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4篇(五)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4篇 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1 **区知识产权工作在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加快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步伐,真正做到无缝对接移交,构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三权合一”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并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为着力点,切实增强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定员定编定岗明确职责,扎实有效地发挥了知识产权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保障。 一、职能转变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走访企业帮扶对接,开展调研。知识产权科深入辖区企业开展走访活动,指导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地查看了企业的展览室,由专利发明人讲解了其专利产品的性能、用途、构造,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获得发明专利两件。企业负责人就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现状及当前的困难、经营发展以及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简要介绍,并分享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走访人员现场征询了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并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新资讯。讨论深入浅出地分析专利持有者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今后的发展方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我局时刻抱定宗旨意识,积极为企业服好务做好事,真正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力气向下使,接地气,真正解决群众需求和难题。 2.夯实服务与人才支撑,营造发展监管能力提升软环境。知识产权机构改革职能整合,为提升监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了解当前贵州省“放管服”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专利申请必备要素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体系。6月14日,****区市场监管局由分管领导带队,参加了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专题培训会。从专利优先审查、电子申请、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保护类型等几方面深入学习,此次培训共3人次。通过课件浏览、发放《专利事务服务指南》、《专利申请知识读本》和现场咨询提问等方式,夯实了专利代理机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业务基础,提升软环境,营造良好的服务管理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 3.全国专利调查,创造提质增量。为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开展了全国专利统计调查工作。调查对象覆盖了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督促企业涉及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在网上填报。通过对有效专利人进行调查,对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状况进行统计上报,并提出加大投入,助力专利创造;推进专利实施和产业化,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培养专门人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区获得知识产权专利企业只有两家,专利技术10余件;2.专利工作人员因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对法律法规不熟悉;3.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不高,还有待加强;4.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灵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层次较低。 三、工作打算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法律法规培训,业务能力提升,加大知识产权执法水平,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和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管理政策和制度;组织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预测预警;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传播利用、统计调查分析发布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2 20XX年知识产权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和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打击侵权行为,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力度。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安排如下: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制定《20XX年度知识产权工作思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及呈贡区委、区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工作思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要求,制定知识产权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呈贡区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及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根据省、市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安排的精神,制定《呈贡区20XX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方案》,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4月27日上午,对呈贡斗南花花世界附近区域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检查。重点查看附近超市、药店、经营情况,对10种食品、药品标注的专利号进行检索、比对、查看。对超市、药店管理人员反馈检查结果,发放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资料,对经营者进行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普及教育。活动期间到信息产业园区“云上云”和“启迪k栈”等企业开展以“倡导创新文化尊重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园区发放《云南省专利行政保护维权指南》、《知识产权宣传读本》、《知识产权宣传册》、《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4月20日-26日利用微博、微信向全区宣传“4.26”知识产权活动。