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校优秀教学案例三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大学院校优秀教学案例三篇

大学院校优秀教学案例三篇 ‎【篇一】‎ 陈云棠认为:“应用型本科不是传统本科的较低层次,也不是高职高专的加强版,而是与传统本科属于同一层次的两个类型,与高职高专属于同一类型的两个层次。不坚持本科属性,就无法提升社会地位,不明确类型特征,就难以体现培养特色。”‎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标准应该是:必要的本科底蕴+较强的实践能力+突出的技术特长+较高的职业素养。”他指出,必要的本科底蕴:要做到既“好用”,又“耐用”,必须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才能适应技术的快速变化。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应用,还要能够创新。突出的技术特长:属于通才基础上的专才,靠专业特长提升就业竞争力。较高的职业素养指:社会责任感、终生学习能力、岗位应变能力等。 ‎ 进入新世纪,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成为各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CAD/CAM技术的推广和成熟使用,为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案。‎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院校更应该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CAD/CAM应用技术》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轻工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的专业能力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对后续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走向工作岗位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及机制本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已几年有余。我从开课伊始就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几年里,从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思考。‎ ‎1.CAXA制造工程师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该软件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命令操作为主体,堆叠式地讲解软件相关命令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老师帮助解决问题。对于共性问题,统一强化讲解,避免学生犯同样的错误。事实证明,传统教学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命令操作,但是效果不好,学生在枯燥的大量命令操作练习下,自主性和兴趣并没有很大的改善。很多学生只会跟着老师讲解的步骤抄画从而进行造型,对于新的图形,学生没有自主造型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传统教学带来的后遗症。‎ 所以,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和创新,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CAXA制造工程师不是简单的实体造型,除了要考虑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的学生能否与企业岗位完整对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体造型练习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进入企业后对于曲面造型的实例很难发挥积极探索的精神,这时学生的信心会备受打击,所以学生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对于教学载体的选择也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对于CAXA制造工程师的教学,我们教授者要从传统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双赢,着重培养学生自主造型的能力。‎ ‎2.CAXA制造工程师教学模式的改革 ‎2.1针对当前生源质量,进行分层教学 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应对一些新的问题,如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这门课的实际教学中,适当降低了要求掌握的理论难度,将理论方面弱化,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行分层教学。对于机制本的同学,着重整体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弱化理论方面的培养;对数控专业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仿真编程能力的培养。‎ ‎2.2针对总学时数较少,进行理论加实训周的教学改革 以前该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为40学时,理论和实践各占20课时,主要是按照教材章节顺序逐个讲解基本命令、操作方法等。到了学期末,发现同学们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基本命令都学会了,但具体到一个图形中却不知该使用哪些命令。‎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把理论学时缩减为10个学时,那么实践课时就变成了30个学时,我们把其中的**个课时作为实训周,短期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机实际操作,集中强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创新。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实际演练。虽然总学时数没有变化,但实际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碰到实际问题下手解决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2.3针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行项目化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情况,为此我们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的探讨。具体做法如下:把全班同学合理配置成几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在每组中,有动手能力强的,也有动手能力相对弱的,相互搭配。拿到任务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能力进行任务分配,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彼此帮助,共克难关。最后由该组推举的一个成员进行任务汇报,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成绩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每一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员汇报,每一位组员都有机会进行成果展示。‎ ‎3.总结 这是基于我院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对于这门课程,还有后续工作:‎ ‎1.利用我校的校企合作机制,邀请一些企业专家和学院教研室的有关老师一起,编写一本符合我院实际学时情况、符合企业实际应用的CAXA制造工程师教材。在合适的时间聘请企业工程师到课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学生授课。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是非常注重实际的教学,就是有的放矢的教学,就是企业需要的教学。‎ ‎2.找到相关部门,在我院进行CAXA制造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利用学院设备和教师资源,为中原地区的职业培训添砖加瓦,同时学生们在毕业时多了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老师们也能在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 ‎【篇二】‎ 一、概述 ‎1.OBE教育理念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或者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清晰地聚焦和组织了教育中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预期的结果。OBE教育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的产出进行分析,反向设计学生的教育结构以及相关评价体系。‎ ‎2.OBE教育模式 OBE教育模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在OBE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产出”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OBE教育模式通过对学生提出挑战性结果并且让学生自主完成该任务,充分其展示思考、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实施过程 ‎1.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注重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查研究,经高校和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后形成“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以及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观念的变化,将学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和选修课理论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职业资格培训、毕业设计“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公共与专业、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强化教改立项研究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通过《专业导论》课程实施“课题引领式”人才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实现“学做合一”;通过《企业综合实习》课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强化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和应用;通过《毕业设计》“‎ 真题真做”,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 ‎3.