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之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之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政教处范文之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 案例: ‎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五年多了,作为班主任一看到学生不听话就总想发火,而且又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孩子们不急我却我急得经常暴跳如雷。虽然工作成绩家长和学校都是很认可的,但我不满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了火,如果我不发火,工作是不是更好做呢?或者不发火,工作一样能够完成,那又何必增加学生和我之间的隔阂呢?‎ 分析:‎ 人格魅力最重要,发火不发火只是外在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人处世能力高于工作能力。做人要厚道,予人以温暖,润物细无声,说来容易做来难。发火是因为承受压力太大,是一种宣泄的表现。一个能够把握工作、驱动人群去取得好的效益的人确实不是应该随便发火的。你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一些小事看得太重,这样会减少你发火,也不用自己忍得那么苦了。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必须大家相互配合,所以一定要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愉快的师生关系。‎ 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师,就会被学生所恐惧,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么能信其道呢?话说回来,火该发得发,不发下次还会犯同样的毛病。但,关键要知道发火的目的,发火是为了能尽快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问题。当然发火要有艺术,要在适当的时候发。要做到收放自如。有时候发火是可以帮别人改进的,当然没必要的发火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心理不成熟和教育心理不健康的一面。‎ 引发深思:‎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 ‎     ‎ ‎“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 ‎ ‎ ‎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加拿大学者就体罚对孩子将来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所做的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两倍,而且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当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另据北京市教科院日前披露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 ‎       ‎ ‎ ‎ ‎ 如果我们再从更高、更深、更远的角度来看,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文明的明天!‎ ‎ ‎ 那如何才能让老师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未来呢?‎ 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问题在教师身上的曲折反映,因此,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整体联动。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负担。‎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在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等。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从“教师心理”这一层面加以考虑。‎ 对教师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会悦纳学生,教师观的核心是学生观。正确的学生观至少应该包括:‎ ‎ ‎ ‎ 一是要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教师必须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就有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悦纳这种差异,允许学生优秀,也允许学生不优秀,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暂时落后的学生也是可爱的;听话的学生是可爱的,淘气顽皮的学生也是可爱的。这样,就有可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享受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       ‎ ‎ ‎ 二是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不管他的个子有多高,块头有多大,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眼里看到的世界与教师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犯的错误有很多是成长中的必然,是美丽的错误,是教师年轻时也犯过的错误。我们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宽容地看待他们,全面地发展地看待他们。如此,教师就可以大大减少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的极度焦虑、愤怒和哀怨,在师生友好交往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是把学生当学生。学生是人,是孩子,我们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放弃严格教育的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终极的功能是为年轻一代的幸福服务,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今天的幸福负责,也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一生的幸福负责。这样一来,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滋润剂。‎ ‎ 最后,从我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