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2篇
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2篇 篇一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吸引物,以城乡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形式。我乡生态环境优越,草原风光秀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统筹我乡发展,加快新牧区建设,促进牧民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旅游文化消费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我乡旅游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根据上级相关规划部署和我乡实际情况,特制订xx2019年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我乡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动、打造品牌,努力把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新亮点,为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深入有序推进2019年度全乡乡村旅游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建立xx村2019年旅游工作领导小组。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发展乡村旅游与新牧区建设相结合。新牧区村村点建设与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牧区村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把握机遇,加大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解决乡村旅游资金“瓶颈”。 (二)发展乡村旅游与推进现代农牧业相结合。紧扣建设新牧区的战略部署,使发展乡村旅游与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相协调,并与全乡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依托我乡生态环境、草原景观、牧业生产、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发展。坚持以村为单位发展特色农牧业,块状发展,形成规模,体现特色,集聚发展,实现现代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 (三)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相结合。我乡以酥油、曲拉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品和以高原生态牦牛肉、羊肉为代表的现代绿色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使牧民手中的畜产品转化为商品,有效改变粗放型的现状,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扩大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畜产品就地消费份额,实现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 (四)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条件,要帮助群众提升环保意识,充分改善和维护好当地的生态人居环境,坚持做到不脱离牧民群众,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帮助群众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当地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发展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保护相结合。着力在提高乡村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要引导和激发本地群众的认同性与自豪感,重点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生活特色,以“富、学、乐、美”为最终的发展目的。 (六)发展乡村旅游与打造乡村品牌相结合。各村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特色,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以城镇居民休闲需求为目标,突出农村牧区生活特点,形成乡土文化氛围。各村要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加大旅游建设投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活动,形成以接待服务、农事参与、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构建乡村旅游网络,促进乡村旅游进入高起点、高效益、快发展的良性轨道,真正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七)强化旅游安全管理。把安全生产做为头条大事来抓,联合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卫生等部门组成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组,完成年内至少进行2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尽早解决。对企业负责人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持安全生产的大好形势。 (八)争取落实项目。积极主动与县扶贫、旅游、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联系衔接,争取落实投资300万元的2019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争取在年内开工建设,争取在年内实现经济收益。 (九)举办好海北州那达慕大会。高规格、高质量举办好州级的那达慕大会,进一步展示皇城蒙古族乡群众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少数民族的饮食等民俗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皇城、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皇城,将那达慕大会办成一个展示自己、吸引世界的大会。 (十)落实好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及时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贯彻好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好上级的通知要求和临时性的工作任务。 xx乡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 一、申报对象 中方县**镇大松坡村 二、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 **镇位于中方县西南部,与芷江县、洪江市相邻,距怀化市区35公里,枝柳铁路、怀黔高等级公路贯穿**镇,且有舞水河川流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和中方县旅游业发展格局中,**镇大松坡村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大松坡村地处**镇西北,中国最美“南方葡萄沟”就在大松坡村内,它位于中方县旅游业功能分区中的“荆坪—**休闲旅游带”上,以舞水河为纽带,以荆坪古村为核心,连接荆坪古村度假区、中方新县城观光区、乌溪生态休闲区、五龙溪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农业休闲区,为游客营造一个古村度假、城郊休闲、生态农业旅游地。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1、总体旅游规划 基于对**镇大松坡村的综合分析,形成大松坡村旅游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从产业层面,要大力培育和壮大以历史文化旅游、山水度假旅游为重点的特色服务业体系;从空间层面,构建以“南方葡萄沟”为中心、整合周边发展资源的规划区发展建制,突出以历史文化旅游创新区为中心载体,整合周边优势旅游资源, 突出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精神核心,以历史文化旅游服务、生态休闲旅游服务等作为产业引领,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服务等作为产业支撑。最终,整体形成产业基础扎实、品牌特色鲜明、社会生态和谐、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的现代新型小村镇。 2、旅游发展现状 **镇大松坡村,葡萄沟农业确定为湖南农大科研基地,研究的湘珍珠品种获得中国地理商标保护名录,2013年,**葡萄沟被授予“中国剌葡萄之乡”称号,被省体育局确立为山地自行车户外运运基地,区内百年老藤葡萄树被授予上海世界基尼斯纪录,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自题词,誉**葡萄沟为“中国南方葡萄沟”。该景区连续举办了四届刺葡萄旅游文化节,**葡萄沟景区声名远播,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是开展乡村休闲、生态农业观光、户外野营探险的良好场所,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先后投入近亿元完善景区道路建设;游步道建设;标示系统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生态休闲农庄;包装打造建设了葡海观光园、洞坎岩泉山、百年老藤、泥水溪养生度假区、明武洪石桥、宋家桥鸳鸯古树、芒冬溪山地民居建筑群落等经典景观,形成了区内集农业观光、民风民俗体验、历史文化探寻,自然景观游览、乡村风光体验、户外山地穿越、山地自行车骑行等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同时对区内大量的山地居住建筑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保护,对道路、游步道及部分山体进行了美化亮化工作,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大力整治,整个葡萄沟呈现出山青、水灵、天蓝的美好景象。 三、旅游产品建设情况 1.乡村民宿、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乡土美食、文化创意等产品建设情况 2.旅游产品开发特点、文化内涵挖掘、创新创意等情况 四、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1.自然生态环境 **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三寒明显;降雨充沛、分布均匀;光能潜力大;冬春日照少,垂直差异不大,阶段性气候明显。 