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3篇)‎ ‎(篇一)‎ ‎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改善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我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6-7月份,县政协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深入东至**和****走访企业,与民营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并赴**市和**县,浙江省**市考察学习。分析研究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东至特色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前进,使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激励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年1-6月,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的85%;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67%。截至6月,全县民营经济单位2.85万个,比**年6月增加0.33万个,增长13.22%。其中私营企业4267个、个体工商户23181个,比**年6月分别增长18.13%和12.31%。从注册资本金来看,**-**年间,私营企业年末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30.28亿元、157.98亿元、183.69亿元,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53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97%。‎ ‎(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县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长1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8.9%。全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税收、财政的增长。**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9.45亿元,比上年增收1.49亿元,增长18.7%,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78.2%。‎ ‎(三)发展领域明显拓宽,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已经覆盖我县经济的各行各业,既是城市扩容提质的主力军,也是发展工业园区经济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东至**和****入驻规上企业67个,其中96%以上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年末,全县民营经济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0人,同比增长5.6%。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县民营经济虽然近年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地区相比,无论在发展环境、经济总量、还是发展后劲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一是发展思路聚焦聚力不够。发展是硬道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富民强县不可逾越的坎。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干扰,县域经济发展重心时有松懈,发展民营经济意识有时有所淡化,对于民营经济的意义和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民营经济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对待,重视不够,研究不多,持续推动的耐力不足。二是思想观念解放拓展不够。一些部门在服务企业上,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民营经济仍存在惧私、疑私、防私的情况,工作“不放心”、“不放手”,不能快捷有效地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对民营企业帮扶层层衰减,有企业反映,一些部门口头喊保姆式服务,实际上企业不找上门就不管,找上门也服务不好。‎ ‎(二)具体措施不细,政策落实延后。一是政策落地延后。尽管省市县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文件,但有些政策措施在具体承办部门落实得不够好。执行政策只有原则性,缺乏灵活性,或有选择性的执行,对部门行业的规定积极执行,存在等、看、拖的现象,如池州市在**年12月已经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我县至今仍未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企业反映一些部门执行政策缺乏大局观念,服务发展只是喊在口头上,讲政策轻灵活,讲规章轻实际,讲程序轻效率,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是去着力研究“怎么办”,而是一味地搬文件,开口“不好办”、闭口“很难办”,或做表面文章,事事求稳,在优化经济环境上不敢作为,不愿作为,延误了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二是推进机制尚未形成合力。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虽已建立,但协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由于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部门众多,因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各类扶持政策配套衔接和效果发挥受到影响,好政策难以真正落地。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协调全县政策资源,缺乏更加完善科学的考核指标来调动我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 ‎(三)要素保障欠缺,生产成本偏高。“资金、土地、人才”要素保障仍是制约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成本高。在调研和座谈中,民营企业普遍反映融资难,尤其向国有几大银行贷款难。另外,货款转贷成本高、贷款过程长,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现象也加重了企业融资成本。目前银行基准利率为为4.35%,但企业拿到手的利率都在5%—6.09 %之间,相对基准利率上浮39%左右。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土地供给矛盾突出。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县一级的用地指标捉襟见肘,土地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存在已供建设用地闲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据初步调查摸底统计,目前东至**和**开发区“僵尸企业”闲置土地400余亩。另一方面,存在对土地政策使用不灵活的现象。三是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东至**和****内企业普遍反映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应不足、招工平台少、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招工难、难招工的问题日趋严重,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工业园区所在乡镇缺少游购娱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难以留住人。同时,据企业反映,我县垄断性资源价格较高,如天然气价格比西部和江浙沪等地区普遍每立方贵1-1.5元;中介服务市场普遍存在收费高、收费乱以及“红顶中介”的现象。‎ 三、考察学习的启示 通过在**、**、**等地的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对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营造浓厚的民营经济发展氛围,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首选课题。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大讨论为契机,聚焦聚力,提高民营经济对促增长、调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快富民强县进程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不懈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 启示之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首先,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其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再引进1-2家商业银行入驻我县,增加融资渠道。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我县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例。第四,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同时积极完善和开发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 启示之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持续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外地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在政策环境上,一是抓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政策贯彻落实,以更优的服务赢得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出台引导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自我创新、加快发展的决心。