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探索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语文论文之探索低段词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语文教学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词语的积累、理解和运用是语文学习坚实的基础。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所以,词是字、句、段、篇的纽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必须以词语教学为基础。 关键词:语言文字 词语教学 途径 构成“语文”的要素是语言文字。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因此,语文学习不通过这个中介,不通过这件衣裳--词句,就无法触摸到包裹在“衣裳”里的事实和思想。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力弱,但是理解词语又是阅读的重点。所以词语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看似简单,实际上真正要让学生感兴趣确实比较难。由于受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不能像中高年级学生那样给一本词语手册就能解决问题,即使是用查字典的方法找到了该词的意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一定看得明白。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应体现儿童化、生活化、情趣化、多样化,让低年级的孩子学得既有趣,又扎实。 一、结合课文,掌握词语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提到了这样一点:“结合上下文内容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可见,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关键在于教师得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这样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才不会过于干枯,才会有血有肉。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对有关词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积累的多少,根据词在课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词性的不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紧扣文眼,反复咀嚼 一篇课文里往往有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关键词句,它们是文章的“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举一反三、删繁就简的效果。 在低段词语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发掘这样的关键词,巧妙预设,创设情境,让其反复呈现,从音、形、义、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咀嚼,在咬文嚼字中深刻领悟。如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紧紧抓住两个看似简单的动词“攥”和“扔”,统摄全篇,统领课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认读生字新词时,出现“攥”和“扔”,读准字音,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动词。然后,根据这两个词,感知整篇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接着从“攥”字进入文本,去欣赏湖水美丽的景色;从“扔” 字出发去了解那个小孩对湖水的破坏。最后把“攥”和“扔”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去发现其中的意蕴。 2、利用文本,分层呈现 《难忘的一天》中有这样一个词语“和蔼可亲”。在初学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这个词语进行质疑。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邓爷爷样子是“和蔼可亲”的。在再次读了这一部分课文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来:(1)他带着慈祥的微笑向我走来;(2)邓爷爷高兴地点点头,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这时候,我们可以再问学生,你知道邓爷爷是谁吗?他可是我们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可是邓爷爷在“我”的眼前,就像谁?就像我们的亲爷爷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这样亲切,这样友好,这样温和,这样容易让人接近。孩子也就随之明白了,“和蔼可亲”其实就是“态度温和,容易接近”的意思。这样的理解词语,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词语,而是和课文内容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3、尝试表达,学以致用 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表现,是人固有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保护这种欲求。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指向“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 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这样,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这样的词语,才是有效度的词语。如《酸的和甜的》中“迫不及待”的拓展。师:刚才这个迫不及待,你们体会得非常好,其实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迫不及待地去做一些事。比如,下课铃响了,我迫不及待地----生:跑向操场。 师:对啊,你们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们都会迫不及待地去做什么? 生:我做完早操,非常口渴,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水来喝了一口。 师:你看活学活用,非常好! 生:有一天,我的作业做好了,已经很晚了,我迫不及待地去洗澡。 生:我肚子饿了,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吃饭。 生:…… 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拓展性口头造句训练,能够帮助学生领悟词语的运用规律,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创设情景,理解词语意思 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是很广泛的。词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对语言内涵的领悟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有所创造,在创造中培养其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词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记一记,解释一下意思,造造句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并学会在什么语境中得以运用才是我们词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有些词,学生能直接感知,我就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体察,把理解词义与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结合起来。