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事。我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觉得在以下方面感受颇深: 一、引导学生尽情地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掌握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让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 下面是学生在讨论“他为什么能不用箭就‘射’下大雁”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 学生纷纷圈出“嘣”字!) 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 生:(齐说,七嘴八舌地)“嘣一声响后,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中掉下来。” 师:“大雁忙往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生纷纷举手,但不是绝大多数) 师:不着急,还是请你从课文中划出来。(生又投入课文中) 生:“忙往上飞”是因为它心里害怕。 生:“直掉下来”是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掉下来了! 师:刚才同学们划的词句都在…… 生:课文的最后两句话。 …… 这样就引出了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是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最终实现了他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过程。教学时层层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绽放思维的火花,最后揭示成语蕴涵的寓意,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抓重点段辅以练习,讲练结合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 默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分别用“﹏﹏”和“——”画出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句子? 3、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细读最后一段,小组讨论,完成填空。引导学生进行了“倒装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 师:因为这只惊弓之鸟听到“嘣”的一声,所以…… (生接上:心里害怕) 生: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飞。 生: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生: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直掉下来。 师:能用“因果句”分析这只惊弓之鸟吗?大家自己试着说说。 生:(经过准备后,一组同学一个接一个练习说话) 师:能变一种形式说吗?先说结果,再说原因——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 生:能:能:(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先果后因的句式练习) 三、精读妙练,感受人物心情 本文是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本文基本是以对话的形式呈现的,在精读中分不同形式读,主要以分角色朗读,要读好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在读的过程中认真领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如:更赢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下来。”这里体现了更赢的胸有成竹。所以要读出肯定的语气,文中还有特殊读法之句。如:更赢的谦虚,魏王的怀疑等感情变化的句子。这些句子只能通过读才能理解。 望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我不禁思潮起伏!多少次,当我想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时候,却苦于找不到巧妙的路径;多少次,当学生想要在轻松愉快中亲近语文时,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今天这样的场面,不就是达成这一效果很好的一种方法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