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3篇2021-2022年基层干部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研讨发言
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 2021 年*月 此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知识量大,内容丰富,涉及面 广,让我对**的乡村振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下面我就此次学习 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 考。 一、此次培训的主要收获 本次培训共包括 8 场专题讲座:《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与 新业态》、《公共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乡村旅游与乡村振 兴的浙江经验》、《全域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五水共治、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关键技术、教训、对策及其 全国意义》、《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 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2 场现场教学:《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 村)》、《**鲁家村(田园综合体、田园党建)》。经过这五天紧 张的学习,感到收获很多。 (一)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 乡村振兴是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 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 成;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 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 实现。“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 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央已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 2018 年到 2022 年的战略规 划,我县也正在制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 案。下步,关键是如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浙 江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 再到“大花园”建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 的硕果。正如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 生导师王婉飞在介绍“千岛湖”成功经验时所讲:“浙江省最大 的经验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 够的历史耐心和匠心。” (二)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此次培训的第五天,我们前往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村(全 国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现场教学。 (三)要有“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 浙大城乡规划院高级规划师、浙大亚太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 曹毅在总结浙江的成功经验时,在人的因素上用了“敢闯、敢干” 2 个词来形容。浙江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 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 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基层干部“敢闯、敢干”的精神, 是浙江经济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和 美丽乡村建设上,浙江省探索的“抱团飞地”(将贫困村、薄弱 村用地指标集约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 借鉴。比如,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 但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 想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比如,鲁家村小 火车的铁轨就是修在机耕道上,引领了政策上的创新。 同时,授课老师充分肯定了目前的“大棚房”清理工作当中 各级政府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不乏一些识别不准确,以大棚房 的名义遏制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例。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有“敢 闯、敢干”的创新精神,敢于担担子,为当地经济的腾飞扫除障 碍。 (四)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 必须要有产业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壮大村 集体经济,才会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 境作为代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竹企总数已经有 1200 多家,2018 年总产值 225 亿元,全国第一。 浙江省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要灵 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 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结合的文章,做 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在规划、引导和规范 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群众的创造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二、对**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规划引领。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 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 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 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 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 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 践的检验,为我县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充分激活主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要明白:乡村振兴是为了谁、该 依靠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农民、一 切依靠农民。在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过程当 中,必须充分搜集民情、征求民意,确保政策能够落实落地。只 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 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 标才能真正达成。 (三)强调久久为功。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2050 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 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 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 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一张蓝图绘到底,避免一哄而上,既要有战略决心,又要有历史 耐心。 (四)完善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工作在中央、省、市级层面主要起综合协调的作用, 而具体的实施主体是县乡一级。建议县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 公室配齐相关人员,办公室设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办 公室内设产业生态组、乡风治理组、综合组、督察组,每个小组 配备两名工作人员,总计 11 人。牵头乡村振兴具体任务的县直 单位及 16 个乡镇(经开新区)必须明确由单位一把手负主责,确 定一名分管领导,明确一位专职办公室主任。同时完善乡村振兴 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建议参照县脱贫攻坚模式。 (五)增加乡村振兴的投入。 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 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 建议县级成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 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 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 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 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要完善我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 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 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 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 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 体系。 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 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 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 事创业带来了机会。当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 农业的风险较大,投资环境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无保障,回本周 期较长。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 在保障工商资本下乡同时也要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更多的 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 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 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二篇 “*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大学学习,五天的培 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 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 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 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 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 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 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 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 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 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 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海。到那时,我们卖的 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 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 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 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 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 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 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 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 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 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 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 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 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学员心得体第三篇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其实最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发展资源,越来越 多的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乡村成为了“养老集聚地”,导致了乡村原本就落后的形势更加严 峻。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发展的攻坚期,“乡村振兴”应运而生。我 们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要树立实干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不断学习,确实在乡村振兴中保好驾 护好航。 乡村振兴,勿自以为是,需维护核心。历史进程的发展,众多事例证明,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人民群众必须牢牢团结在党的身边。从革命时期,我党团结人民创造性的找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新社会主义初级探索阶段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步伐, 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都是在我党伟大领导下取得的卓越成果。面对新时代,新 时代,新挑战,我们依然围绕团结在党身边,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 党是我们乡村振兴战略的创造者、指导者。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 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 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 善作为,学习李保国、廖俊波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做好把政策接地气的践行者,让广 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乡村振兴,勿固守陈规,需创新进取。振兴乡村,绝不是口号,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 现的。创新精神是乡村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完善承包地“三 权”分置制度,供给侧改革,从历史到现在,这些政策都是我党创新精神的实际体现。有太多成功的 先例,告诉我们,改革发展,需要创新来驱动,创新驱动农业,会使乡村发展进入新的次元,乡村发 展不再依靠单一农产品生产,而会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领域,占据改 革、乡村振兴的主动权。 我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乡村振兴,与我同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 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 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将切实做到维护核心、坚定 信仰,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担当作为、创新进取,牢记重担和使命,“在基层保一方安宁,为人民 守一片乐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