扩大了宣传活动力度。 (三)做好知识产专利权授权的统计和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呈贡区专利资助及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优势企业扶持实施细则(试行)》,20XX年5月20日市局下达了20XX年呈贡区专利授权量总计641件,发明专利授权104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15件,外观专利授权122件。9月我局对授权专利进行资助,已有**医科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申报资助,共计资助授权专利131件,资助金额9.07万元。我区的专利的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动县(区)域经济发展。我区20XX年6月申请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今年5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建设周期自20XX年6月至2021年6月。根据《**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市呈贡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20XX年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事业单位。7月12日—31日组织云南晨鸣电器有限公司、云南呈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滇王花卉有限公司,认真申报20XX年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事业单位。 (六)组织开展20XX年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根据云南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20XX年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认定工作的通知》(云知发〔20XX〕8号)的通知,7月17日组织各企事业单位人才积极进行申报,呈贡区网格中心杨翰挺等进行了申报。 (七)积极开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XX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月24日收到市级部门转发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制定了《**市呈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XX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实施方案》(呈市监发〔20XX〕112号),并组织实施此项工作。 (八)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完成市局下达的11件专利执法指标。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联合6个市场监管所进行联合执法,对辖区内的超市、药店进行检查,共检查出专利标识不规范案件12件,并向超市、药店管理人员反馈检查结果,要求建立完善的商品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确保了消费品的质量,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下年工作计划 (一)结合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大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呈贡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区域性创新型城市。 (二)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按照云南省知识产权强区培育工程项目合同书的要求,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促进新区建设”的示范区。联合区科工信局、区文旅局、市公安局呈贡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认真执行呈贡区专利补助办法,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 (三)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培育企业制定和实施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市场拓展、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积极培育核心知识产权,增加知识产权储备。 (四)开展专利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各类食品、农用品批发市场、超市等生活生产消费品领域为重点,全年独立办案不少于12件。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3 商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载体,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贺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脱贫富民和生态立区战略,始终把培育和发展品牌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三农”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商标富农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XX年7月,全县有效注册商标2003件,中国驰名商标8件,第十届宁夏著名商标52件,地理标志商标2件。 二、主要措施 近年来,市场监管局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贺兰县委“三名”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农民创业,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办事效率、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重点围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沿山葡萄酒产业等主导产业,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产品品牌和行业品牌建设,努力实现“行业品牌、支柱产业、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动提升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围绕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商标集群。以创农副产品品牌商标为目标,引导企业、合作社走“公司+协会+农户+商标”的发展道路,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副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指导培育了“百瑞源”、“华泰龙”等中国驰名商标和“六月红”、“塞上黄金宝”等宁夏著名商标品牌。 二是围绕贺兰山葡萄酒产业,积极培育葡萄酒商标品牌。对在贺兰县境内设立登记的23家葡萄酒庄以及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重点培育、积极指导4家企业创品牌,争取在5年内,培育出宁夏著名商标3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 三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企业市场活力。