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品德与社会》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 ‎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  一、学生分析 ‎  六年级学生聪明、活泼、好学、班风班纪好。学生知识面广,学习兴趣浓厚,绝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有个别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如:有同学学习比较拖踏,理解及表述能力差;有同学相对智商较底下,学习吃紧;也有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  二、教材分析 ‎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了2-5个主题不等,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  三、指导思想 ‎  1、积极转变观念 ‎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  2、注意整体把握 ‎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  四、教学要求:‎ ‎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  (一)情感o态度o价值观 ‎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  3、初步形成创新意识,产生创造兴趣。‎ ‎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及人类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  5、热爱科学,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时代观。‎ ‎  6、保护环境,关心环境,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 ‎  (二)能力 ‎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  5、能够用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 ‎  (三)知识 ‎  1、初步了解创造的快乐,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  2、初步了解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  3、了解一些基本的工业、农业知识,理解人与工业、农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生存的一些共同问题。‎ ‎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人类文明的足迹。‎ ‎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  6、把绿色环保知识入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了解环保知识。‎ ‎  五、教学理念 ‎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  六、针对措施:‎ ‎  1、认真分析教材,归纳知识点。‎ ‎  2、结合教材进行思想教育 ‎  3、抓好过程性评价工作。‎ ‎  七、潜能生转化措施 ‎  1、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辅导。‎ ‎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 ‎  3、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促进转化。‎ ‎  4、何他们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思想指导行动,进行自我转化,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  八、教学进度:‎ ‎ ‎ ‎ ‎ ‎ ‎ ‎ ‎ ‎ 所属单元 ‎ ‎ ‎ ‎ ‎ 教学内容 ‎ ‎ ‎ ‎ ‎ 课时安排 ‎ ‎ ‎ ‎ ‎ ‎ ‎ ‎ ‎  ‎ ‎ ‎ ‎ ‎ ‎ 准备课 ‎ ‎ ‎ ‎ ‎ 1课时 ‎ ‎ ‎ ‎ ‎ ‎ ‎ ‎ ‎ 第一单元  从小学创造 ‎ ‎ ‎ ‎ ‎ 从问题开始 ‎ ‎ ‎ ‎ ‎ 1课时 ‎ ‎ ‎ ‎ ‎ ‎ ‎ ‎ ‎ 创造的快乐 ‎ ‎ ‎ ‎ ‎ 1课时 ‎ ‎ ‎ ‎ ‎ ‎ ‎ ‎ ‎ 第二单元 从田野到车间 ‎ ‎ ‎ ‎ ‎ 让田野告诉你 ‎ ‎ ‎ ‎ ‎ 2课时 ‎ ‎ ‎ ‎ ‎ ‎ ‎ ‎ ‎ 走进车间 ‎ ‎ ‎ ‎ ‎ 2课时 ‎ ‎ ‎ ‎ ‎ ‎ ‎ ‎ ‎ 插上科技的翅膀 ‎ ‎ ‎ ‎ ‎ 2课时 ‎ ‎ ‎ ‎ ‎ ‎ ‎ ‎ ‎ 第三单元 走进信息时代 ‎ ‎ ‎ ‎ ‎ 坐在家里看世界 ‎ ‎ ‎ ‎ ‎ 2课时 ‎ ‎ ‎ ‎ ‎ ‎ ‎ ‎ ‎ 沟通无极限 ‎ ‎ ‎ ‎ ‎ 2课时 ‎ ‎ ‎ ‎ ‎ ‎ ‎ ‎ ‎ 我的信息生活 ‎ ‎ ‎ ‎ ‎ 2课时 ‎ ‎ ‎ ‎ ‎ ‎ ‎ ‎ ‎ 第四单元 人类文明的足迹 ‎ ‎ ‎ ‎ ‎ 灿烂的古代文明 ‎ ‎ ‎ ‎ ‎ 2课时 ‎ ‎ ‎ ‎ ‎ ‎ ‎ ‎ ‎ 伟大的科学成就 ‎ ‎ ‎ ‎ ‎ 2课时 ‎ ‎ ‎ ‎ ‎ ‎ ‎ ‎ ‎ 绚丽的文学艺术 ‎ ‎ ‎ ‎ ‎ 2课时 ‎ ‎ ‎ ‎ ‎ ‎ ‎ ‎ ‎ 文明遗产知多少 ‎ ‎ ‎ ‎ ‎ 2课时 ‎ ‎ ‎ ‎ ‎ ‎ ‎ ‎ ‎ 第五单元 我们去环球旅行 ‎ ‎ ‎ ‎ ‎ 地球有多大 ‎ ‎ ‎ ‎ ‎ 2课时 ‎ ‎ ‎ ‎ ‎ ‎ ‎ ‎ ‎ 飞越太平洋 ‎ ‎ ‎ ‎ ‎ 2课时 ‎ ‎ ‎ ‎ ‎ ‎ ‎ ‎ ‎ 和非洲朋友共舞 ‎ ‎ ‎ ‎ ‎ 2课时 ‎ ‎ ‎ ‎ ‎ ‎ ‎ ‎ ‎ 迷人的欧洲风情 ‎ ‎ ‎ ‎ ‎ 2课时 ‎ ‎ ‎ ‎ ‎ ‎ ‎ ‎ ‎ 世界真奇妙 ‎ ‎ ‎ ‎ ‎ 2课时 ‎ ‎ ‎ ‎ ‎ ‎ ‎ ‎ ‎  ‎ ‎ ‎ ‎ ‎ ‎ 复习 ‎ ‎ ‎ ‎ ‎ 1课时 ‎ ‎ ‎ ‎ ‎ ‎ ‎ ‎ ‎ 迎接考试 ‎ ‎ ‎ ‎ ‎ 共计34课时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