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三篇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三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三篇 思维导图创建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 巴赞最早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1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革命性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形式将一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高度组织性的图形,帮助理解记忆[1]。现在大多数儿科的健康教育工作常采用口头讲述为主的形式来指导患儿或家属,由于护理人员水平的差异,患者接受能力的差异,往往健康宣教的效果常不理想。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领域可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2]。我科从20XX 年1 月开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XX 年1 月-12 月在我科住院的80 例患者, 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龄6 个月-13 岁,家长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 例,中学28 例,大专及以上46 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头宣教形式,而观察组则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 具体内容如下:请专业人员用绘图软件绘图,并将内容打印在A4 纸上塑封,以便较好的保存能长期使用。根据科室及患儿的特点以及需要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分门别类,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图画、关键词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制成儿科健康教育图。那么科室的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此图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边讲解边与患儿和家属交流沟通,评估家属的掌握程度,必要时可重复讲解,并将此图放置于病房内,以供患儿和家属随时查看。[专业代写医学论文 DYLW.NET]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两组一共发放80 份调查表,回收80 份,回收率100%,总满意度=( 满意人数+ 非常满意人数)÷ 调查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 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 表示, 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25 例(62.5%),比较满意13 例(32.5%),不满意2 例(5.0%),总满意度95.0%;对照组满意18 例(45.0%),比较满意15 例(37.5%), 不满意7 例(17.5%), 总满意度82.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30,P0.05)。 3 讨论 思维导图创建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 巴赞最早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3]。而健康宣教工作是整体护理的内容之一,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也有明确要求,要给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健康宣教,使得执行率100%,知晓率90%。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问题,所以儿科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还是针对患儿的家长,有些家长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不能很好的掌握健康宣教的内容,而且由于护理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各异,使得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避免以上的不足,需要寻找新方法,借助更为简单易行实用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将人的线型语言、逻辑思维转化为空间图形,弥补了语言在思考表达上的单一性和线性不足,能够有效集中信息并引导记忆,有利于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4]。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使护理人员对需宣教的内容记忆深刻,条例清晰,另一方面利用图形和色彩效果,吸引注意力[5]。我科将健康教育的资料在宣教过后,做成图形放置在病房,帮助患儿及家长理解记忆。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儿科健康教育工作中,此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2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课程已形成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却仍停留在偏重知识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层面上。因此,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技能人,就需要教育者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其自省其身、改其所为。思维导图是一个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其思维能力,又能改善课堂教学的好方法。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Tony Buzan开创的,是一种笔记方法或学习的方法。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深受人们青睐,故被广泛用于教育、企业、家庭等多个领域,而将其引入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技校生主动建构个人心理观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者自身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和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表明了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建构的过程。个人心理观的建构是在分析案例、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自身原有观念进行改造或重组的一个过程。思维导图的自身结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知识选择和建构的条件,能将建构的结果呈于纸上,进一步理清其知识结构、思维观念,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健康、适应社会需求的心理观。 2.有利于提高技校生的智商 在心理学中,把智力定义为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因此,当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得到提高,智商也就随之提高。 思维导图具有色彩鲜艳、使用自己熟悉的关键词、全程自己做主等特点,调动全身的感官参与记忆,使记忆所需掌握的知识成为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图形。而在创造的过程中,就需运用想象这一心理过程,同时还需联想到两个分支之间的联系点。构建思维导图就是发散一个点,再发散一个点的过程,可以将新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很好的迁移,从中发现彼此的联系,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网络。因此在课堂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商,促进其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时,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掌握这一学习方法后,能运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3.有利于加强师生关系、生生的交流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如何绘制导图,确定关键词,汇报讨论结果等;在遇到困难时,及时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传输知识的状况,增进师生关系的交流。 二、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运用步骤 1.