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乡村振兴工作总结7篇

2020 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7 篇 【篇一】 根据区委确定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 战略总要求,国土分局立足自身职能,根据区委《20XX 年 XX 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 的安排部署,立即行动,落实责任和研究制定措施,大力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规划引领,超前安排。按照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 重点围绕土地整治和特色农业,加强了对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的管控。 二是实施“土地整治+”惠农工程。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性、综合性作用,规划实施土地整 治项目,改善项目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造田园综合体, 让农民在土地整治中受益。 (1)黄旗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完成,新打机井 37 眼、输水管道 22246 米、出水口 509 个、排气阀门井 36 个、泄水井 36 个、排水沟 22670 米、过路管涵 15 座、桥涵 2 座、闸房 36 座、变配电室 1 座、低压电缆 14213 米、塔杆组立架线 300 米、变压器 1 台、过路顶管 69 米、修建硬化路 18961 米、标志牌 2 座。该项目已完成区级初验,正准备市级评审。 (2)去年已完成的 12 个土地整治项目共新增耕地 1077.05 亩,其中 4 个项目新增占补平衡 指标 500.6565 亩,已完成省厅内业报备入库,正在进行外业核查。8 个项目新增建设用地 指标 576.39 亩,正进行报备入库。(主要用于北斗科技园、老龄产业园、中基食品产业园、 军民融合产业园、帅天科技等园区用地) (3)20XX 年度共实施 16 个土地整治项目,拟新增耕地 1434 亩,涉及 5 个街道及发展区。 其中 11 个小项目已经区政府批复, 7 个项目开始施工,1 个项目完成施工,1 个项目需重 新招标,2 个项目正安排前期工作;1 个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与预算;4 个项目已论证通过。 三是科学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市国土资源局下达 20XX 年土地利用计划后,根据乡 村振兴战略,我们在安排时积极向农村倾斜,主要用于农村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根据坊子 实际科学安排确定了拟征收的相关地块,其中用于九龙街道下房社区 8.2 亩、坊安街道葫芦 埠社区 6.93 亩、辛冬棚户区安置用地 56.56 亩、坊安西曹庄机械加工项目 15.8 亩。 四是加快推进征地供地力度,做好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村生态宜居的土地保障。按照棚户区改 造进度要求,加快棚户区改造的征地和供地。召开专门会议予以安排部署,突击决战,确保 了凤凰辛冬片区、柳沟棚改片区等 18 个拆旧村庄土地征收报批进度,棚户区改造安置供地 5 宗,面积 444.6915 亩,成交价款 6.6803 亿元,确保了村民安置的顺利落地。在供地政策上 打破工业用地低于 15 亩的不予供地的限制。今年在智能装备园供应低于 15 亩的地块 3 宗, 坊安街道供地 2 宗。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基础上,加快推进“房地 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人员、设备、资金上全力支持不 动产登记网点向基层延伸,目前九龙街道已经具备受理登记条件。其他镇街正在积极筹备中。 六是扎实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查清街道、村庄内部商服、工业、仓储、 住宅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汇总形成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开展综合分析,为农村规划、农 业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今年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坊子区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通 知》、成立了区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开展了第三次土地调查宣传月活动,适时开展坊 子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作业队伍招标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振兴乡村战略方面,下步我们拟有效运用以下政策措施: 1.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对具有资源优势和突出特色的村庄,统筹城乡规模,因地 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与住建部门村庄规划衔接,优化村庄布局,强化用途管制,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适时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预留 5%的建设用地规模,扩 大乡村振兴用地空间。 2.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支持农村新产业新 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优先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鼓励利用村庄集体存量建设 用地,对急需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评估认定制度,纳入优先预支计划指标范围,给予重点 保障。 3.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项目,优先保障农民权益。按照比例探索建立新增计划指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配比使 用制度。积极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增减挂钩,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项目 质量。 【篇二】 5 月 9 日省国土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发挥国土资源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鲁 国土资发[20XX]8 号)明确提出,“深度调研诸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打造测绘地理信息 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启动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省国土资源厅已将诸 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上报自然资源部争取作为全国试点。 一、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项目内容 围绕服务“三农” 和“五个振兴”,以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为 路径,发挥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作用,通过“一个库、一个平台、多个应用”建设,形成乡村 振兴“一张图”,助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诸城模式”升级版。主要内容是: 一是更新我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我市涉及乡村振兴的专题数据,形成乡村振兴“一张 图”综合数据库。 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一张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三是聚焦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开展典型应用示范。聚焦产业振兴,开发生产园区信息服务 系统和惠农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生态振兴,开发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 聚焦文化振兴,开发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人才振兴,开发乡村人才 信息服务“一点通”;聚焦组织振兴,开发生活社区信息服务“一点通”和提升对接我市党 务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先后来我市进行了五次调研,广泛征求镇街(园区)、市直有关部门 单位及社区群众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诸城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总体设计方案,使其更 加切合诸城市实际,突出诸城特点。 8 月 29 日下午省厅测绘处曲伟刚处长带队,来我市进行了建设内容深度对接,会议梳理核 实了各部门单位数据清单 83 项,增加了社区、景区、园区“三区共建”和“诸城模式”内 容,增加了 208 个社区全景影像制作。第二天又分三组展开调研,一组召集社区办、农业局、 经管局等单位详细调研数据提供、内容采集和系统建设等问题。另两组深入南湖区、龙都、 枳沟三镇街(园区),走进社区,同社区干部、群众及田园综合体企业等面对面交流,补充 完善了总体设计方案。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我市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桑书记、刘市长多次听取工作 情况汇报,提出了指导意见。成立了刘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局。 近日,市政府又专门组建了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班子,承担部门单位工作协调,参 与“一张图”建设。所有参与的部门单位及镇街(园区)都落实了一名科长或分管领导作为 工作联系人,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其中智慧办、农业、畜牧、人社、文广新、旅游、国土七 个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全程参与乡村振兴“一张图”建设工作,办公地点在国土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招标。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需市政府批准项目实施,采取 单一来源采购技术服务,项目总预算 1750 万元,建议尽快落实立项招标,批复拨付项目配 套资金。 二是每周与省国土厅对接一次,汇报工作进展,接受省厅指导,加强协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列出推进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近期主要加快完成数据 梳理表提报,对接省国土厅推进 7 个示范应用系统技术设计。 【篇三】 一、目前开展情况 (一)结合职能,打赢大气攻坚战役 1.餐饮油烟专项治理。20XX 年 5 月起,由县城管局牵头,在县城建成区开展为期 2 月的餐 饮服务单位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历时 3 个月,至 20XX 年 8 月底,县城区 332 家餐饮 服务单位和烧烤店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顺利通过验收。 2.露天禁烧督查。我局重点加强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以及周边乡镇等露天焚烧落叶、杂 草、垃圾行为的巡查,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 20XX 年 7 月起,截至目前,共发现并处理近 10 起露天焚烧落叶、垃圾的行为。 3.坚持扬尘治理。从 20XX 年 10 月起,根据大气污染应急预案要求,我局洒水车坚持对县城 区主要街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冲洗,人休息车不休息,全面提升主次道路保洁水平。 (二)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垃圾治理 为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 模式,由县城管局牵头指导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2015 年,指导全县各乡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环 境卫生三包责任书》;制定村、组垃圾池建设参考标准,并指导乡镇规划选址。