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典型的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典型的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知道吗?有哪些最为典型的安全生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以口号替代重视 口号喊得震天响,重视安全在口头。仅限于喊号子、做样子,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2、以标语替代宣贯 宣传标语、横幅的张贴、乱拉、散滥和满天飞,相互抄袭、内容雷同,雷声大雨点小。‎ ‎3、规章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执行两张皮,以经验替代规章制度,凭经验干活,经验主义盛行。口头重要,落实上不要。‎ 15‎ ‎4、以签字替代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 学习培训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签个字就不见人影,或者就是找人代签字。培训工作思路不清,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内容空洞乏味,培训方式死板僵化,根本不关心培训效果,安全培训流于形式。‎ ‎5、以文件落实文件,文风虚浮 不对文件进行消化,直接转发,机械照搬照抄文件,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为了对上级要求留痕,或敷衍了事,或疲于应付。文风存在空挡油门、蒙纸涂币的现象。‎ ‎6、落实时,衰减执行、选择执行,或以会议替代落实 15‎ 不针对企业实际,制定落实的分解措施,导致一些工作落实效果衰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效果。或是在落实时,觉得对本企业联系紧密的,上级重视的工作,执行力度上就重视一些,感觉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就仅仅停留在开开会的层面。上面开了个什么样的会,下面就要对应开个什么样的会,结果为了开会而开会,会来会去,层层开会,会议泛滥成灾。会议精神仅仅停留在听个汇报上,问题还是那个问题,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7、以汇报替代检查 不在现场问题、隐患整改上下功夫,而是把力气用在了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会场布置和材料撰写上。会场布置高大上,汇报材料印刷精美报喜不报忧,用虚虚实实的数据堆砌安全成绩,用事例渲染安全效果,把芝麻夸成西瓜,虚化、淡化甚至回避问题和隐患。‎ ‎8、以台账替代现场 15‎ 名目繁多的台账资料已经成为了安全检查考评的标配。把时间、精力用在了收集、整理台帐上,追求漂亮而无实质内容。或掩耳盗铃,虚报和夸大,虚假台账层出不穷。现场安全管理不细不实,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见惯不惊、抓大放小、避重就轻。‎ ‎9、安全监督走马观花、神仙过路,或光查不督 好人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安全监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在面上。或惩处的力度宽软软,或光查不督,导致问题隐患查了一大堆,整改落实却不了了之,隐患问题查而不治,老生常谈,司空见惯。‎ ‎10、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工作推进上流程反复、推诿扯皮 官本位思想严重。或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时涉及做决策,害怕担责任,从而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有的工作服务不到位,对下级工作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流程反复流转,拉长了决策周期。‎ 安全生产重在落实,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15‎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日积月累,严重且泛滥,导致安全管理重痕迹而轻实效、安全工作重表面而轻执行,重制作台账不重现场管理,干部、员工逐步形成不主动、不敢管、不想管、不真管,不敢担当、不想担当,不想干、不逗硬的恶性循环,没有压力不落实、不挨扳子不落实,直接导致安全工作跑偏、落空,安全责任悬空,落地打滑,最终事故必将发生。‎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日积月累,严重且泛滥,以上率下缺位,领导干部自身没有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严格从自身要求,没有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没有找准问题、实行“靶向治疗”,没有提神醒脑、彻底“铲除病灶”;而普通员工则以下效上,不把压力放在心上、把责任抗住肩上、把工作落实行动上。‎ 如此这般,安全生产防线岂能固若金汤?事故一定会不请自来。‎ 一、安全基础管理方面 1、部分企业安委会职能发挥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15‎ 主要体现在:(1)安全生产委员会决策职能发挥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做到全覆盖,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的职责部门与企业实际部门设置不完全相符。