校企合作育人深度融合 与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等1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瑞仪工程师班”等8个订单班,校企共建实验(训)室4个,校企共建创新学院3个;与**省中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并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实现“企业课程进校园”、“企业讲师进课堂”,不断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发展内涵。‎ ‎4.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围绕培养应用人才实际,搭建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科教中心、众创中心”四大实践平台。将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制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互换和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依托“众创中心”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共建的“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空间和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创业沙龙和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实验室“学生主体、项目驱动、开放运行”等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5.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一室一站”建设、开设教学技能研习班、举办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依项目组科研团队、聘请“三高”(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了一支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自有青年教师+外聘中年骨干教师+老年离退休教师+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高级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四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三、实施效果 ‎1.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该专业拥有**省重点学科、**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6个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市地方高校技术技能名师工作室等8个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教改项目7项,市级教改项目6项。‎ ‎2.学生科创能力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市级及以上奖励70余项。“3D打印系列研究”项目先后获“全国科技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十大创意之星”、第十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北京市计算中心创新“智造”专项奖、**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金奖等荣誉,同时受邀参加“第32届美国匹兹堡INPEX国际发明联展”和“第69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3D打印系列研究项目主要负责人黄子帆在由中宣部、教育部等共同指导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 ‎3.建立了丰富的企业合作资源 已经与该专业建立较为稳定校企合作关系的省内外知名企业拥有的技术实力以及在业界内具有的影响力,为校企深度融合、实施联合培养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拓宽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渠道。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了“共性教学”和“对口培养”的有机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传授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进行教育时,要注重与工作过程的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才能更快地适应到工作中去。‎ ‎“工作过程”指的是在企业中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它是一个结合的、完整的、时刻都处于运转状态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目标,然后制定符合这项工作的计划,再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当做完这些后要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并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很有帮助,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整体化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课程定位 在高校中,“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些机电专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学生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必须学习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这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学生在这门课中学习一些工艺装备和加工参数的决策能力,同时还要学会操作一些专业设备,掌握机械制造的流程。这门课程要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学会装配一些器械.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2.1课程设计的理念 任何课程的设计都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机械制造技术”‎ 也不例外,它的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机械方面的人才。这门课程要了解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让企业参与到对课程设计的评价中来。本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为导向,以工业产品为载体,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适合高校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在“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扩展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育适应企业的要求。‎ ‎2.2课程设计的思路 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机械行业也是如此,目前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技能的机械制造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为教育目标,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 教育工作者可以将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作为参考,改进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捏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利用到的知识,在班级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首先由教师示范生产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充分发 挥学习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应当组织一些校内实训活动,这些实训活动要尽可能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了解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除了校内实训,教育工作者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在选择课程内容土,教育工作者应当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真正需要,依据这些需要制定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收集一些企业的代表性产品,让学生对其分析和理解。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在企业中广泛应用的实际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到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锻 炼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借鉴别人的方法,对于他人的方法,学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尊重别人。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案例放到一起,编写出一个案例库,方便学生课下对这些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为了更加适应企业的需要,教师可以将具体的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或分组完成一件有实用价值的、具体的产品的从设计到制作再到最后检查评价的过程。‎ ‎4课程的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机械制造技术”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过程中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及多个模块的组合,并将考核的结果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将 多次项目评价作对比,这个过程中考察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评价还应当包括项目的完整性和实用价值,考核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项目任务。除了这些,评价应当有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评价以及职业素养的评价。‎ ‎5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机械制造技术”的课程改革应当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能、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出国家和社会 需要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