按照《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XX年度自治区服务业品牌化建设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场监管局积极宣传名牌效应、鼓励企业积极组织申报,经认真审议,推荐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麦尔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争创宁夏名牌产品。 三、强化品牌保护和指导 一是加强商标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力度整顿和规范商标注册行为和使用行为,严厉打击假冒商标、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积极协调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推介重点培育品牌和驰、著名商标。组织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朔源”、“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等专项行动,不断引导企业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力度,提高依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意识,为企业品牌创新、市场开拓保驾护航。 20XX年,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6起,案值13.7万元。20XX年上半年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起,案值12.1万元。 二是加强企业商标运用管理行政指导。引导和推动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积极使用自主商标和注册商标,鼓励企业注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提高自我维权、防范风险和应对商标纠纷的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加强商标文化建设,积淀商标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凝聚力和美誉度。积极推动商标无形资产质押、出资和担保功能的落实,为企业盘活商标无形资产,提升价值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商标规范使用与管理。积极引导、支持商标所有人和使用人依法管理和使用商标。重点加强指导特色农产品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拓展其使用范围,提升商标价值和产品附加值,提高贺兰特色商品效益和商标品牌效应齐增长。 20XX年,已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9份,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8份,争创驰著名商标建议书8份,商标维权联系卡13份。 四、积极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开展了“两节期间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整治行动”。 二是根据总局、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贺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县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的通知》,结合市场监管职能,制定了《贺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重点和工作目标,通过“3.15”宣传活动,日常检查、红盾护农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五、存在问题 一是注册商标数量虽较多,但地理标志商标很少。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影响,不注重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认为只要有个商标牌子,产品不愁销路,注册不注册无所谓。 二是企业商标意识淡薄。商标是区别同类商品的显著标志,其作用就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企业虽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但不注重使用,也不注重宣传,束之高阁,造成商标的知名度不高,根本没有发挥出注册商标应有的效益。 三是个别中小企业无力实施商标战略。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主要投入生产,在产品的宣传和推介上舍不得投入,只使用商标而不注册,影响了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 六、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引导,加大宣传。大力宣传商标知识和商标法律法规,增强市场主体的创牌意识和法制意识,进一步营造实施商标战略氛围。 二是继续加大商标保护力度,建立维权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商标侵权行为查处和打击力度,加强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扶持品牌发展。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宁夏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奖励力度,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充分调动企业争创知名品牌的积极性。 贺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工作总结4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的关心指导下,金华市局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依法履职、争创一流”为总体目标,明确“五个五“的工作思路,加快职能整合和队伍融合,深入落实推进改革任务,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取得市场监管工作开门红。 一、2014年工作主要情况 (一)改革为先,创新举措激活市场活力。 一是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开展“审批大提速、服务大提效”活动,出台注册登记便利化改革17条举措,降低准入门槛,压缩审批时限,升级窗口服务,构建“大窗口、大登记、大服务”工作新格局,得到徐加爱书记、暨军民市长、省工商局裘东耀局长等多位领导的批示肯定。创新举措,推进“先证后照”、“多证联办”、“证照合办”制度改革,下放登记权限,释放企业住所登记资源,提高审批效率,充分激发了社会投资创业活力,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截止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2.35万户,市场主体保持高位增长,其中企业11.9万户,同比增长20.27%,增幅居全省第二,个体工商户39.95万户,同比增长18.46%,增幅居全省第一。 二是构建“宽进严管”市场监管机制。推出与“宽进严管”相配套的“三个十”举措,即服务企业十大举措、严格市场监管十项措施、干部十个不准。全面梳理部门“四张清单一张网”,完成权力清单编制,全面下放工商、食药审批权限,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启动企业信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完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信用监管系统建设方案制定,建立全市网络经济主体基础数据库和诚信档案,为后续信用监管打好基础。 三是创新载体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和年报工作。在全省率先开通企业信息查询“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上线新版门户网站,通过三大在线查询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在线公示和查询。多渠道广泛宣传企业信息公示条例和企业年报制度,共培训人员2850人次,培训企业1400余家,发布宣传报道60余篇,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18945余家企业完成申报公示,有28947家个体户参加年报。 (二)服务为本,精准对接助推经济发展。 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助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坚”等地方中心工作,参与高速公路沿线非法高炮广告整治,共拆除高炮广告1152块,全省率先实现100%拆除。推动完善“政府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无证无照综合治理体系,创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合新型执法机制,全市共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3000余户,引导办照9000余户,立案查处1000余件,总案值6000余万元,罚没金额1200万元。其中查处涉水领域无证无照经营户1343家,利用违法建筑开展无照经营户134家,依法强制吊销36家。开发区完成“四破攻坚”项目老南站家具广场的拆迁工作。市局成立专项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对接服务二七新村改造、金华市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出台行业指导目录,落实奖励扶持政策,推动“个转企”提质扩面,2014年新增“个转企”3697家,公司制企业占比达70.4%,累计完成“个转企”16795家,完成三年目标任务146%。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展“民企双对接”工作,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邀请航天科技、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等赴市区、义乌、永康等地开展“机器换人”合作调研,探索金融服务新方式,开展金融服务月活动,加强政银企合作,充分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等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50件,解决企业融资55.6亿元。深入开展“民企双对接”活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东阳、永康列入全省20个双对接工作示范县市,全省公布的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双对接工作十大样本中,永康市成为县域经济双对接样本、康恩贝成为高端并购双对接样本、义乌与法蓝瓷“义台创意设计中心”成为文化创意对接样本。紧抓非公党建工作,以“党建强”带动“发展强”,商品交易市场党建工作取得突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党建工作研讨会在义乌召开,小商品城的市场党建经验得到了工商总局、省委组织部领导充分肯定。 三是服务商标品牌建设。宣传引领,举办浙中品牌大讲堂、“新商标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广泛宣传贯彻新商标法,营造良好创牌氛围。政策推动,贯彻落实“三名”工程,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创牌财政奖励增至1000万/年,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平台培育,充分发挥品牌指导站作用,加强商标申请、使用、培育等指导工作,服务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强化驰著名商标培育,全市新增驰名商标3件,注册商标5081件,累计数达12.7万余件,新申报行政认定驰名商标10件、省著名商标47件、市著名商标105件。 四是服务现代市场集群建设。抓好“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出台财政奖励政策,建立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引入专业管理机构托管制度,试点推进农贸市场网络化、远程化监管,今年创建21家“放心农贸市场”。抓好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重点市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中国木雕城二期、永康化工市场建成开业,浙江华东工业材料城一期已结顶,预计年底完工,浙中粮油交易中心河道改造及桥梁工程基本完工,主体工程已完成65%,培育金华金字冻品城创建为全省唯一的两家智慧市场试点单位之一。全市现有商品交易市场459个,市场成交额2273.6亿元。 五是服务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三服务、双精准”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在项目扶持、扩能改造、技术升级、产品报批、质量体系建设、gmp、gsp认证上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服务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全市14家次企业新通过了新版gmp认证,3家企业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5家生产企业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体系考核,18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完成市重点电子商务项目818医药网的引进落地工作。创新举措,做好药品注册核查工作,以委托方式开展异地新药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今年完成现场注册检查32家次(其中异地7家次),检查完成7家企业申报的23个新药品种(规格)和1家企业6个技术转让品种(规格)药品的实验研究或注册现场核查及注册抽样,为企业新药注册审批争取时间优势,金华康恩贝新药申报受理数排名进入全国前10。 六是服务民生权益保护。市县联动,全方位宣传新消法,创新举措,全国首倡将新《消法》规定的装饰装修服务的瑕疵举证责任由6个月延长至两年。深入开展消费调查,揭露灵芝孢子粉行业三大乱象,专项整治全市银行、电信业格式合同“霸王条款”,发现、征集到389份问题合同498条,全部约谈整改到位。创新消费纠纷受理调处机制,整合12315、96311、96317热线,成立全省首个网络经济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推进消费维权快速处理绿色通道建设,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案件1273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62.79万元,消费投诉处理率达98.23%,受理8890转办件460件,已办结451件,办结满意率达99.4%。 (三)监管为要,主动履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 一是理清思路构建科学监管体系。以“五个五”工作思路为统领,建立“基层巡查、县局稽查、市局侦查”层级责任体系,合理划分事权,做实基层,做强稽查,做精指导,构建现代科学的市场监管体系。实施企业信用网和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网两大平台建设,建立应急指挥、网络监管指挥中心,打造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民化的监管网络。目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经报批,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服务系统项目建设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中。 二是聚焦重点突出市场监管职能。重点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带动行业市场秩序的规范。联合公安查处制砂场串通拍卖案,调查涉案人54名,刑拘4人,扣押赃款514.1万元,该案市委书记办公会议专门听取汇报,金华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予以高度评价,社会反响强烈。查处医院拼药案件,揭露行业潜规则,维护患者利益,共立案4起,处罚617万元。严查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大要案,开展家装服务和家居建材行业专项整治,推进医药购销、工程建设、产权交易、教育、金融、环保、水电气煤等重点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全市全年办结案件3776件,大要案1227件,罚没5863.7万元,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强化打击突出社会维稳职能。