年平均气温为15.65℃—16.7℃;年均无霜期为278天;降雨量年平均1600∽1700毫米,全年分配不匀,雨量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的70%,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8%;境内全年日照平均为1486小时,占全年可照时间的34%。 2.传统文化展示与体验 3.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措施 包括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制度建设、保护途径、保护经费投入(需说明保护经费占乡村旅游收入比例)、保护效果等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交通设施 包括外部交通设施(通往乡村的公路等级、是否有城市公交或旅游专线车到达、标识标牌建设等)和内部交通设施(游线设计、游步道建设、内部交通工具等)。 2.水电设施 3.邮电通讯设施 加快建设数字式移动电话网,目前已实现全景区自动无线网漫游,建成先进的数字通讯网。同时,按国家标准完善和优化建成城乡邮政网点,坚持邮政事业信息化和邮政服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议对居民住宅集中地区、重点学校设置区级邮政综合服务站。 4.环保设施 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情况 该景区按照国家AAAA景点规划建设,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葡萄酒庄(葡萄酒吧、葡萄酒窖、葡萄酒深加工产品展示和销售)、茶园山庄、星级农家乐改造、游步道建设、公厕、景区标志性大门及标识标牌等。 1、游客接待中心。修建一座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占地约2000平方米。 2、生态停车场。修建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分上下两层。 3、葡萄酒庄。修建两座大型葡萄酒窖,将葡萄酒实行深加工厂,修建一家葡萄酒吧。 4、华汉茶园山庄。**茶场现有茶叶基地3000余亩,开展茶叶观光旅游,修建茶场游步道,建一家茶园酒庄,集茶楼、餐饮、住宿、垂钓、茶文化展示厅及品鉴等。 5、星级农家乐改造。在大松坡村葡萄沟修建及改造15—20家星级农家乐,全面提升接待能力。 6、景区内道路建设。建成“镇政府—大松坡葡萄沟”全长10公里的环形公路,总投资600万元。 7、公厕、景区大门及标识标牌。修建多座四星级公厕;修建一座有代表性、标志性的景区大门,另在大松坡村部区域修建一座标志性大门;在各交岔路口设立景区标识标牌和警示标志。 七、旅游发展带动效益 根据**葡萄沟的交通区位、地方特征、资源条件、历史文化、生态自然景观等,努力打造成为湖南“乡村旅游之乡”,以自然山水、观光农业、生态环境为依托,积极开发休闲娱乐、农家餐饮、农家采摘、自驾游营地、生态农业观光、生活体验、生态垂钓等,让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洒脱。客源市场主要以怀化市区和周边县、市为依托,挖掘省内长、株、潭及其它五省周边地点,预计年接待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八、可推广复制经验做法 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旅游产品、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xx乡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方案 《人民日报》1月17日发表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同志的署名文章——《创新举措 增添动能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文章着重概括四点: 一、着力推进全面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总要求 二、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三、着力推进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四、着力推进优先发展,强化乡村振兴硬保障 文章不仅为我们企业方指明的方向和道路,更将对乡村旅游的未来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环境下,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创新举措,增添动能的直接工作指导下,湖北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针对乡村旅游的具体实施方案,我有以下建议,请区委区政府给予考虑: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农业景观(非传统景区)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合理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满足乡村振兴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政府强化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实行城乡一体规划管理模式,严格控制乡村开发建设。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保持乡村活力与可持续性鼓励乡村采取多样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大力扶持乡村企业发展,创建有活力和特色的乡村社区 一、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阶段是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优美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要优先将学校、医院、图书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及能源供给设施,以满足居民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在加强完善基础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要与之并头齐驱,加强乡村人文环境建设,倡导农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加强乡村民主法制教育、国民伦理道德建设。 第二阶段是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综合推进的转变,乡村规划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形势,不断完善乡村互联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产品销售、人才培训、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等提供服务,全面普及农业信息化。 第三阶段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扶持功能,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目标一致。明确了农民为乡村建设主体,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发挥农民积极性,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二、注重可持续的规划管理 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围绕“生态”和“以人为本”两个中心,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规划的权威性,规划一旦得到批准,就必须按规划实施,不能随意更改,同时也要重视规划的综合性、超前性、科学性和务实性。 规划要注重夷陵区地方特色,保护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乡村差异性,避免特色消失,出现“千村一面”的问题。在规划建设同时,要加强保护管理,在基础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方面研究长效管理机制,避免引发污染问题,影响生态环境。 三、注重社区优质服务 乡村规划和建设必须要有长效管理,通过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化解乡村老龄化问题等举措,解决居民发展遇到的问题,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不断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农业,完善社区支持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式,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业繁荣,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四、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制度保障体系 政府积极倡导,在政策、资金、制度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1、对农业项目发放政策性贷款; 2、成立乡村发展中心,建立财政资助体系保障乡村的发展; 3、重视财政资金项目的审核,将乡村公共设施、乡村住宅房屋、乡村休闲设施等三大类纳入“乡村发展财政资助计划”,以促进乡村社区快速发展。 4、制定和推广关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性鼓励政策,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就地发展农村产业配套项目、支持外出人员回原籍居住创业、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等 5、重视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在乡村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让居民参与到乡村管理,护乡村生态环境。 五、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 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培育生态经济理念,变生态资源为生态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打造成都市“后花园”,将农业打造成旅游农业,农田改造为景观农业,农产品升级为旅游纪念品,以生态项目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其收入。 增加休闲农业的参与性项目,发展民俗、露营、美食品尝等当地特色化产业。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打造独特主题,实现农业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特色主题,扩大产业链,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发扬光大。多种农业衍生品的开发,提升效益产业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