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思

语文论文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浅思 ‎ ‎  如果我们说古代的读书人可以借助背诵死的文章,用规定的法度创作文学作品,而且还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已经从“五四运动”思想解放之后进入了现代文明的时代,还需要一成不变的学习语言的方式吗?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中国还处在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社会思潮、社会想象、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在工业文明的进程中,文学,或者就是说我们的语文到底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呢?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该如何认识认识语文呢?‎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百花齐放,空前繁荣。然而,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教学改革,有一些做法不得不引起重视和反思。老子说“返朴归真”,这是亘古不变的哲理,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我们的文化精髓,才能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和现代语文教育。‎ ‎  阅读教学拓展得越多越好吗?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作适度的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一些教师对拓展的“度”把握不当,好像不拓展就不能体现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事实上,对阅读教学的拓展要讲究“适度”‎ ‎,拓展太多,就会冲淡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一位教师在上《新型玻璃》一课时,要求学生设计出自己推销玻璃的方式,并且用很多的时间来做活动。事实上,这样的拓展,虽然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把语文课变成了社会实践课。‎ ‎  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就一定正确吗?许多语文教师喜欢预设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的“标准答案”,上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回答出“标准答案”才满意。事实上,阅读同一篇课文,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理解和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强求答案的一致性,“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慈母情深》时,让学生说说从母亲的行为中,自己体会到什么。学生呢,基本上就围绕着“母爱”来说,老师请这个学生,请那个学生,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体会,很多学生都编造出一些虚假的细节应付老师,往往在课堂上学生只想说老师想听的话。‎ ‎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吗?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课文”,认为学生读得整齐,声音洪亮就是有感情。学生读得整齐,只能说明读得通顺、熟练。事实上,不同的学生对蕴含在课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自己体会的思想感情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  每节课结束时都要问“这节课你学懂(学会、学到)了什么”‎ 吗?有的老师在一节课结束时都喜欢问这节课你学懂(学会、学到)了什么,然后对学生支离破碎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我们提倡在一节课结束时对这节课进行必要的小结,目的是回顾一节课学习的重点,理清知识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达到巩固和强化的目的。如果在小结时只是简单地问“这节课你学懂(学会、学到)了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就只关注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建构,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不利。‎ ‎  “学习你自己喜欢的段落”就是尊重学生了吗?在语文课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认为这就是落实“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殊不知,这样做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一篇课文上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只是片段式的,对整篇课文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表现形式都没有整体的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脉络,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 ‎  阅读教学预设得越细致越好吗?一些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的教案写得非常细致,甚至把在课堂上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回答都写得很细致入微。事实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多元的,哪怕是对同一个字、同一个词,不同的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生成。所以,在预设时,只需设计一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善于根据各种生成随机调整预设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不要让预设成为限制师生课堂上创造性发挥的框框套套。如在一次阅读教学竞赛课上,一位教师上课时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逐一完成,并且时间把握得非常精确,当下课铃响时,教师刚好说完教案上的最后一句话。课堂上学生既然没有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 ‎  没有多媒体就不能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吗?有的老师认为,没有多媒体就无法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事实上,多媒体并不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唯一教学手段,况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也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语文教师除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为学生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另外,还可以创设活动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 ‎  在黑板上张贴一些纸条、纸片代替板书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吗?教师上课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就是粉笔,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板书。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只是张贴出一些事先写好的纸条、纸片,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大可能的。教学需要板书,阅读教学就更要重视板书设计。恰当的板书设计就是一篇课文的脉络和要点,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板书设计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学习的重点,加之在学生闪现智慧的火花时教师随机的板书,将是对学生极大的肯定和激励,这是任何纸条和语言都无法代替的。‎ ‎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应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