加大打击传销力度,突出成案打击,开展“利剑一号”行动,共取缔传销窝点218个,刑拘48人,抓获涉传人员652人,阻断传销蔓延,打传成效获省局吴国升副局长批示肯定。保持打击网络传销高压态势,查处唯尔京、点正电子商务网络传销案件,涉案金额20.1亿元,罚没款近800万元。推进无传销县市、乡镇社区创建工作,有效压缩传销生存空间。 四是打防结合突出服务发展职能。着重打击商标侵权、制售假冒、违法广告、侵犯商业秘密等违法行为,开展“利剑二号”行动,共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703件,涉案金额992万元,罚没款1395万元。开展雷霆一号广告整治行动,立案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25件,罚没款127万元,媒体广告违法率同比下降81.8%。强化行政指导,建立跨部门商标保护机制,推进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四)安全为重,强化执法保障食药安全。 一是以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快检室、超市“放心柜”、“放心”市场创建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进入最后验收阶段。推进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全市划分11137个责任网格,组建村(居)市场监管协管员队伍,打通部门责任监管“最后一公里”,全市共聘任协管员5738名,实现100%覆盖。在火腿、餐饮业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已有77家企业购买保险。 二是以专项整治行动为依托,全力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对食品药品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实行零容忍重拳出击,食药领域大要案查办能力明显提升,义乌查获的“外籍人员销售假药案”、“上海兰宝日化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假药案”涉案金额数亿元人民币,被列为国家总局督办案件,市局稽查支队查获“孟氏牌三七黄芪胶囊”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大案,被列为省局重点督办案件,截至11月底,全市查处餐饮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案件622件,涉案金额5亿余元,罚没款200万余元,其中大要案28件,同比增长133%,涉刑案件移送26件,同比增长225%。重典治乱,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行动,抽检40个批次,立案48件,罚没40.6万元。开展食品安全百日严打、农贸市场自制食品“清源”、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行动,立案1491件,涉案金额895.9万元,打击、关停了一批“黑作坊”、“黑窝点”。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正本清源”行动,抽检中药材、中药饮片160个批次,不合格药品32个批次,其中专门对二氧化硫残留量检验28批次,不符合规定5批次,共立案22件,罚没金额15.9万元。 三是以风险监测防范为核心,深化食品药品风险管控。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安全隐患排查,做好重大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妥善处置“杭州广琪”、“上海福喜”等问题食品突发事件。制定保健食品风险会商和风险管控办法,对地产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产品等进行重金属、农残抽检和风险评估,防范地产保健食品输出性风险。完成上级局下达的246批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督抽样和风险检查任务。深化药品质量安全管控,通过药品电子监管网监控和现场检查等措施,全面推进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完成药品生产监督检查56家次,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624家次、医疗机构3家次。深化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3953例。 (五)队伍为基,开展群教活动正风肃纪。 一是以群教活动为载体,改进工作作风。克服机构整合困难,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活动中共查摆各类问题150项,制订整改措施52项,完善管理制度33条,整改做到“对症下药”,建章立制“举一反三”,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全局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二是以凝心聚力为目标,推进四个融合。围绕整合初期系统队伍建设需要,从业务、文化、工作和队伍四个方面加快融合。开展周一夜学、综合能力培训班,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举办局风提炼征集活动,召开寄语新局报告会,打造文化长廊,加强文化引领;提出“五个五”工作思路,建立“事事抓落实、月月有进步”工作专报制度,推进工作落实;工会组织开展各类文体兴趣活动,举办首届“卫士杯”系统运动会,凝聚队伍合力,干部队伍整体精神面貌良好,实现同声、同思、同为、同行。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基石,落实依法行政理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培训,强化依法行政理念,通过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保障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规范,实现程序公正。制订案审会讨论规则,出台商标侵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户外广告和食品流通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规范标准,加强案件质量检查,今年在省局、市政府开展的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行政复议案件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 二、加强市场监管工作几点思考 (一)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最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干部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市场监管局成立后,干部队伍的融合是第一要务,全市系统通过培训学习、岗位竞聘交流等方式,加快干部队伍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更多的还是“物理整合”,缺少深层的“化学反应”,整合后的聚变效应还不明显。机构整合后,基层干部工作量大面广、专业性更高,工作压力和履职风险增大,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少数局机关干部人浮于事,敬业意识不强,履行职责不主动,责任面前无担当的表现,热衷于当“二传手”,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全局整体工作统筹协调不够,工商、食药监业务分割,处室间协同配合不足,存在工作交叉重复或者扯皮现象。 (二)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最根本是树立先进监管理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当前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比如网络经济监管、信用综合监管体系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等,传统的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事倍功半,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创新新的监管理念和模式。