‎ 启示之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层层有任务、人人有担当,不断传导压力,建立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激励机制,努力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四、进一步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1、明确方向,思想上“破冰突围”。近年来,我县发展方向受“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发展所影响,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定力不足。为此,要增强民营经济的战略定位,不为任何工作所冲淡,不在任何时候有动摇,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全县上下要将民营经济视作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需求,视作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力量,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先行先试,行动上“敢闯敢拼”。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要敢于先行先试,在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宁静日”制度时,可以参考重庆市铜梁区,就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原则上每年只安排一次。行政执法部门不同科室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分别检查的,应合并进行;多个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时段对同一企业进行检查的,提倡商定牵头部门联合进行;提倡用书面和电子形式进行涉企检查,逐步实现检查结果部门间共享,提高执法效能。‎ ‎3、宣传引导,舆论上“温暖人心”。一方面要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树立创业创新光荣导向,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给予优秀民营企业家一定的政治待遇,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家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候选人,真正让在东至发展的企业家事业上有底气,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敬。另一方面要营造有利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利用“两微一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提高公众知晓率,广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民营企业诚信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措施,促进惠企政策落地生根。‎ ‎1、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县委县政府历年出台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梳理,对一些新的利好政策予以补充,对一些力度不够的措施予以调整,对一些不切合当前实际的规定予以修订,提高地方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稳定性;对上级出台的支持民企发展的各种宏观政策,要及时组织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使政策能真正“落地”,发挥效力。‎ ‎2、建立考核机制。建议县纪委监委要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重点,紧紧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组织推动、工作实效等内容,认真开展各项涉企政策督导落实,狠抓懒政怠政专项整治。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营商环境优化争先进位指标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企业的“发展指数”。‎ ‎3、提升服务效能。建议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与民营企业紧密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评价制度,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对工业企业闲置土地清理,综合企业业绩及闲置面积占比等情况,按“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则妥善处理。同时,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从技术和方式方法上完善措施,加快打造全县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并及时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确保惠企政策能够广而告之、广为人知。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服务综合受理,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三)多措并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1、着力破解“人财地”难题,激活内生动力。一是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上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做实做强先进制造业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加快推进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基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促进融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民营企业。认真研究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的相关政策,用足用活PPP融资模式,缓解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困难。二是保障土地供给。增强政府土地收储能力、供给能力和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土地现行政策,挖掘土地潜力,在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的同时,盘活土地存量。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利用农村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增加园区和企业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民营经济重大项目用地需求。重视解决用地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为已使用土地的民营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在取得合法土地手续后,规划、住建、房管部门依法为其办理(或补办)规划施工手续和不动产手续。三是引进培育人才。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投入,加强“引、育、用、留”人才体系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指导民营企业健全完善专业人才工作管理体制,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2、着力推进中介机构规范化,减少服务费用。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价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构,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推进政社分开,真正从源头切断中介收费和行政职权的利益关联,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格局。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将中介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管、银行授信、政府招投标等挂钩,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建议参考桐乡市在浙江省先行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超市”的做法,出台《桐乡市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具体指导“中介超市”运行,健全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放开市场,破除中介服务垄断,规范中介服务收费行为,形成比较完善的审批中介网上竞价平台。‎ ‎3、着力建立生产资源议价机制,降低成本价格。针对我县燃气需要量大面广的实际,引进新的燃气公司,打破燃气供给单一局面,推动形成价格竞争机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建议参考江苏省宿迁市做法,允许符合条件、有资质的的经营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参与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工程建设经营当中,促使我县生产性资源成本不高于周边地区。