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 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 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 史教学反思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反思(一)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 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 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 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 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 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 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 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 10:30 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 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 120%的精力与耐 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 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 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 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 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 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 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 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 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 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 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 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 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高三这 一年在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刘慧英老师和段永志老师带领下, 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经验,我们一起听课、同头备课、 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 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晰、主线明确、基础扎 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 同 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教 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 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 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 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 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 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 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三、多 与学生交流 [NextPage]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 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 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 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 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高三下半年会有 很多城区的模拟题,但题有些是超纲或问法和答案不够准确, 这时要认真分析给学生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 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 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 但 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学生忽 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励与批评的应用上还 需讲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经常和多年带高三的老师交 流,不限于本科的交流,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 而且一定 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历史教学反思(二) 在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已经开始探 索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也不断推进。很多学 校已经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工程,信息技术与各门 课程的整合,已经日渐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我校作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承担了省“现代教 育与中小学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已经实现了班班 通电脑,具备了进行网络教学的条件。学校在去年成立了课 题实施的相关领导机构和协作小组。我作为研究小组的成员, 分担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启发很大。 以下是我进行实践的情况和一些心得与体会。一、网络环境 下历史教学的初步尝试去年 12 月份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教 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以后,感受很多,在新学年 开学以后,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以中国历史第四册的《长 征》为题,上一堂网络探究课。以下是我的《长征》一课的 教学设计: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 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个 体能够更好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 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的 知识和经验不能解释新事物、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 即对原有结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长征》一课的教学中, 我首先让学生齐读小学时就已经学过的毛泽东的《七律 长 征》,激发其好奇心,然后准备一组红军长征的 FLASH 动画, 让学生观察,使学生对这一事件产生感性认识,进而形成学 习的动力。 