如第四册课文《美丽的春天》其中一些词语就可以让学生在“找春天”活动中领悟,又如在野外活动中:看到种子发芽长出嫩绿叶子的景象,教学生理解“舒展”;看到柳树枝条随风摆动,教学生认识“随着”;看见桃树开花,教学生理解“红艳艳”等这些将要在教材中出现的词语。 词汇中有些词的理解,用文字和口头解释学生很难接受,可辅之以鲜明的图画、幻灯、音响、实验室、简单板画生动的演示和抓住字形本身的特点进行释义等手段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或加深理解。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教学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性、运用方便等特点。在词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解词语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接触较少、含义抽象、印象模糊的词语,减少了繁琐的语言解释。例如:《清明节》这篇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清明扫墓的情景,使学生理解“烈士”、“革命”、“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体会到扫墓时应“恭恭敬敬” 的;还可借助多媒体放大特写图景,为学生创造鲜明、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认识“鲜艳的杜鹃花”、“四季常青的松柏”、“高大的纪念碑”等。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推理想象,在联想中领悟、理解词语,既化解了词语理解的困难,为领会课文内容、感知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准备了信息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学习言语表达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只要你有一双慧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不管是课文或是课后练习,都比较多地给我们编排了丰富的情境:或动或静,图文结合,有情有景。如果我们再结合周围生活实际,在呈现语言材料时,联系身边的事或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很真实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了美的词语,从而进行词语的学习,体验到了词语的“生活美”。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找春天》的时候,我亲自带着孩子去公园,让他们感受春天的美好,而不仅仅是在教室里纸上谈兵,口说无凭,而是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找到春的气息,闻到春的香味。当孩子们走进公园时,便是此起彼伏的赞叹声,自然中的美让他们震撼。漫步湖边,一群孩子指着湖水高叫着:“快看,那就是倒影,杨柳的倒影!”他们为找到了刚刚从书本中了解的景象而兴奋。“真的呢,湖水倒映着杨柳!春天好美啊!”“老师,让我们多看一下吧。” 孩子们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我笑着答应了,虽然我们今天只有半天的时间,可是真的不忍心就这么匆匆走过场。“这么喜欢啊!”我说。“嗯!”孩子们用力点头。“为什么呢?”“因为这很漂亮!”“很美!”……孩子们七嘴八舌的。 “你们现在还能想起什么词呢?”我问。“绿油油”“五彩缤纷”“百花盛开”“报春”……一大堆的词。“呵呵,你们想到了真不少啊!”我又说:“谁可以说句话,夸夸这?”一下子就炸开锅了,有的孩子很有想象力,说:“太阳公公把一把金子撒在了清清的湖水上,湖水闪闪发亮。”还有的孩子说:“碧绿碧绿的湖水倒映着杨柳、百花和小朋友,春天真是个多彩的季节。”更有的孩子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咏柳》,虽然错把“绦”读成“挑”的音,仍然陶醉的不行。看着孩子们天真的小脸,我的心也像是盛开的桃花,美滋滋的。是呀,生活中学习语文真是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情,我相信,这些词语此时此刻在孩子的心里是多么富有生活的气息。 又如《纸船和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幸福”一词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很难用语言解释的,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体会“幸福”的含义,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幸福?”问题一抛出,孩子们都静静地坐在那儿,眼看就要“冷场”了,我灵机一动举了这样的例子:每天早上,王老师来到学校,听到孩子们一个个对我说:“王老师,早上好!” 那个时候我很幸福。什么时候你也很幸福呢?这时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冬天的时候,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很幸福;双休日,爸爸妈妈带我去外面玩我很幸福;我不生病健康时很幸福……”幸福只有自己才感受得到,也许幸福就是快乐,幸福就是舒心,幸福就是愉悦,也许平常的一个动作,寻常的一句话,足以让你感受到幸福,幸福就在你身边,只看你有没有感受到。简简单单的一个例子,使孩子懂得感受“幸福”了。学生的学习都是以原有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积累,可以使词语的内涵具体化、形象化。 四、激活想象,丰富词语的形象 低年级的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理解词语往往借助丰富的形象思维来完成,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兴致盎然,既理解了词语,又真切的感受到课文内容,体会到课文的人文内涵。请看《阳光》中引导学生理解“更宝贵”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3自然段,谁会用书上的句式说说阳光的好处?出示句式:因为有了阳光,________________。学生回答:因为有了阳光,稻田里的禾苗长得饱满。因为有了阳光,果园里的果树丰收了。阳光跳到了我的家,我和阳光做游戏。师:阳光和你做游戏,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生:阳光给我带来快乐。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健康。阳光给我们带来了生命。师:如果有人用钱和你换快乐(健康、生命),你愿意吗?生:不愿意。师:是啊!植物生长靠阳光,我们的生命离不开阳光。金子是宝贵的,但是快乐、健康和生命比金子更宝贵。所以课文最后一段说(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案例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进行表达,通过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阳光与自己的快乐、健康和生命成长”的密切关系。学生在充分表达的同时,也认识到“这些都是不能用金钱可以买到的”,更好的理解了“更宝贵”的内涵。 在词语教学中,词语并不是简单的读一读,记一记,解释一下意思,造造句就可以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并学会在什么语境中得以运用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果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抓重点词句的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感悟、运用,这无疑会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年第6期 2、《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6年第12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