‎ ‎(篇二)‎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有效发挥调研参政、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调研组,自4月5日起深入有关工商联会员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发展环境的措施 ‎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强工业、关键上项目、核心增投入”的发展理念,围绕壮大食品、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和建设南街、颍北、铁西三大工业聚集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投入28.8亿元,创历史新高;全部工业增加值60.5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33.2%;全部工业税收实现1.13亿元,占各类税收总量的45%;全县工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68家,木业加工企业68家,机械加工企业124家,建筑、装饰、装修企业29家。商业流通企业、餐旅服务业也全部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占县域经济的75%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县级财政收入的重要财源。‎ ‎   随着我县民营企业的迅速扩张,特别是联泰、亲亲、澳门侨光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兴起,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我县安置城乡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   (二)**县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 ‎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优化环境。先后制定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重点企业(项目)的实施意见》及《关于实行企业“无干扰生产日”制度的意见》。实行了重大建设项目县级领导首席服务官制度,组建服务班子,实施贴身服务。一是执行“零收费办证”制度,凡在**落户的外来投资项目,一律执行“零收费办证”,即除国家规定的收费外,县级收取的费用一律免收。二是实行了企业“无干扰生产日”制度,每月1-25日为企业的“无干扰生产日”,25日以后的检查收费也要经县政府批准后有序进行。对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对强装强卸、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露头就打,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实行了“检查收费许可证”制度,凡到企业检查、收费的单位,应事先向县政府报告检查计划、收费项目,经批准后颁布《检查收费许可证》,并在规定的时间到指定企业检查收费,否则,企业有权拒绝。开展了“优质服务杯竞赛”活动,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连续三年组织了社会各界人士定期对全县职能部门进行评议,充分发挥各界人士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   二、**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融资渠道不畅。一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银行方面说,首先是金融机构往往注重内部监控,防范金融风险,不敢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其次是由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银行可放贷能力减弱;第三是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与责任追究制使基层行丧失了放贷的积极性;第四是机构网点收编导致信贷辐射面减少,造成信贷区域下降。如我县某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贷款类型上,表现为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二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为尽量避免资本市场的风险,保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营,对民营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限制较多;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多是国有企业,民营和中小企业上市困难重重。‎ ‎  (二)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够强。尽管县委、县政府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采取了不少措施,想了很多办法,但仍然有个别部门执行不力、服务不到位。具体表现:一是衙门作风严重,有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被群众喻为“菩萨好拜,小鬼难缠”。二是职能转变迟缓。一些部门存在重管理、重审批、轻服务、轻效率的问题。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倾向仍比较突出。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对加快发展、服务发展,口头上讲的多,具体落实少。片面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造成政策失真、政策截留、政策梗阻。四是执法不公和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滥用权力,随意侵犯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有的部门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随口叫收叫罚,特别是有的部门变相下达罚没指标,对执法人员罚没情况排序通报,把罚没收入与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支持和纵容了行政胡作为、乱作为。五是办事效率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领导没交办的、别人没干过的、文件没写明的,即使群众和企业要求迫切,也不慌不忙、推推拖拖;个别领导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对基层请办事项,压在手中迟迟不予办理;有些部门审批环节过多,层层请示,层层批转,运行几个月还不能落实到位。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等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不理顺、不完善的原因。‎ ‎   三、进一步优化**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  (一)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借鉴舞阳等地成功经验,政府出台有关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  (二)要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不断实施改革攻坚,着力消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弊端。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意识,大胆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加大改革力度,勇于超前探索,争取改革主动权。‎ ‎  (三)要狠下功夫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最好的、最高明的管理大师。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及首问负责制、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实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规定相应的办结时限。使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责任更明确、行为更规范、办事更规范、办事更有序、工作更高效,使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快捷推进。‎ ‎  (四)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行政服务中心是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重要载体,是我县窗口单位形象的集中体现。认真落实企业事项代理服务制,特别是对外来投资项目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理代办服务,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县优化办加大整改力度,敢督敢管,坚决查处。‎ ‎  (五)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狠抓责任追究是促进责任落实的必要手段。过去一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环境问题时常出现反弹,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强化行政问责机制。县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查处“四乱”等问题上,要有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通过明查暗访等有效办法,揪出一批“害群之马”并从重处理,必要时进行公开曝光。县优化办等单位要扎实做好现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全面清理工作,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 ‎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各界人士民主监督职能,做好民主评议职能部门工作,协助优化办搞好季评公示及优质服务评比,全力营造浓厚的氛围。县优化办加强对优化发展环境的引导、使各单位各部门协调配合、沟通合作,共同创造优良环境,为全县民营企业渡过难关保驾护航。