2、确定角色、分配任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 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 应用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性,我将学生随机分成 5 人一组,每组安排组长一名,每组 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如下: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回忆在长 征途中的最难忘的一段艰苦历程。随军记者:对红军长征这 一伟大的历史壮举进行报道,并说明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 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中的摄影师:将红军长征途中 的一些重大情景拍摄下来,并制成幻灯片演示。历史学专家: 阐明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长征参与者、起止时间、路线图、 长征途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地理 学专家:根据所学习的各方面知识,考察当年长征路线及沿 途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气候情况。 同时要求每个小组 最后推选出一名优秀成员,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3、 搜集资料、自主探索 明确了各自的任务以后,学生就可以 对所要调研的问题上网进行资料搜集。为防止学生在网络环 境中“信息迷航”和“认知超载”,我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 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参考的网络资源,将“长征”的多媒体课 件放在网上同相关的网页和网站建好链接。对学生有疑问的 地方,提供引导和帮助,给学生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 4. 网上协作 ,商讨交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 作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人人参与 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间的学习互助,教师要指导学生讨论, 不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技能。在《长征》一课的教学设计 中,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回到学习小组协商讨论交流。小 组交流由学生组长组织,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适时 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讨论、补充、修正, 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之后是全班交流与讨论, 先由某个小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代表作重点发言,其他小组再 做补充性发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就学生的发言 提出自己的想法,将讨论不断的引向深入。学生还可以在网 上论坛阅读他人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觉和 现有知识质疑,参照他人的学习过程来完善自己,通过这种 合作和沟通,看到问题的不同解决途径,开阔了视野。 历史教学反思(三) 史知识渊博,学生爱听历史故事,秩序好维持,往往用 讲故事的方式来上历史课。为激趣,教师讲故事无可厚非, 但应短小精悍、画龙点睛,有助于形象化地理解教材,切忌 过多、过滥、过长;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讲”出来。二、 忌设疑肤浅或高深,探究不得要领 历史问题设计要科学, 其内涵是课文的精髓。做到深浅有度,探究可行性强,有利 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怕学生答不出,提出的问题流 于形式,过于肤浅,多使用答案单一的填空式提问,学生多 人同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比较贴近学生的思维能 力,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三、忌借题发挥,运作 黄腔走板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涉及各科内容广泛,要处理好 诸科知识的渗透,又不失历史本色,是每位教师必须慎重对 待的课题。有些教师把历史课上成政治课、语文课、地理课 等。如本地一次历史优质课竟赛中,有位教师在上八年级的 “大决战”一课时,分别插进了《东方红》、《歌唱祖国》等 三首歌,学生用领唱、独唱、合唱三种方式完成,歌曲与史 实关联不大,“战场”变“歌坛”,历史味道严重扭曲,把历 史课变成了音乐课。最常见的是将历史课上成政治课:思想 教育穿靴戴帽,评课贴政治标签,讲课牵强附会,最后导致 课堂走味,似是而非。历史课要有机融合其他学科,使思想 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发挥”过头而本末 倒置。 四 忌课文把握失当,课堂有始无终 由于有的教师 课前未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上课时往往产生课堂吃不饱和 吃不了的两种倾向,前者多见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老师,课文 讲完,练习处理后学生无事可作。很多课堂在 30 分钟内完 成,学生在富余时间里,无所适从。与此相反,由于担心完 不成教学目标,对教材不作轻重处理,更不作取舍处理,甚 至连同书上设计的所有问题,都要个个解析。同时,为“尊 重”学生,针对学生的并非“论从史出”的漫谈,也不作引 导调控。结果,往往教学的基本任务还未完成就要下课了。 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 做到时间科学分解,问题科学选择,客观把握学情和教情。 切忌平均使用,环节不全,造成课堂饥饱不匀现象产生。五、 忌内容面面俱到,练习普遍开花。 新教材课文内容正文虽 少,但辅助内容较多。有导言、小字、图画、动脑筋、问题 探究、课外阅读卡等。他们是正文内容的解释、补充和课外 延伸。有的教师生怕遗漏,课文处处涉及,练习编排覆盖全 文,点点到位。由于课时所限,教师授课轻描淡写,学生练 习犹如“闪电”,囫囵吞枣。而应浓墨重彩的孝文帝汉化措 施却一笔带过,人们对这节课的评价是:上课似“放电影”, 练习似“下流星雨”,探究似“雾里看花”,落实三维目标似 “瞎子摸象”。结果是主次不分,轻重不明,重点不突出, 难点不突破,效果不理想。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精当剪裁,练 习设计总揽要点,寓课文于练习之中,借巩固而升华思维, 促成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课文的动脑筋和问题探究中 蕴藏了不少这样的精彩案例,切忌知识传授“遍撒胡椒面”, 做练习搞“广种薄收”。六、忌语言干瘪枯燥,学生盘而不 活。 历史是一门生动的学科。但总有一些老师课让学生无 精打采,气氛沉闷,懒于问答。这样的课被戏称为“休眠课”, “打盹课”。这是教师自身历史专业功底欠厚实,教学艺术 修养贫乏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有丰厚的历史底 蕴,形象富有亲和力,语言富有感染力,问题富有吸引力, 师生互动融为一体。课堂上内容纲目分明、轻重有度、问题 合理;形式多样活泼、师生融洽、生生互动,就能使历史课 演化成兴趣课、探究课。七、忌授课技能单调,方式千篇一 律 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种 固定的授课模式,总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先提出问题,学生 围绕看书,然后依内容顺序解决问题,最后练习小结,把板 书要点复述一遍。如本地业务部门对所辖历史老师授课和上 课进行考察时发现: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上述方式备课和授课。 更有甚者,一次备课,反复使用。备课是“新桃换旧符”, 上课是“旧瓶装新酒”。人们打趣地称这种教师为“一劳永 逸”型。此种教法短则一本书,长则用三年。要点疏于整合, 学生钟情于定式思维,探究困于鸟笼之中,久而久之历史兴 趣缺失。因而要消除这些弊端,教师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 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势利导地采用恰当的教法来激活课堂的 生命力。切忌教学理念固步自封,办法千人一面。八、忌板 书冗长烦琐,听者被动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