县政府投入 386 万元加大农村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新建、改建农村生活垃圾池 3700 多个;采 购后压式垃圾运输车 1 辆、转运站配套转运车 1 辆、箱体可卸式垃圾收集车 12 辆。目前, 全县 27 个乡镇生活垃圾全部运往乐山垃圾场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0XX 年和 20XX 年,县城管局争取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共计 440 万元,深入开展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我县研城镇宋高山村、周坡镇周坡村等 45 个行政村的垃圾收集设备 设施进行了再完善。 20XX 年,按省、市、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计划分两批在我县周坡等乡 镇修建垃圾压缩转运站。 20XX 年,由县城管局牵头,投资约 1500 万元,建成周坡、竹园、马踏和研经等 4 座乡镇垃 圾压缩转运站,并于 20XX 年投入运行。 2.扎实开展存量垃圾治理工作。20XX 年 5 月,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做好非正规垃圾堆放 点排查工作的要求,我局代拟了《XX 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方案》,会同县住建局、县水 务局、县农业局在各乡(镇)自查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查。经查,我县有 500 立方以上的存 量垃圾 6 处,涉及 5 个乡镇,主要分布在研城镇、马踏镇、三教乡、高凤乡和宝五乡,总量 35 万吨。我局先后邀请上海昊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四川中 都设计院等专业治理公司现场勘察,拟定治理方案。经反复对比,拟采用四川中都设计院提 出的“采取用 0.5CM 以上的土工膜覆盖,再加盖 50CM 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 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治理。20XX 年 8 月,我局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治理非 正规垃圾堆放点相关事项的请示》,9 月份,县政府批复同意“采取用 0.5CM 以上的土工膜 覆盖,再加盖 50CM 的土覆盖,种植草等防渗透处理”方案对全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 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发改局立项,并完成测绘工作,正在进行设计和地勘。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 32%;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 50%。 (三)常态治理,落实河道专项保洁。 主要采用竹杆、鱼网等工具设置拦截网、人工清理等方式,实行全天轮流打捞保洁作业,对 茫溪河县城区段河道进行保洁,确保河道整洁。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强油烟管控,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商家使用油烟净化器。 2.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尤其在重污染天气,严格按要求实施洒水降尘频次。 3.配合做好露天禁烧工作巡查。 4.扎实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20XX 年,在千佛镇、东林镇、王村镇和大佛乡等乡镇修建 垃圾压缩转运站。届时,我县 27 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垃圾压缩转运站 进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根据《XX 县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XX 年,我县乡镇每个村完善一个再 生资源回收点,3 至 5 户有分类垃圾池,每个村建一个垃圾转运屋。县城区生活垃圾实行分 类投放、分类收集。 20XX 年,在完善 45 个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再争取省农村垃圾污水治理资金,力 争到 2020 年,每个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 4 个垃圾中转站,实现 90%以上的农村垃 圾到达有效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70%。 XX 县城市管理局 20XX 年 4 月 29 日 【篇四】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 年我镇率先推进武家庄村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各 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家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下辖 7 个自然村,512 户,1508 人,耕地面积 25000 亩,林 草地面积 8000 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外出务工、转移性收入为主,其中村种 植业主要以谷子、小杂粮、玉米、土豆等为主,养殖业主要以羊、牛、猪、家禽等为主,20XX 年农民人均收入达 8600 元。该村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水电、道路、宽带、移 民搬迁、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老年幸福院、红白理事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 施齐全,新农村建设成果位居全镇前列,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为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情况 今年,我镇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四大工程为主要建 设内容,按照全面实施期、巩固提升期两个阶段分步推进该项工作,利用 2 年时间,打造成 全镇乡村振兴标杆村。目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为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实施,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乡 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示范村建设项目摆在了突出位 置。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 引领村民增收致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深化村两委干部学习制度,每月定期开展 主题党日活动,抓好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支部的 工作意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好事。通过落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管理党员、 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实施乡 村振兴示范村的内生动力。 二是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加快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一核”即以党支部领导为核心; “两委”即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会”即村级事务协商会)乡村治理体系。实行“四 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 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良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全面修订完善武家庄村村规民约,大 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 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成立红白理事 会监督管理委员会,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 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三是产业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过去,武家庄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退耕还林补贴、种 植养殖等,种植的都是谷子、玉米、黄豆、土豆等农作物,其中黄豆、糜谷为经济来源作物。 随着在县、镇重点向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夯实农业基础, 推广特色农业,加大科技劳务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政策,该村村积极响应,全 村上下大力发展种植优质谷子—沁州黄,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种 植结构,全村 200 多户农民共计种植约 1500 亩优质谷子。另外,各类杂豆、玉米等种植数 量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四是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镇党委、 政府协调民营企业国能煤矿出资 119 万元,在镇政府东侧劈山填沟,动用土方 25 万方,取 土新造 50 亩耕地,建成 20000 平米集镇广场基础。并初步形成了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开工 实施了排洪、排污、场平等配套基础设施,下一步将申报多方筹集资金,重点实施绿化、硬 化工程,配套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县一流镇级文化广场。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在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项目建设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建设资金不足。由 于我镇属于纯农业乡镇,镇村财力拮据,群众自筹资金困难,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也有限,导 致项目推进阻力大。建议上级部门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积极落实各项优 惠政策。 下一步,将进一步做好示范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环境卫生整治、文化活动广场规划建设 等工作,以“村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民”三合一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力争实现武家庄农 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 【篇五】 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牧业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 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推动了农牧业提质增效、农村牧区文明进步、农牧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 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制定出台了 XX 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XX〕1 号),起草了《XX 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 年)》,调整成立了 XX 市市委农村牧区工作暨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 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牧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 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 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内蒙古薯都凯达食 品有限公司、集宁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中加农业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牧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牧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 为引领,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 牧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牧民合作社有 6346 家,培育自治区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 62 家、市级农牧民合作示范社 230 家;家庭农牧场 333 家,其中:家庭农场 111 家、家庭牧 场 222 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品牌。