(2)《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管理制度》未明确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3)《领导干部现场带班管理制度》未明确带班人员考核部门及考核频次等内容;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未严格履行带班制度,无相关人员签字。(4)未建立异常工况下应急处理的授权决策机制;部分管理人员职责不符合省政府311号令规定。 2、部分企业制度制定缺失较多,现有管理制度不足以满足现场管理的要求。主要体现在:(1)法律法规识别工作不到位,导致企业现行制度制定有缺陷,制度有缺陷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2)未建立安全生产承诺公告制度、应急器材管理与维护保养制度、车间装卸作业时接口连接可靠性确认制度等。(3)抽查《劳动护品管理细则》,劳动防护用品未制订配备标准,无采购、保管等相应的内容。(4)抽查《应急预案管理细则》部分内容缺失(如预案的修订,评估内容等)。 3、部分企业变更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较低,未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要求,变更风险不可控。主要体现在:(1)变更管理制度不健全,职工不知道变更管理,不理解变更管理。(2)变更管理档案不完善,工艺变更中未制定、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工艺变更中缺少验收程序。(3)未将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纳入变更管理制度,无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等内容。(4)未建立变更管理制度,未提供变更后相关人员的培训资料。 ‎ 15‎ ‎4、部分企业承包商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管理缺失。主要体现在:(1)企业的事故管理制度中没有将承包商在本单位内发生的事故/事件纳入企业的事故管理的内容。(2)未对承包商用工合同、工伤保险、健康证明等进行审查。(3)未对承包商的安全作业过程进行安全检查。(4)未保存承包商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的现场安全交底记录,未保存承运商人员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记录。(5)未提供审查承包单位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和企业建立的承租承包单位人员档案、培训档案、作业票证的相关资料。(6)未建立合格承包商档案,未将消防维保单位等承包商纳入承包商管理。 5、事故/事件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未将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工、异常工况、泄漏等纳入事故/事件进行管理。 6、部分企业安全培训教育管理流于形式,培训内容和范围不全面。主要体现在:(1)培训需求调查表内容不符合要求。(2)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工作未将全员纳入,未包含对所有岗位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等)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3)安全培训内容记录过于简单,如对培训的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内容,无关于操作规程的记录。(4)安全培训记录未明确学时。(5)针对特殊作业的安全培训,试卷考试内容针对性不强。 7、部分企业特种作业取证不全或学历不符合要求。‎ 15‎ 主要体现在:(1)未提供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证明。(2)部分企业涉及防爆电气类作业,但企业内未配备相关电气特种作业人员。(3)部分企业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工、低压电气作业人员配备也较少,不能满足岗位要求。 8、部分企业开停车、试生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1)开停车前,企业未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未编制安全措施。(2)未见开停车步骤确认表;未见相关冲洗、吹扫、气密试验记录。(3)开车前企业未对重要步骤进行签字确认。(4)无单台设备交付检维修前与检维修后投入使用前的安全条件确认资料。 9、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符合要求。主要体现在:(1)《安全生产投入保障生产制度》未按照省政府311号令修订,制度中的列支范围不符合省政府311号令第十七条的规定,如:企业不涉及重大危险源但制度中有“重大危险源评价整改”支出的内容。(2)2019年安全费用提取计划未按照公司《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的要求以2018年实际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采用超额累退方式逐月提取。(3)未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 10、部分企业危险化学品管理混乱。‎ 15‎ 主要体现在:(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部分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2)建立的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不完善。(3)仓库储存的物品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存放。