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评价方案
信息技术计划总结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评价方案 长期以来,重评教(主要是以评价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教态等为主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轻评学(仅仅是以评价学生对教材原义的再现和复出原义的程度等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重结果(仅仅以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部门组织的统考或抽测中考分的高低来衡量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轻过程(轻视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的关注),重选拔甄别与急功近利,轻激励导向与质量监控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近期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实践很多,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许多改革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课堂教学评价仍旧存在着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方式陈旧、评价内容浅显、评价作用甚微的现象。 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条件的“双主—交互式”模式。模式的基本操作环节是:目标引导—信息获取—自主探索—协作交流— 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评价对教与学行为的诊断、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功能。应该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的“数字化”的教与学过程;自主、协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步的施教原则;平等互尊、合作沟通的师生关系;个别化、层次性的教学策略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们结合“双主—交互式”的构建,进行了教学评价的探讨。 一、方案设计的思路 我们对“双主-交互”的认识是:在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起引导、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是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认知主体。交互是指在教学中的相关因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互动过程。这包括情感、思维、语言、信息、行动等。交互发生在师生、生生、人(学生、教师)机(计算机设施)之间。交互作用的媒介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人的视觉、听觉等器官。双主—交互还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体现着师生关系的平等、互尊和沟通的关系和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正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思想。据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如下特点: 1、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要明确教师学生都是评价的主体— 主观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主动性。尤其是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评价为主转移到主动参与评价上来。重视教学系统以外的要素(如专家、行政领导、社会人士、学生家长等)对教学进行评价的。形成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通过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过程。其次,通过评价的交互、沟通增进评价主体间的了解、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多元多样评价 “多元”一是指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从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上来。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引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意义上讲,评价学生的学习就是间接地评价教师的教。所以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全面发展。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诊断,这里面突出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信息时代人才的公认的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应关注:教育观念、教学过程、学习状态、教学效果、教师的能力素质。“多样”改变单一的纸笔测试评价,采取量化与质性结合;自我与他人结合;师生交互等多种样式的评价。 3、激励导向作用 以学生的发展、师生的进步为根本,通过评价促进激励教师学生共同进步,为学生发展导向。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诊断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激励引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通过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学生的昨天和今天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明确明天的努力方向。 4、体现信息技术 一是师生信息能力列入评价指标内容,这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和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具备基本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这又显得由为重要。二是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评价的交互。 5、操作可行简便 力求符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力求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评价办法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师生操作。 二、评价范围、内容、标准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认为,应选择关键的、有效的评价内容、标准。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与之密切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该方案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这也就决定了评价的着眼点。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根据上述思想,本方案确定内容范围主要有: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的效果以及创新意识的体现效果。根据这些范围,针对具体的评价设定具体的评价内容。 教育观念—主要强调双主—交互的教育思想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突出“导”字、对学生的能力(习惯、学法、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培养;体现整合的思想。 学生学习状态—主要看在教师的“导”下,自主学习和参与状况。(占有较大分值比重) 教师素质—主要看教师的能力(教学组织、调控、操作、基本功等) 效果— 突出预定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听懂、理解、掌握、学会、进步) 三、评价方法 本评价方案把评价方法界定位两大类:主观性评价—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主体(教师、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诊断性评价,目的在于肯定成绩激励进步,查找问题改进“教”与“学”。客观评价—教学系统以外的评价主体(学校领导、教师、专家、家长等)对教学过程进行的评价。 (一)主观性评价 1、小组学习评价 鉴于小班化的小组协作学习情况采用的评价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具体操作是:小组根据学习目标任务,集体学习讨论形成学习结果班内交流。教师根据情况做出评价或学生个体、小组之间做出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 这一评价是教师对自己一堂课教学活动的反思的评价方法。目的在于找出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的评价自己,明确自己教学努力进步的方向促使自我不断完善、发展。具体操作是教师根据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评价表自评或写课后反思笔记。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具体操作一,学生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自评表自评。操作二,为每个学生设立进步纪录卡,有学生自己保管、记录自己学习进步上受到的表扬、检测成绩、阶段自评等 4、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更适合自己的学。具体操作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听课感受,学习情况依据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效果做出评价。 5、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效果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自己改进教学方法的直接依据。具体操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要即时的对学生的个体学习做出评价。二是学期、单元或课堂教学终了,依据评价表对每个学生做出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评价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二)客观性评价 课堂教学综合性评价—这一评价是课堂教学系统以外的评价主体(听课者)对教师教学过程根据评价表做出评价。目的在于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指导调控教与学。具体操作是听课评价、交流、指导。 附件: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教师自评表 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表 4、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 5、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课堂行为自评表 6、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阶段评学表 7、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教学学生进步记录卡 8、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班化课堂教学评教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