“XX 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 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 112 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牧场 32 个, 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 243 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9 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 标 14 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 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行 动。为破解农村牧区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 (镇)处理”模式,目前 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 垃圾池 8000 多个、公厕 2000 多座。二是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农 村牧区路”255 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 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 3.7 万农牧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农村牧区集中供水率 82%和自来水普及率 77%。三 是加大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 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74.4%。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 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牧业,改造喷灌圈 16 万亩。四 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 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 34.5%,村庄绿化覆盖率 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坚 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牧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 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 镇 8 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 7 个、市级文明村镇 74 个,旗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 占比为 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 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现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 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 规陋习。深化农村牧区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 化的侵蚀。全市 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 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 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 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牧区基 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 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 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 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 1321 个嘎查村委会全部 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 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 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 建立常驻农村牧区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农村牧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 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 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 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 打击农村牧区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 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按照《内蒙 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牧民增收主渠道,大力 推进农牧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创业,今年全市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 37.7 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农村牧区牧区人才工 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 170 人、职业农牧民 4648 人,农牧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 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 生工程来抓,5.89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 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旗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 70 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 并网发电,1321 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 11.2 万贫困人口。四是加 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 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牧区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 了农村牧区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牧业 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 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 10%。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牧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 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 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 题突出。多数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牧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 农牧业项目少,农牧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旗、察右 后旗、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牧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 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牧区道德规范、 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 理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牧区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 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 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 职业农牧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 查村空心化、农牧户空巢化、农牧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 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 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 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主导产品、支柱 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牧 区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工程, 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 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旗国家级田园 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牧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 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牧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 大力展特色农牧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 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 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服务平 台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牧区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 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农村牧区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 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 乡村。