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四篇_1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四篇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 1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四年级,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指法,文本 xx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 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 学生的遗忘性大, 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 学 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 上机时 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 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 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 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编版:四年级下册,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全部都是 PowerPoint 可见 PowerPoint 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基本的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难点:基本操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下发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 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 息、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为他们适 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 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 PowerPoint 。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 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做一个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 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 适当进 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 2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 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 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 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 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 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 动,过渡到动物的卵、 繁殖的观察和研究, 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 识, 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 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 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 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 发现自己 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 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 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 矿物的观察、 分类和描述, 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 并对保护、 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 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 中亲近科学、 运用科学, 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 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 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 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 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 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 展。 进人四年级以后, 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 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 并能 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 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 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 观察的深度、 准确度还不够, 观察 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 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 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 积极引导学生在 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 注重证据、 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提高他们的生 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 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 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 并避免客观事 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 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 功能、 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 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 并 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 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 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 修正, 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 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 的内容很多, 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 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 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 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 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 息做出科学解释。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 3 一、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均热爱学习 , 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 听从老师教诲。 有一定的集体荣 誉感 , 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 ; 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 懂得与同学友好相处。 但部分男生自制力差 , 以自我为中心 , 受挫力低 , 责任心尚未形成 , 学习兴趣不浓 , 目的不明 , 对待学业得过且过。总 之, 引导本班同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二、教学内容、目标 本册仍是四个单元 :1. 通讯与生活 ;2. 让诚信永相伴 ;3. 我们的民主生活 ;4. 源远流长的 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 1. 了解通讯的发展 , 学会利用、获取、辨别信息 , 感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 2. 知道社会需要诚信 , 努力做诚信的人 ; 3. 了解民主的形式 , 培养民主意识 , 主动参与民主生活 ; 4. 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物保护意识。 三、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 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 , 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 研讨的话题 , 下面又生成多个小 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 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 , 主要进行以下方 面内容的教育 : 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 , 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 ; 向 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 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 , 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 共生型的人格 ; 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 ,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 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 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 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 , 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 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 观点 , 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 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 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 , 让学生参与 , 让学生仿 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 , 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 , 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 , 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 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 , 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 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 在文字的基础上 , 安排了大 量的插图 , 这些插图 , 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 , 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 , 通过这些插图 , 不仅 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从而达到品德 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 , 掌握必备的基础 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 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 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 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 过程中 , 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话题展开 , 亲自探究 , 有所发现和感悟。 4、教学时要注重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 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 要教 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尽可能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 丰富课程资源。 五、课时安排 四个单元 15 篇课文 , 每周两节 , 授课需 15 周 , 复习考试 2— 3 周 , 共计 17—18 周。 四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 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 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比如, 对周边的事 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 ; 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 尤其是观察的方法 ; 学生的求知欲和参 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 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四年 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 思维较活跃,好 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 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 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 需要在科 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二、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动物与运动”“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昼与夜”和“交 通运输”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 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 学探究的能力。本册教材以“运动”为主线,通过与运动有关的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 宇宙世界内容的 ' 学习帮助学生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从而为 下学期学习“变化的世界”奠定基础。 2、本册单元目标: (1) 动物的运动 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观察并模仿动物运动的多种方式, 逐渐养成坚持进行合理体育锻炼 的习惯, 能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联系, 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仿生产品。 (2) 位置与运动 通过学生亲历各种活动, 能选择参照物, 定性的描述一个给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认识地 图图例, 帮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并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不同时刻所 经过的距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 力与运动 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体验各种力作用的不同结果,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意识到力能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 (4) 昼与夜 帮助学生用观察、 实验、 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认识地球运动的有关现象。 帮助学生探究 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和原因, 以及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问题。 同时帮助学 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 (5) 交通运输 鼓励学生对常见的交通工具分类,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体会到科学技 术发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以主人翁的精神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 题,提出解决方案。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 采集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 验证自己的假设。 三、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 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点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 很少涉及物质的量。 在本册的活动设计中, 不仅要 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 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 并选择适当 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 3、要求学生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 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 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 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以及对科学的理解是渐进的, 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 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 五、进度安排 周次授课内容时数备注 第 1 周 1、《运动着的世界》 1 第 2 周第一单元动物的运动 2、《动物运动会》 2 第 3 周 3、《生命在于运动》 4、《小吊车》 2 第 4 周 4、课题《小吊车》 2 第 5 周十一放假 第 6 周第二单元位置与运动 5、《确定位置》 2 第 7 周 6、《做沙盘》 1 7、《动与静》 1 第 8 周 8、《慢与快》 2 第 9 周第三单元力与运动 9、《推和拉》 2 第 10 周 10、《常见的力》 2 第 11 周 11、《怎样让小球动起来》 2 12、《怎样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2 第 12 周第四单元昼与夜 13、《我们的地球》 2 第 13 周 14、《太阳和影子》 2 第 14 周 15、《昼夜的形成》 2 第 15 周 16、《昼夜与生物行为》 2 第 16 周第四单元交通运输 17、《交通工具》 2 第 17 周 18、《交通与生活》 2 第 18 周 19、《展示会》 2 第 19-23 周期末复习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