监管理念的创新也要有提前量,善于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研判市场监管工作,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三)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最迫切是建立高效监管体系。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机构整合后监管职责范围的扩大,导致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不匹配,监管要求与监管能力不适应,监管中出现大量错误、缺位、越位问题。要加快推进企业信用综合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两大平台建设和投入使用,积极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企业信用综合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应用模型,创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网络化、精细化的高效市场监管机制。 三、明年工作思路 2015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依法履职、争创一流”为总体目标定位,坚持“五个五”工作思路,落实各项改革要求,持续深化监管方式改革,扎实推进职能转变,探索建立先进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努力实现服务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权益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部署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发展立新功 一是服务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破攻坚”等中心工作,结合市场监管职能,把好市场准入关,强化无照经营整治,建立落后产能的淘汰倒逼机制,推动我市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二是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意见》出台为契机,扎实推进“名品”工程实施,抓好品牌指导站建设和运行,实现中心镇和经济强镇品牌指导站全覆盖,加大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培育力度,明年力争培育上报驰名商标15件,省著名商标60件,新增注册商标1万件,申报省知名商号15件。 三是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抓好民生型市场提档升级,重点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放心市场创建工作,深化农贸市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明年全市新创放心市场不少于20家,市本级改造提升项目6个以上。三年内全市星级农贸市场率达到90%以上;放心市场率达到30%;市级诚信经营户(摊位)300家以上;配合行政执法、区政府全面消灭二环之内的无证小菜场和马路市场。消费型市场抓好电商换市,大力推进市场经营户上网工程,提升发展“有形无形互补、网上网下融合”的专业市场。做好金字冷冻城市场全省智慧市场试点工作,探索开展智慧商品、智慧交易、智慧物流、智慧监管新模式。产地型市场抓好筑巢引凤。积极推进产业、企业、市场的对接,依托义乌、永康、东阳等各产地型龙头市场的博览会,开辟省外市场对接专区,组织开展省外浙商市场和省外浙商“贸易回归”活动,让更多的金华产品走出去。 四是完善“个转企”长效机制建设。以“重规范、重质量、重服务”为目标,发挥行业指导目录规范作用,研究“个转企”行业标准与登记标准的对接模式,建立完善源头引导机制,突出转企质量,力争完成1000家转公司制企业目标。 五是优化服务促进产业发展。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推进我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鼓励药械生产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推动医药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快推进新版gmp、gsp实施,促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转型升级,力争2015年底前全部药品生产企业通过新版认证,所有药品经营企业符合新修订药品gsp要求。鼓励食品药品企业通过收购、合并、参股和控股等多种方式做强做大。深化“民企双对接”工作,加大排摸力度,开展多方合作和点对点交流,做好对接项目落地服务,力争培育三至四个“双对接”工作示范点,打造二至三个示范县(市、区)。推进省级广告产业园区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广告企业和项目进驻,打造广告创意设计研发,广告产品、广告要素交流中心,填补我市空白。 (二)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出新招 一是全力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善《金华市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施细则》,充分释放企业住所资源,推动我市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广多证联办、并联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力争达到全国一流的审批速度。健全部门间“先照后证”对接机制,建立信息告示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工作责任,确保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后平稳衔接。 二是深化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继续开展“审批大提速,服务大提效”活动,探索实施网上登记注册,推进以电子营业执照为支撑的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方式,实现网上受理、网上登记。 三是落实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制度。加大企业年报制度宣传力度,做好企业信息公示指导,提高企业年报公示率;积极落实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度,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和严重违法市场主体名单制度,开展企业信息监管和信用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企业年度报告各类数据监测和挖掘分析,及时把握经济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建好三张网,创新监管机制塑亮点 我局把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网、网上市场监管网这三张网建设作为明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以超前、实用为目标,以稳妥、可行为前提,做好三张网系统的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统筹规划,博采众长,做到已有资源充分利用,已有模块全面优化,力争尽快建成全国一流的信息化市场监管系统。 一是加快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由“二网二库七平台”组成:“二网”即“企业信用综合服务网(内部网)”和“企业信用公示网(公众网)”;“二库”即“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库”和“企业信用综合数据库”;“七平台”即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平台、信息“一点通”监管平台、信用公示服务平台、部门协同平台、数据共享应用平台、智能分析平台、互动应用平台。