一是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 农村牧区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 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 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规划 引领和试点先行。以农村牧区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 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 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 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牧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牧业与旅游、 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 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 农牧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 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 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 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 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 二是弘扬农村牧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 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 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 到 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 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 300 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 低于 120 平方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农村牧区基层 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 提升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 征收等领域侵害农牧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农村牧区法治建设。推进农村 牧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 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农村牧区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 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牧区普法力度,提高农牧民法治素养, 引导广大农牧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牧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牧 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 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牧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 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 睦、邻里和谐。到 2020 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 95%。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活力。一是强 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 强“互联网+”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牧业,大力发 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 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 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 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 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旗县市、苏木乡镇、 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 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增强农牧业农村牧区活力,奏 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篇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 XX 发【20XX】1 号“关 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 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 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 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 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 11 家; 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2 家,引进资金 1.5 亿元,流转土地 2000 亩以上,其中流转 800 亩建立 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 1105 户 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271 万元;农技 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 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 39 人,到 9 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 训达 63 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 成改厕任务 900 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 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 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近年来,随着堰东村、周岗村、公庄村等省级文化广场 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 4 支,龙狮队 1 支,广 场健身舞队 10 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 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 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 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 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 9 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175 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 个村已经 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 工作。 XX 镇人民政府 20XX 年 10 月 20 日 【篇七】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XX 市农业局对我局承担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汇总, 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综合发展平台。以山楂、桃、柿子等产业为依托,在弥 河和王坟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抓好 2 万亩山楂、1 万亩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聚力打造“一心、两带、多功能区”。 二是聚合乡土优势,打造 XX 品牌。做大做强 XX 银瓜、XX 山楂、XX 蜜桃、XX 柿干、高柳蔬 菜等特色主导产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做好 XX 蜜桃、XX 银瓜品质提升开发应用,开展 XX 蜜 桃、银瓜新品种选育,提升 XX 银瓜、蜜桃品质。抓好 XX 银瓜生态保护区建设,改造提升 5000 亩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品种提纯复壮,示范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开发好、保护好、使用 好、宣传好 XX 银瓜这个历史名牌。 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种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建设天成农业院士工作站, 引进国内外高水平育种家 5 名。构建以华盛农业、天成种业为龙头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 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 四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推进质量兴农。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成与潍坊市、省 和国家互联互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将蔬菜、果品等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 追溯平台,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五是积极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广泛宣传、引导,争取更多的工 商企业入驻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田园综合体,支持农业发展。积极推进花千谷田园 综合体、唐赛儿田园综合体、高柳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园、南小王田园综合体及东部生态综合 体等 16 个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 六是完善 XX 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聘请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对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规 划设计,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基本完成,经各相关单位提出意见建议,规划正在修改完善中。 二、存在问题 一是各镇(街道、开发区)存在“一哄而上”建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等现象。部分项目存 在借乡村振兴之名,建与农业无关的一些基础设施;二是部分建设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建设农 业项目的实际问题,没有从长远着手,只考虑眼前利益;三是市里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 对乡村振兴进行指导、规划、调度等。 三、意见建议 一是建议市政府专门成立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协调调度,让各相关部门形 成合力;二是建议各镇(街道、开发区)对上报项目进行充分认证,加强调度管理。 XX 市农业局 20XX 年 9 月 20 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