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教处工作总结范文之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政教处范文之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内容提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开拓中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就要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整体布局、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强化德育主渠道功能;其次必须探索班级管理方法,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三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第四必须树立系统整体意识,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第五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 【主题词】 中学生德育、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创新是我国实现新世纪伟大战略目标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教育事业在新形势下不断发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论述不仅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再一次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中学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坚持与时俱进,促进德育创新。 德育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方面,更是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德育历来被学校所重视。然而,在当今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道德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有着光荣的传统,有过成功的经验,也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德育的“知”和“行”相脱节,“知”难以转化为“行”。表现在(一)知而不行,即有许多学生虽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班纪的内容很熟悉,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上。(二)知而不完全行,即有些学生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不一样,正规场合和非正规场合不一样,角色不同不一样。(三)知而己不行却要求他人行,说起他人来头头是道,别人怎样不对,应该怎样做,分析得很透彻,但一到自己就不行,典型的“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知”和“行” 相脱节的现象呢?以笔者之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开放时期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和冲击以外,基础教育中德育工作没有真正从新时期的学生、社会实际出发,没有真正把德育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复杂工程,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具体措施,以至出现德育的“假大空”现象,缺乏说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既要努力遵循德育工作的原则和自身的规律,如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出发,遵循青少年品质形成过程的知、情、意、行规律,又要加强各部门各方面的努力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克服德育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无效性,真正做到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具体地说,加强中学生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实现“知行统一”,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协调发展。 一、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强化德育主渠道功能。 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且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或主阵地,尤其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它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这决定了中学基础教育的德育方向,当然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德育方向。由此,实现德育目标,抢占德育工作制高点,就必须熟练地把握课堂教学,根据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真研究,探求创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无论是在教学准备即备课上,还是在课型、教法的选择与设计上,都要以科学的学生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去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教学的导入、设问、考查、反馈等诸环节上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造性的变革,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型、教法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抛弃传统的“一言堂”或“满堂灌”的做法,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讲结论性知识,但更要讲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又获得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探索班级管理方法,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要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德育主渠道的功能,更要注意探索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班级管理方法。因为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学校各项教学和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道德如何,学习成绩的优劣,纪律的好坏,多半是以班主任在这一班级怎样工作和指导为转移的。所以班主任必须从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宗旨出发,把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创设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地说,在管理班级工作中,不但要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一整套的班规班纪,如上课考勤、作业检查、卫生值日和奖惩措施等,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和个别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此外还要主动和本班课任老师多多联系,并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相互勾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促使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基本道德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指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它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强化。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不仅有助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为学校赢得社会声誉,而且会成为学校保持教育改革与发展前沿地位的内在驱动力量。因此,学校在履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具体地说,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其次在校容校貌、班容班貌的建设上,要突出爱国主义、民族文化、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题,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制定校风校训、悬挂名言名画以及校园绿化来优化学生物质文化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从众行为中形成良好品德;通过军训、艺术节、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学生挖掘自我潜能,展现自身才华,发展自己个性,完善自我人格,培养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树立系统整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中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学校内部是由校长室领导下的政教工作、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在学校外部则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部分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内的各个环节,整体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加强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知行统一”,不仅需要强化德育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功能,探索班级管理方法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同向、同步、同质的教育合力,这是我们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班主任、课任老师首先要树立系统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优势,进而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理念来构建彼此共识的基础。其次要建立经常联系渠道,如经常性的电话联系、定期的家访、家长会等,统一教育思想,协调教育步骤,建立起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真正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德育环境。 五、利用网络技术,开辟德育工作新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快速传递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和隐蔽性,使一些迷恋上网的青少年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给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网络技术在给学校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技术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必须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性和虚拟的仿真性等特点,增加德育的信息量,激发德育的兴趣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德育工作开辟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并教育学生加强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以限制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突破来取得新的成果,那么就必将会打开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书目: 中共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浙江大学出版社,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叶上雄:《中学教育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