教师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 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周,都会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意义、学习方法,即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这三大问题。此时,教师应具体介绍与学生以往学习方法不同的思维导图法,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及其在教学过程和自我成长中所起的作用,以便从心理上接受且乐于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2.教师示范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师在进行新课讲授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使学生清楚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步骤:先将关键词(如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张的中央,并画上与关键词相关的图案,然后在2点钟方向,引申出一个分支(用曲线绘制),写出关键词。 教师还可在板书的过程中,采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相关内容,并提取关键词,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绘制思维导图的思路,为后续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做好准备。 3.教师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困惑及其表现、原因、解决方法、预防措施;对照教材内容,以自我为剖析对象,进行地毯式分析;整理思路,理清某个问题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绘制思维导图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同时要鼓励学生完成相应任务。绘制完毕后,学生根据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根据关键词,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4.教师点评思维导图的绘制 教师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巡视课堂,并记录每组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一些细节,以便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教师需记录学生的汇报情况,按照评分表客观地给出分数,并指出好的和不足的地方。 三、思维导图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的应用实践 1.在心理案例分析上的运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运用最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即要求学生对心理案例进行分析,探索案例中的人物出现了什么心理困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困惑,该如何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如何预防这样的心理困惑等。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与学生一一进行讨论、讲解;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共同研讨出案例中的人物有何心理困惑后,学生分组讨论其表现、原因、解决办法、预防措施,并绘制出思维导图,再按照思维导图将小组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听。 2.在个人心理问题上的运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解决自身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是重点之一,因此要求学生以自身为例,深度挖掘自己内心,认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将条条框框的标准一一分析给学生听;引入思维导图后,学生对照标准,填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关键词,并促使自己进行内心独白,改变自我。如讲授认识自我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根据生理我、心理我、理想我来绘制专属自己的思维导图,并画出自己的努力方向。 3.在心理课程回顾上的运用 任何科目在期末都需要进行复习,而复习功课最好的方法就是绘制思维导图。因此在最后一次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概括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思维导图,则可帮助学生理清本学期学习了心理健康的哪些方面、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如何、是否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当然,不少学生也将此方法运用于专业课的学习、复习上,效果不错。 四、小结 通过一个学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学生能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朋友分析心理困惑,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压力,减轻了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当然,在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学生不太愿意参与讨论,部分学生不太会画画等,故教师需不断地鼓励和指导学生。 思维导图在护理健康教育中运用3 近年来,起搏器植入患者日益增多,但他们对起搏器植入的顾虑和心理压力反应还是特别强烈,对术后能否承担工作和家庭的重任,能否进行正常的生活等颇有疑虑[1]。日本研究者伊吹亚纪子的研究表明,起搏器植入患者在置入后外出情况未改善的达78.3%,每日自数脉搏的仅占30.4%,登机时金属探测仪对起搏器有无影响回答正确率仅为13.0%[2]。鉴于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时也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健康宣教模式。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提出,又称心智图,是一种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实现了抽象思维向具体事物的转化。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法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4-5]。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引入到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住院患者健康宣教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12月在本科住院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86例,患者均神志清楚,生活自理,无认知障碍。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以8月1日为时间点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9±1.6)岁,学历:文盲6例,小学7例,初中15例,高中及以上1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3±1.4)岁,学历:文盲6例,小学10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方法对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从永久起搏器的简介、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植入后须知、出院指导等5个方面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进行以上5个方面的健康宣教,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内容 所有住院首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均接受从永久起搏器的简介、围手术期护理流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植入后须知、出院指导等5个内容模块的健康宣教。不同健康宣教内容进行的时间根据患者治疗的进度而在不同时期开展。在患者入院确定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至出院当日,当班管床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相应时期的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由管床护士按照健康宣教内容要求,借助个人记忆、理解及资料文字内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面对面健康宣教,并回答患者的疑问。观察组患者由管床护士应用思维导图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面对面健康宣教,并解答患者疑问。 