‎ ‎(篇三)‎ 根据《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工作报告的通知》(长人常办[**]16号)安排,8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工作报告调研组(以下简称调研组)对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集中学习了国家和省、市、县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听取了县经信委关于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和了解了我县有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对政府为企服务方面的意见建议;分别召开了有关县直部门、乡镇和民营企业负责人及县人大代表座谈会,多方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走访征求了合肥市经信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意见;调研组还到外地考察学习了好的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以项目推进为核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创新发展举措,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 ‎**年,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67.3亿元,增长10.7%,占全县经济总量的74.1%;民营企业数量累计6319户,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8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93户,超10亿元企业4户。个体工商户累计16488户。‎ 全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0户,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0户,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企业33户,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43件,中国名牌产品3户,省名牌产品30户。累计申请专利达3000多件,其中授权专利**多件。鸿路钢构、华恒生物、华升泵阀等先后在主板、新三板上市挂牌。‎ ‎“十二五”以来,全县民营企业累计纳税达113.65亿元,年均递增30.5%,其中**年纳税33.98亿元,占全县税收总量的99.06%。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数9.6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7%。**年,民营经济对全县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6 %,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县摆脱国家贫困县、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并向全国百强县奋力冲刺的主要助推器。‎ ‎(一)强化政策扶持,提升发展动力。根据省、市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及合肥市“1+3+5”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长丰县促进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贷款贴息等;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以优质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奖补,激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省、市、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奖补,“十二五”以来,我县扶持民营企业奖补资金累计108871万元,落实小微企业减免税3440万元。‎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服务。县政府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将民营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政府与民营企业沟通联系机制,明确发展目标,量化细化各部门职责,年终严格考评。成立了为企服务联络组,定期上门走访,实施精准服务。建立了重大项目调度督查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 ‎(三)打造发展平台,推动集聚发展。全县先后建立了1个省级开发区、7个市级工业集聚区。双凤开发区和岗集镇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岗集镇、吴山镇、下塘镇入选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双凤正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龙门寺等4个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正高标准规划建设;“超高对接滨湖区,打造北城升级版”有序推进;县城优化改造正积极实施。总投资132.5亿元宝湾物流一期项目已建成运营,投资40亿元润恒物流园签约落户,这些都将有力促进和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创新招商方式,提升项目质量。近年来,我县先后开展了全员招商、产业招商、捆绑招商等多种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十二五“以来,共招引各类项目355个,招商引资累计1289亿元,志邦橱柜、数控产业园、人和集团、万创云谷等一大批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成立招商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按产业政策、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要求,对项目实行专家评审、县领导小组审定机制。今年以来,经评审同意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31.9亿元。通过评审,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 ‎(五)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浓厚氛围。贯彻落实各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消除一切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加大效能问责,强力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服务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实行服务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中心集中,在全市首家建立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绿色通道,行政审批项目精减1/2以上,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审批效率不断提升。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多次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召开省民营经济政策“20”条宣讲会及合肥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解读会,不断提升民营企业政策知晓率。‎ 二、目前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数量不多,总量规模不大。与百强县及其他先进县比较,我县民营企业总体数量不多,规上企业中80%以上都还是小微企业。‎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民营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多数为普通加工配套型企业,没有自主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创业创新意识不强。大多企业观念守旧、小富即安,中长期发展定位不明确,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 ‎(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仍采用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技术、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五)制约要素仍然存在。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投资环境和行政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围绕《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我县《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防止政出多门,导致政策碎片化。加大协调力度,县政府民营经济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履职能力,充分协调好各方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加大督查力度,切实增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力。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精简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对有关部门工作考核体系,制定相关责任、奖惩、问责机制。‎ ‎   (二)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模式,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努力打造好政策服务、信息培训、创业创新、要素资源、融资服务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建立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要素保障机制,突破瓶颈制约,推动小薇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已落户企业和本土企业改造升级,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坚持扶优扶强,精准帮扶,积极培育龙头大企业,以龙头为带动,跟进配套,形成产业链。