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

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 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1948年3月,出身贫苦的陕西汉中洋县人张富清光荣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阶段,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 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  1948年11月27日夜,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作为突击组的成员,张富清带两名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抠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他第一个跳下4米多的城墙,敌人迅速包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他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满脸……顾不得自己,他匍匐逼近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撤离。一声巨响,碉堡炸飞。趁着硝烟弥漫,他爬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碉堡炸毁。敌人多次组织反扑,张富清一直坚守,直到部队进城。战斗胜利结束,张富清再也没有见过突击组另外两名战友。  馒头、白开水,张富清一天的生活,是这样开始的。锅里蒸腾的白色水汽与微微熏黑的厨房天花板相映衬,在这间上世纪80年代的屋子里弥漫。  泛黄的窗台、剥落的墙壁,床、书桌、柜子等几件家具,这是张富清离休后待得最多的地方。早晨起来,他看看国际新闻,因病截肢后,他坚持下楼锻炼,和老伴一起买菜,中午带个粑粑回来当中饭。午休后阅读人民日报,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   家里的拖把,是张富清把旧衣服剪碎后自制的,餐桌是他用一条凳子加木板拼成的。书桌上,两本翻掉封面的新华字典,被他用透明胶补了一道又一道。多年来,张富清坚持用字典学习,他笑称这是“无声的老师”。桌上还有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在书的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他写下:“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他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么要求家人的。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在三胡区担任副区长,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孙玉兰被招录为公职人员。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从供销社下岗。孙玉兰回忆:“他对我说,要完成任务,领导自己要过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能开展好工作。”  当保姆、喂猪、捡柴火、做衣服……几个孩子嗷嗷待哺,副区长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把能想到的活,几乎都干了。  孙玉兰太了解丈夫了,这么多年,张富清的头上还留着疤痕,腋窝被燃烧弹烧伤,多年后还是一片焦黑,牙齿被炮弹震松,早就脱落。也只有孙玉兰知道,张富清有一把衣柜钥匙,衣柜里锁着他的赫赫战功。  永丰战役中,张富清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 得“战斗英雄”称号。  永丰战役后,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到连队视察,他握着张富清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张富清很受鼓舞:“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做了应该做的,完成了任务,组织上给我这样大的荣誉,我非常激动。”  1948年12月,一封报功书送到张富清的家中。报功书写道:“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布了《解放大西北人民功臣奖章条例》,张富清因为功勋卓著,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  儿子张建国当初有一家国企招工的机会,张富清得到消息,却动员儿子下放林场当知青。“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我怎么看?对党怎么想?”张建国在酉水之滨的扎合溪林场住茅棚、开荒种地、造林植树,一干就是好几年。  小儿子张健全记得,那年高考没有考好,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沉下心来学习,他后来考上了师范学院。“得知消息那天,父亲特别高兴。”  张富清的四个子女,除大女儿长期患病外,两个儿子成为县里干 部,一个女儿成为医院职工,均通过全国高考、公开招考等方式,没有一个在父亲任职过的单位工作。  只有一条腿的张富清,“站”得笔直、挺拔。  今年3月2日,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张富清当年战斗的部队,专程派人到来凤,看望张富清。当将士们走进屋子,张富清硬生生用一条腿站了起来,用最标准的姿势,敬了军礼。  一旁的张健全难掩激动,写下当时场景:“部队来人了,老兵心中掀起波澜,面对军徽,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缓缓举起右手,庄严行上军礼……”  1949年,张富清随队从陕西出发到新疆作战,歼敌骑兵、截击逃敌。渴了,喝雨水雪水,饿了,用钢盔做饭盆,边行军边抓着吃。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收音机里得知消息,整个部队都沸腾了,张富清非常高兴,虽然不能到天安门广场亲眼见证开国盛典。在他心中,“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为劳苦大众的,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  1953年,中央军委从全军部队抽调有作战经验的连职以上军官到北京集中,准备入朝作战。从喀什到北京,漫漫长路,张富清和其他战士大都靠步行,双脚皮开肉绽,口鼻经常流血,历经两个多月。到达北京后,朝鲜战争局势缓和,军委便决定对这批部队骨干进行文化补习。从此,张富清努力学习知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 征”……  “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1954年,张富清从军委航空速成中学毕业。作为战斗英雄和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张富清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母亲尽孝。但张富清一句“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便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张富清的心中,也不是没有遗憾,刚到来凤时,他在粮管所任职。张富清一头扎到工作中,日夜加班。因为太忙,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每每想起,他还是会难受。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工作任务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百福司的百姓,至今记得张富清修的一条路。地处湖北与重庆交界处的百福司,山清水秀,可它的前身高洞管理区,全部村寨都在四面悬崖的高山界上,土连土、田连田、山连山,“办事靠走、喊人靠吼”。张富清听说后,主动来到这里,一边领导生产,一边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力量修路。原卯洞公社党政办主任杨胜友回忆,修路中遇到很多难题,张富清与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开山放炮,和大家一起手挖肩抬。2年多的时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使海拔1000多米的高洞终于通了公路!  建行的员工,在日常点滴中感受老行长的精神境界。现任建行来 凤县支行行长李甘霖提到,张富清眼睛有白内障,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手术前,行领导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医生给他推荐了7000多元到上万元的产品,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3000多元的,也选了跟他一样最便宜的。  李甘霖问他,为什么不选好一点的?老人笑了:“现在吃的用的都很好,我很满足自己的生活。我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1955年,他佩戴3枚奖章,拍了一张照片,年轻的面庞露出微笑,目光中透着坚定,然后他把鲜血换来的荣誉,用一块红布紧紧包好,放进一口棕色的旧皮箱。