1.2.2 思维导图的制作 由科室护师、主管护师等在掌握《内科护理学》相关内容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搜集整理永久起搏器植入健康宣教知识并结合起搏器植入指南要求进行健康宣教的知识内容筛查、确定,再经科室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等高年资护理人员修改、审定内容,后利用Mind Manager(一种制图工具)制作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以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宣教为中心,将健康宣教的5个模块关键词或条目作为第一级分支,再将5个模块关键词各自相关内容归纳为若干词条或简要条目作为第二级分支,如此以主题为中心向四周,形成思维导图的文字体系;再对每个模块关键词及所含词条或简要条目配以鲜艳的颜色、图画、符号、数字等强化说明,形成思维导图,将之打印在卡纸上、塑封、成册,即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1.2.3 思维导图的应用培训 思维导图可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高度组织性的图,帮助理解记忆[6],旨在用简明的符号、文字、图画、数字等更好地建立记忆链接。首先分课时对全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学习培训,然后科室内部进行情景演练,通过角色互换参与健康宣教,使所有护士建立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宣教的系统理念,要求达到人人熟知、熟练应用。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办理完出院手续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问卷中关于你对管床护士对疾病的健康宣教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一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患者对护理健康宣教的满意情况。 针对首次进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由非责任护士安排患者在办理出院前做答一份关于所接受起搏器植入术健康宣教内容的问卷,问卷内容为健康宣教的5个方面各一开放性问题。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护士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口头提问以测试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最后根据患者回答情况对患者的做答进行评判,做出未掌握、基本掌握、完全掌握三个等级最后评价,并针对未掌握内容进行再次加强教育补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宣教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071,P0.05),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7.355,P0.05),见表1、2。 3 讨论 3.1 重视健康宣教,开展优质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采取不同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器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非常陌生,但植入后却将伴随终身,对在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各种活动和行为受限制较多[7],加强对其健康宣教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共识。近年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科作为开展科室之一,所有责任护士从细节入手,完善流程,进行过程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热情、积极、耐心,患者满意率高(均大于90%)。尽管采取的健康宣教方式不同,但是患者所面对的责任护士工作态度是一样的,对患者及家属而言满意与否是对责任护士工作内容及态度的一个评价,并不完全涉及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所以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大部分患者始终处于焦虑和担心的状态中,长期过分关注起搏器,夸大各种躯体症状[8],通过及时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心中的疑虑减少,精神状态转好,相应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就高。 3.2 健康宣教方式不同,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同 目前,国内健康宣教模式单一,缺乏系统的护理专家标准和指南,而护患沟通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理解记忆能力和护士表达能力[9]。一方面,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且存在社会背景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差异,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及家属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增加了健康宣教的难度;另一方面,起搏器植入后相关健康宣教内容多,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直接导致健康宣教时间和效果受限,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个人能力亦存在差异,使得患者对健康宣教内容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思维导图打破了教材简单的知识编排结构,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该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10-11],不仅利于护理人员系统梳理健康宣教知识,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清晰的图片、丰富的色彩效果可使患者获得直观的感官信息冲击,吸引了患者的注意力,增强了低文化水平患者的理解能力,避免了理解偏差,使其易于接受知识[12-14]。此外,信息的传递具有互动性和双向性,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宣教充分调动患者的视觉、听觉和参与热情[15],强调护患互动,促进了患者对健康宣教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提高宣教效果。 3.3 思维导图制作成本低廉,易于临床推广 相对于健康宣教视频对设备和空间的要求而言,思维导图主要是应用软件将相关知识制作在卡纸上,成本低廉,同时当知识更新时可迅速更换,并可随时随地携带卡纸册进行健康宣教,不仅可以当作患者健康教育的工具,也可用作实习及新入科人员的培训资料。本科在制作了一套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宣教思维导图后,临床护理人员和患者反应良好,随后复制了两套,满足了临床需求。思维导图在一个病种中应用良好后,通过总结经验也能很快在其他病种的健康宣教中推广应用,本科现正进行关于房颤患者的健康宣教思维导图的制作准备工作。 3.4 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提高完善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健康宣教作为治疗手段,护理人员从中掌握知识和方法,患者从中得到治疗和指导[16]。以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另外一种有效可行的健康宣教模式,同时思维导图以点带面,内容层次清晰便于护理人员理解记忆宣教内容,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查询、新旧知识的辩证,帮助护理人员理清了思路,激发了想象空间,增加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了隐形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使其把握了护理工作的重点与方向[17-20]。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本科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的护理疑难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全员参与的辩证与总结,使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到再一次的提升与完善,健康宣教技能得到加强。 人工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心律失常,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21],但是如何提高及保证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良好的生活质量,如何使健康宣教成为患者在住院期间和携带永久起搏器后掌握相关知识、指导生活的有效知识来源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宣教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值得在健康宣教工作中借鉴与探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