(4)原料库存放的原料未标识原料名称、数量,且与墙的间距不符合要求。(5)易燃易爆性商品存储库房未设置温湿度计。(6)采购的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中的法规信息未及时更新,危化品入库未粘贴危化品安全标签,专用仓库未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7)危险化学品仓库物品混乱放置,占用消防通道,阻挡消防栓。 二、工艺安全管理方面 1、部分企业工艺运行管理不规范,联锁投用与摘除存在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1)部分企业控制室内所有控制指标未标注仪表位号,易造成操作人员误操作。(2)DCS控制界面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设置,部分参数报警的低低、低、高、高高限值设置不全或设置的报警、联锁值不正确。(3)DCS控制系统远传显示值与实际值不一致。(4)DCS控制系统报警以及联锁切断违规拆除。(5)未按照《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的要求,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2、部分企业工艺报警分析和处置不及时。主要体现在:(1)未对工艺报警进行记录,对报警原因不进行分析。(2)报警台账中无采取的相应处置措施记录。 3、部分企业装卸车工艺操作规程内容不全,可操作性差。主要体现在:(1)装卸车操作规程普遍缺少对司机、车钥匙、轮档、车辆静置时间等管理要求。(2)对上部装车初流速缺少控制措施;对现场监护人员无明确要求。(3)未按照不同物料危险特性提出针对性的控制与应急处置措施。(4)危险化学品装卸/运输审核许可证中无接口连接可靠性确认检查项。(5)未按照不同物料危险特性提出针对性的控制与应急处置措施。 4、部分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低下,操作规程工艺卡片管理混乱。‎ 15‎ 主要体现在:(1)制定的工艺安全信息文件不完善,操作规程的内容不全面,操作规程中缺少物料平衡表、能量平衡表,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紧急停车的安全要求、工艺参数一览表(包括设计值、正常控制范围、报警值及联锁值)等内容。(2)设备位号及控制参数设定值与操作规程中描述不一致。(3)在作业现场未存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文本,未设置工艺卡片。 三、设备管理方面 1、部分企业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器设备。主要体现在:(1)爆炸危险场所的监控摄像头、制冷机等设备为非防爆电气设备。(2)部分电气设备的防爆等级不满足要求,如加氢工艺电机防爆等级为BT4等级,不满足防爆等级要求。 2、部分企业设备综合管理有缺失。主要体现在:(1)对设备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统一协调要求。(2)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的概念。(3)缺少设备检修计划和方案,缺少对机泵的维护保养要求。(4)企业的现场设备管理水平不高,管道缺少介质流向、标识。 3、部分企业对平台、护栏、斜梯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护栏平台腐蚀严重或未按照GB4053-2009的规定进行设计和安装。 4、部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不全面,台账、记录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未建立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润滑管理制度》、《巡检管理制度》、《防腐保温管理制度》、《泄漏点管理制度》、《检维修管理制度》、《防腐蚀管理制度》等制度。(2)未建立易发生泄漏部位的泄漏检测台账、记录。 ‎ 15‎ ‎5、部分企业重点设备设施防腐管理、防泄漏管理不到位,现场设备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1)存在易腐蚀的储罐未制定全面检查周期计划。(2)设备和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部位设置单阀,未采取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3)腐蚀性机泵、储罐周边地面未防腐,涉及腐蚀性物料管线阀门未设置防喷溅罩等措施。(4)储存ⅠⅡ级毒性液体的储罐未采用密闭采样器,其残液未采用密闭排入专用收集系统,防火堤有裂缝等。(5)泵、阀门填料有泄漏。 6、部分企业安全阀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1)安全阀的根部阀无铅封或铅封损坏;溶剂罐区储罐安全阀前截止阀未设锁定措施、未设置“禁止关闭”标志。(2)环氧乙烷计量罐、反应釜安全阀底部未设置爆破片,安全阀出口管道未充氮。(3)安全阀放空管高度不满足要求。 7、部分企业大型机组、机泵的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1)存在转动部位防护罩缺失或防护面积不足。(2)机组润滑未执行“五定”、“三级润滑”管理。 四、电气管理方面 1、企业电工特种作业取证不全,缺少高压电工作业或防爆电气作业。主要体现在:部分企业涉及高压及防爆电气类作业,但企业内未配备相关电气特种作业人员,低压电气作业人员配备也较少。 2、电气设备接地不规范。‎ 15‎ 主要体现在:(1)电机外壳接地不符合《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的规定。(2)非金属储罐、循环水冷却塔未设置防雷接地,不符合《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09)的规定。(3)涉及可燃介质的管道法兰跨接不全,车间内部分接地线脱落。 五、仪表管理方面 1、部分企业仪表相关记录不健全。