论文之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新大纲对现行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改革,将低年级的“说话。听话”改为“口语交际”。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这样,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小语教学现代化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立足教材,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文教材中语言素材十分丰富,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形式。例如:看图说话,说完整句子,续说课文内容等训练,同时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因此,我把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最大,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书写运用。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认同、共鸣的心理。如教“日、月、山、水、火、石”等字,直接把事物原来的样子画在黑板上,学生很快说出生字并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如“鸟”字上部分代表头,下半部分代表身体,一点是小鸟的眼睛。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作用,学生说“从”是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路。“坐”是两个人背靠背坐在一堆泥土上。“采”是我用手在树上摘果子。“雨”字中的“点”是窗外淅淅沥沥从天空中落下来一滴一滴的雨水。无论学生怎么说,只要说得有道理,有助于记忆字形,都应予以肯定。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在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学形声字“蜻、晴、睛”时,知道“晴”是虫字旁,与昆虫有关,组词:蜻蜓,造句: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晴”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组词:晴朗,造句: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睛”是目字旁,与眼睛有关,组词:眼睛,造句: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同时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独立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展。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结构非常有利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A.在质疑释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释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释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提高能力。这一环节中,既有师生双向的信息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立体交流,教师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B.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开放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有充分的展示个性的时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读书,答问常常主动要求发表见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被评议的同学有的虚心接受,有的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评议训练口语交际的良好机会。学生不仅要积极思考判断,提出不同看法和补充意见,同时还要特别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而这一点往往是很多同学容易忽视的。在评议中,学生互相交流,敢于争论,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不仅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更是培养了口语交际的信心。  C.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进行。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就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要发言,讨论达成共识或者保持不同意见。全班反馈时,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3、利用插图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低年级的学生,知识少、生活面窄、思维发展处于以形象为主的时期,感受能力低,知觉的有意性、选择性、精确性差,无意性比较明显,但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丰富的画面、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画中人物的特点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观察说话能力。我是这样教学看图学文的。首先开拓话源,使学生有话可说,这就要依靠丰富的画面和有启发性的谈话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具体的形象,通过认真的观察,从而开阔眼界,拓开思路,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和兴趣。然后要求他们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大方、声音洪亮、前后连贯,并用普通话把图上的内容说出来。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看图,巧妙地启发学生说话,把看到的种种现象联系起来、概括起来、说出来。然后,启发学生想象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尾,分别引导学生口头叙述、描绘,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  二、创设情境,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生动、逼真的情景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口语交际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因此,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如第二册语文课本练习中有“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的要求,我把一只真正的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老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2.电教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黄山奇石》这课时,将各种奇石制作成课件,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等美景逼真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当导游,并配上高山流水似的乐曲,把学生带到了美的境界中。  3.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如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戴头饰表演提着水桶的小熊、扛着竹竿的小猴、长鼻子大象救助小鸭子。这样创设情境,步步引人入胜,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如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与师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三、引导实践,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学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例如: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传统的教育活动,如,春游、秋游、参观革命胜地等。我在每次活动前都和学生一起商议出如何把口语交际渗透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教师尊重学生的需求,从学生讨论中再提出要求,学生乐于接受,能主动积极在参观访问活动中与周围的人进行口语交际,并把交际延伸到活动后的主题班队会活动中。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或者社会现象随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如,学完《落花生》一课,我让学生去采访父母,采访周围的大人,看一看他们是愿意做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是愿意做石榴、苹果那样既外表好看又有用的人,看一看现在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既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又是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机会。②体验活动。如:走进超市购物、到菜场买菜、走进演播室等,这些体验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深入生活,接触社会,学会和各种人进行交际。③联欢活动。如与其他学校小朋友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我们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和课余活动时间,组织一些模拟社会交际活动。如模拟在“旅游” 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些模拟活动,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些模拟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