从武汉出发,沿着长江,顺着山路,他一路向西,来到“一脚跨三省”的来凤。他背着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行囊,就像一名普通的转业军人,脚踏大地、扎根人民。  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苍茫大山中,深藏功与名。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党员军人学习的榜样。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 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老英雄张富清一辈子初心不改、本色不变的感人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精神丰碑,激励我们在逐梦之路上砥砺前行。纵观其先进事迹,我们要明确两点:  一、张富清的先进事迹闪光点  (一)不愿给组织添麻烦  在他转业初期,按照国家拥军优属政策,妻子被招录为公职人员。上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调任三胡区副区长。时逢国家困难时期,全面精减机构人员,张富清就率先动员妻子辞去供销社“铁饭碗”。他的理由很简单,“咱们家不能都吃公家饭”,精减人员,首先从我自己开刀……。妻子孙玉兰最了解丈夫,他的头上还留着疤痕,腋窝被敌人的燃烧弹烧伤,牙齿也被炮弹全部震松,以致基本脱落……她知道丈夫的军功,但是被张富清叮嘱“对谁也不讲,对孩子们更要一声不吭”。孙玉兰理解丈夫、崇拜丈夫,也严格遵守了诺言。  在那个紧紧巴巴过日子的年代,老英雄工作过的卯洞公社干部借支比较普遍。1985年的时候,百福司镇政府清理干部借支,通过盘查清点,长长的借款名单中没有张富清的名字。当时张富清一家六口,就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上捉襟见肘,但从未向组织反映过任何困难。  (二)不能多花国家一分钱  战斗英雄、人民功臣、本色初心……这是社会对张富清的公认评 价。而在老英雄自己眼中,他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忠于组织、忠于人民的党员。  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张富清一家至今仍在居住的建行宿舍。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简陋,但是整洁而充满生气。再如:2012年4月,张富清左膝盖脓肿,最后只得截肢,换做一般人,88岁高龄,又一条腿高位截肢,让人伺候算了。但是,英雄就是英雄,意志非常人所能比。时年88岁、一条独腿的张富清,不向厄运屈服。他伤口刚愈合,先是沿着病床移动,后来慢慢地扶着墙练习走路,经过近一年的锻炼,他终于能生活自理了。2018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来凤建行行长李甘霖叮嘱:“张老,您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却选择了农民病友用的3000多元的,对此张富清老人说:“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三)离休也要加强党性修养  “虽然工作上离了休,但思想上政治上不能离休!”离休后,张富清老人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以往他最爱读的是《半月谈》,每晚必看《新闻联播》。最近,他买了一套《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时常翻阅。在书里,他写下这样的笔记——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他的英雄事迹报道后,有媒体陆续采访他。张富清却拒绝接受,儿子只 好对他说:“这些都是上级组织安排的!”张富清这才答应,因为身为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当有人问他,“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张富清老人回答是:“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希望我们的军队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军指示,努力练好杀敌的过硬本领,对共产党的信念要坚定,在意志上要顽强。要坚决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他们能够打到哪里!”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民功臣”张富清完美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淡泊名利、永葆初心的豁达胸怀。  二、学习英雄,在新时代书写精彩人生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就要用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官兵,在新时代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为推进强国强军伟大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张富清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本色始终没变。革命战争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在前,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和平时期,他服从大局、退役转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地方,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他立下赫赫战功,但连儿女也不知情;他是人民功臣,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的心“很小”,几乎装不下自己;他的心又“很大”,总是把党和人民的事当作天大的事。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生动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为我们始终 做到为党和军队事业而奋斗树立了旗帜、立起了标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带领人民所从事的事业,是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必须凝聚伟大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万里征程上,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分子默默奉献、不懈奋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开新图强,创造新的辉煌,夺取新的胜利。新时代,推进强国强军伟大事业,我们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以张富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始终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才能不断凝聚强大力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张富清是在战火洗礼中锻造出来的英模人物,是退役军人的优秀代表。人民军队历来最讲牺牲奉献,革命军人最讲大我无我。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向张富清同志学习,军队要走在前列。各级要把学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英雄、宣传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全军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始终怀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一片赤诚,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作风,朴实纯粹、淡泊名利,自觉奉献、艰苦奋斗,在履行神圣使命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推进强军事业中创造不凡业绩。   学习英雄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心有信仰,行有力量这位90多岁的老人,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 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初心不改,绝对忠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在张富清老人眼里,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 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学习张富清事迹心得体会,张富清事迹学习感悟。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