主要体现在:(1)企业无联锁逻辑图、定期维修校验记录、临时停用记录等技术资料。(2)储罐液位高、低限报警的逻辑变更未办理审批手续。(3)未建立回路投用前测试相关记录。(4)仪表报警和响应处置记录表中报警类别和处置情况填写不具体,如2019年11月610车间多次出现1期HT氮封压力低限报警,处理方式为加强巡检,未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2、部分企业电气仪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主要体现在:(1)自动化仪表管理制度无DCS变更管理相关制度要求。(2)未提供安全仪表系统评估报告。(3)虽然建立了仪表巡检记录,但巡检频次不足。(4)未提供控制系统检维护记录、检修记录表单。(5)虽然设置了DCS控制系统,但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现场检测元件、执行元件未设置联锁标志警示牌。(6)自控联锁未设置权限,随意摘除,未办理相应联锁摘除作业票。(7)重大危险源罐区DCS系统未设置报警值及连锁;未配备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8)现场控制器系统中设置的高低液位报警、高高低低液位联锁进出料切断阀与储罐PID不符。 3、部分企业设置了安全仪表系统,但未提供安全仪表功能的功能性和完整性分级记录,未提供SIL等级验证报告。 4、部分企业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现场管理不到位。‎ 15‎ 主要体现在:(1)未对现场报警器进行有效固定。(2)报警器报警灯锈蚀严重、安装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3)报警仪线路故障,信号未连接至气体报警仪控制器。(4)进入可燃、有毒气体的区域内的人员未佩戴便携式检测仪。 5、部分企业压力表无上下限标识及检验标志或压力表量程选型不当。主要体现在:(1)蒸汽缓冲罐、仪表气缓冲罐等未设置压力表上下限标识及检验标志。(2)压力表所标上限低于实际操作压力。 六、消防应急方面 1、部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1)企业仅提供了公司级的应急指挥系统,未提供成立车间级指挥系统相关材料,缺少车间级指挥人员的职责,应急指挥系统缺失。(2)企业仅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和《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未制定现场处置卡。(3)企业实施的《安全管理制度》,无《应急器材管理与维护保养制度》;建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但该制度侧重储备管理,无检查、维护管理相关内容。 2、部分企业应急器材配备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岗位未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或应急器材数量不足,缺少防爆手电、对讲机、便携式气体报警仪等应急救援器材。 3、部分企业应急器材管理不到位。‎ 15‎ 主要体现在:(1)应急救援器材现场摆放混乱。(2)应急器材维护保养不全,缺少部分应急器材的维护和保养记录,如空气呼吸器应检查气瓶压力。(3)现场抽查部分操作人员穿戴空气呼吸器,部分职工不能现场熟练进行穿戴,佩戴空气呼吸器未检查面罩气密性,未检查气瓶余压报警。 4、部分企业消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1)消防管理制度浮于表面,执行不到位。(1)消防器材摆放不规范、不科学,影响应急状态下正常使用。(2)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缺失。(3)消防栓未编号,未采取防冻措施,未就近配置消防水带、扳手。(4)灭火器、泡沫液未建立更换记录。(5)冷却水系统未定期检查、喷嘴未建立除锈排渣记录。(6)消防水泵房未设置应急照明,未设置安全出口标志。(7)消防报警室未建立报警处置记录。(8)未提供工艺装置的消防水幕和储罐的水喷淋冷却系统每年定期检查和试用记录。 七、总图方面 1、部分企业存在总平面布置图与现场不一致的问题,如某企业8-DM工艺原设计位于生产车间2,现位于生产车间1(SR02车间)内,位置发生变化;机修车间现为办公楼,功能发生变化;堆场内建设有氯气库,与原设计专篇总图不一致;总图发生较大变化。2、部分企业仓库之间间距不足,未按照总图设置防火墙。3、部分企业存在车间与办公楼之间、储罐与防火堤之间、储罐专用泵与储罐间距以及车间与围墙之间间距不足的问题。 八、特殊作业管理方面 ‎ 15‎ ‎1、部分企业作业票填写不规范、危害识别不全、未办理作业票。如某企业动火安全作业证(编号:20190709002)涉及的其它作业用电作业票,未填写票号,位号辨识不全,缺少火灾、灼烫、电焊烟尘等;临时用电作业票中危害辨识不全面,缺少火灾、灼烫的内容。2、部分企业作业票证时间不符,逻辑混乱,动火作业票审批时间晚于动火时间。3、部分企业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检维修等危险作业未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4、部分企业的动火作业票填写不规范,抽查的动火作业票时间内作业中断超过60分钟,未重新分析;动火作业票缺少安全部门和动火作业监督人签字。5、部分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对作业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标准的规定不符合GB30871的要求,票证中未按规定每2小时进行一次气体分析。抽查的受限空间作业票氧含量检测频率不足,作业时间为8:30-17:30,只在8:30一次,13:30一次。6、部分企业特殊作业监护人员职责落实不到位,甚至缺乏作业现场监护。7、部分企业对作业风险辨识分析不到位,甚至缺少风险辨识分析,安全控制措施缺失。‎ ‎(后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