考虑到市里数据交换平台还未建成、部门数据结构不一,采集比对过程复杂,故将此项目分三期推进:第一期(到2015年底),完成首批市级8-10个部门的信息归集,总结数据比对经验,建立健全基本保障制度,完成企业信用体系框架建设;第二期(2016年底前完成),将信息归集部门扩充到33个,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社会化应用;第三期(20XX年底前完成),归集所有政府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贯通市、县数据,强化信用激励与惩戒,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目标,形成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 二是加快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网建设。以实现食品药品的全程可追溯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监管为基本目标,旨在通过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监管,打造金华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数据交流大平台,起到食品药品安全“天气预报”的功能作用。系统平台建设主要围绕“打造一个强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数据交换中心,融合基础设施、应用支撑两个工作平台,强化标准、安全、运维三个保障体系”进行规划设计。项目建成运行后,可以实现食品药品安全信息自动采集分类、公众互动服务、信息统一公示查询、质量投诉举报网上受理、电子化远程监管、产品质量追踪溯源、安全信息警示提醒、企业分类动态管理、分析研判指挥中心、舆情监测分析、监管绩效考核、部门纵横协同、食品药品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13大项功能。此项目计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2014年底前完成招投标,招投标后三个月建设好指挥中心,市区生产、流通、餐饮、医院四大环节数据纳入系统平台,进入试运行;第二期,2015年7月底前,市本级其他主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数据纳入系统平台,实现规范运行;第三期,2015年底前完成市、县对接。 三是加快网上市场监管网建设。以解决网络监管“发现难、定位难、取证难”三个难题,实现对网络市场的有效监管,维护网络市场秩序,促进网络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善网络主体信用信息库,建立电子取证和网上违法问题的发现机制,遏制网上违法行为;开展信用激励与约束,监测网络信息和交易,实施综合信用监管;建立网络合同第三方存储机制、在线争议解决机制、网上广告和商标管理机制,保障交易的公平与安全,维护经营者与消费者合法权益。此项目计划在2015年9月前完成。 四是推进监管机制创新。以三张网为基础,探索建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突出风险防范和信息追溯,要做到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智能分析研判,风险自动预警等功能。市场监管工作要从蜻蜓点水式巡查监管向随机深度抽查监管转变,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专项运动式整治向信用分类监管转变,突出信用信息的激励与惩戒作用,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机制,解决目前存在的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 (四)严管严治,保障食药安全见实效 一是加快食药检测体系建设。探索利用技术支撑手段和信息化手段做好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工作,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完善食品药品检测体系,解决检测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建设、效率不高的问题。2015年完成市本级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院建设,各县(市)要在两年内完成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加大食品检测覆盖范围和频次,做到每月公示检测结果。落实食品药品质量风险监测,实现“四品一械”年度监督抽验、评价性抽验、检测车快检任务完成率100%,不合格产品立案查处率100%。 二是构建食药安全责任监管机制。强化食药责任监管意识,抓好食品安全始业教育,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推动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化监管大体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药械风险防控及风险会商长效机制,按照诚信等级评定结果对药械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三是强化食药安全执法体系。保持食品药品安全打假治劣高压态势,重点查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伪劣药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深挖带有行业性、区域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问题,追根溯源,集中查处大案要案。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做好食品药品案件的行刑对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强化地产食品药品源头风险防控,研究试点做好小作坊、小餐饮及农村集体聚餐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监管主体和要求,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五)依法履职,维护市场秩序保稳定 一是强化竞争执法工作。突出“严管”要求,探索实施信息强侦、情报强侦、科技强侦、协作强侦、素质强侦“五个强侦”改革,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提升系统协同作战、精准打击能力。加强对重点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查处,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招投标行业日常监管,规范行业秩序。 二是强化社会维稳职能。重视传销的成案打击,推进无传销县市创建,持续发力挤压传销生存空间,积极探索传销行为发现机制,与公安对接防控薄弱环节,严防传销人员集聚效应。 三是强化民生权益保护。继续整治霸王条款,做好消费类格式合同的备案,开展公用企事业、民生行业合同回头看活动。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绿色通道)建设,完善网上国民消费教育中心、在线培训、在线咨询等功能,加强消费教育引导,优化消费环境。 (六)推进“四个”统一,整合队伍展现新面貌 在今年“物理整合”的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变革和市场监管文化的建设,完成监管理念、人员力量、工作制度、协同作战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化学反应”。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作风建设上新台阶,实现队伍提神、提速、提质、提效。重点是推进“四个一”:“一支队伍抓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做实基层,做强稽查,做精指导,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综合执法队伍;“一个流程优监管”,优化再造监管流程,有机衔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实现由工厂生产到终端消费的统一;“一个窗口办审批”,整合内部业务,统一窗口对外服务,推进“一条龙”多证联办,方便群众集中办事。“一条热线助维权”,做好12315、96311、96317热线和8890的整合工作,建立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多样化的举报申诉渠道,构建集民意反馈、舆情监控、风险研判、消费警示、决策参考多位一体的信息平台,为群众投诉维权提供便利顺畅的渠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