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2020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摘要】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有效的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方法和途径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史观角度、时空观念、史证意识和价值引领四个方面,探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历史解释,学科素养,历史教学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态度和方法[1]。是呈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指标。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 一、坚持唯物史观,保证历史解释的科学性 历史解释的过程是从描述客观历史到走向主观历史解释的过程,解释者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所站的立场和角度势必影响着历史解释的思维和结论,要保证历史解释的科学性,就应该以唯物史观引领历史解释。“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阐释,并融入到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2]。坚持唯物史观不仅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还要要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解释的指导思想,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做出科学的、辩证的解释。如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不仅要肯定太平天国运动在冲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客观上推动洋务运动兴起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还要看到太平天国运动对南方富饶地区生产力的破坏、人口的减少、社会的动荡,进而延缓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消极影响。 二、养成时空观念,确保历史解释的准确性 历史事件总是在特定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下发生的,时空观念直接影响历史解释的准确性。时空观念不仅要求能够准确把握历史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还要学会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整理阶段史实——绘制时间轴——概括阶段特征的方式做到让历史解释既通又透。如复习隋唐时期的历史,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初中和高中的教材,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对隋唐时期的史实进行分类填充,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合作共享,优化课程资源;其次依据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史实出发,概括各个领域的基本特征,最后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厘清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各个知识点,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知识点在整个阶段系统中的地位和逻辑关系,既准确定位了知识点的时空,又教会学生从特定的时空出发,确保了历史解释的准确性。 三、培育史证意识,提升历史解释的完整性 历史解释的过程是借助充分的史实,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史观,实现史实和史论弥合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通过各种类型的史料组成证据链,关注历史发展的内在延续性,以长时段的意识来理解、解释历史。如分析文艺复兴的背景,除了介绍14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还应介绍中世纪时期西欧社会的发展对文艺复兴的兴起产生的影响:文化上,查理大帝的文化改革客观上融合了罗马文化和蛮族传统习俗,促成了欧洲文化的形成;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失败,教会和教皇兴办大学,开设修辞、文法、逻辑、算术、音乐和天文等课程,客观上促进人的思想的解放、知识的拓展、个性的张扬以及本性的回归。经济上,中世纪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促进从西欧从庄园自然经济到城市商品经济的转变。政治上,以王权为标志的中央集权政府的建立,消除了制约商业发展的封建割因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将近代的欧洲和中世纪的欧洲联系起来,形成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延续性,提升了历史解释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四、注重价值引领,凸显历史解释的教育性 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是历史解释应该蕴含的价值内涵,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据,家国情怀体现的是是对国家的认同、现实的责任和个人的价值的情感,历史解释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时,必须坚持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价值取向,如在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时,除了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等影响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分封制在促进了各地文化整合,推动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此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等意识。 总之,历史解释体现的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呈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从具体的、特定的时空出发,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秉承家国的情怀和世界的意识,建构科学理性的解释,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任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