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020—2021学年度我担任六(1)班数学、道德与法制、劳动与技术及六年级教研组长的教育教学工作,现我将这一学年的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将以学校工作意见为依据,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钻研“双基双培”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1)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少数民族学生33人。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情况来看,我班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牢固,但对于难题学生很不会想,思维不灵活,导致高分同学不多。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李玉凌、彭奇骏、刘和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一)任教学段目标要求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三)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四)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9课时)‎ 圆柱………………………………………………………6课时左右 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比例(14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4.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4课时 共计60课时,其中新授课30课时,复习课20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4课时。‎ 四、预计达成的目标 ‎(一)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的知识,加深对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运用。‎ ‎(二)要达成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是:‎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地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决心。‎ ‎4、进一步感受自己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 ‎(三)要达成的任务目标是:‎ 与语文和科学教师配合,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学习方式: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