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和建设。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引导推动兼并重组,跨地区重组,让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影响力。引导企业以商招商,形成更大的企业集群。‎ ‎(三)进一步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做成做强民营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家团队至关重要。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塑造企业家精神,健全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家素质,建立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和打造有眼光、懂经营、善管理、谋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同时要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在技术、产品、品牌创新上下功夫,推动创新升级;鼓励实施人才战略,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民营经济的新氛围。要不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民营经济的社会地位、重要作用、战略意义。特别要大力宣传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兴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篇)‎ ‎(篇一)‎ 近年来特别是**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17条意见”出台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各项支持政策,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在政策激励下,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新迸发,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一是总体实力持续壮大。**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3.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7%;缴纳税金52.78亿元、占全市税收的81.4%;就业贡献率90%以上;全市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15家,进出口百强企业15家,入围企业总数名列皖南前茅。二是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截至**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1578户、同比增长19.24%;总注册资本371亿元、同比增长30.9%,户均注册资本为320.4万元、同比增长9.8%。三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截至**年底,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213家;申报专利833件,其中发明专利205件;授权专利673件,其中发明专利59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11.2%。四是品牌建设持续优化。截至**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共有安徽名牌产品77个、黄山名牌15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12件、省著名商标119件、市知名商标229件;全市民营企业通过各类认证352个,省卓越绩效奖5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贡菊、松萝茶、五城茶干、安茶、万安罗盘、五城米酒8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些充分表明,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密不可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加快发展的主力军、增收富民的主渠道。‎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政府性引导资金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和相关配套的“1+N”政策体系,为民营企业应对困境、提振信心增添了正能量,为趋利避害、逆势而上拓展了新空间,从而为我市经济努力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求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民营经济发展碰到的困难比过去更大,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民企对政策支持的期望值也更高。主要表现在:①我市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且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其传统制造、低端设计、虚弱品牌、微薄利润为主的产业形态已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的倒逼压力。②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存在“看得见、够不着”的问题,也存在政策执行“悬空”、“阻滞”、“跑冒滴漏”现象。有些民营企业认为争取优惠政策的门槛众多、成本高昂,付出往往大于所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政策疲劳”或“政策麻木”。③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贷款存在歧视现象,标准过严,手续复杂,审查周期过长,催贷、抽贷、断贷时有发生,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现象普遍存在。④政府服务和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少数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行政审批前置条件过多、办事程序繁杂、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等现象,有些地方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个别地方为完成收入任务,要求企业提前缴纳税收,加重了企业负担。⑤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一是随着每年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各种职工保险的缴纳到位,企业劳动力人均支出逐年增加;二是企业税费负担偏重,如土地使用税增长过快,扶持奖励政策越来越可望不可及,部分企业还背负沉重的贷款利息,消防、人防、防雷、计量器具年检费等费用也是有增无减;三是黄山工业不成体系,产业链不完整,原材料、市场以及大部分零配件“三头在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⑥针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公共服务不足,土地、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稀缺对民营企业发展制约明显,企业急需的一些创业辅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体系不健全。⑦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对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观念淡薄,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造成企业宏观把握能力差、市场敏感性弱、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上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又有部门和个人作风不实方面的原因;既有政策本身尚需完善的地方,又有政策落实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组认为,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各级各部门应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就要抓民营经济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应学习借鉴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经验,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切实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因素,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民营企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加快发展步伐。调研组就优化政策服务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服务环境 ‎1、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引导、激励、扶持、保障政策,尽可能简化申报条件、兑现办法和工作流程。对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不够或难以操作的,应及时予以充实、调整和完善。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本地企业与外来企业同等政策和待遇,给民营企业以稳定的预期和持续创新发展的动力。抓住国家深化供给侧改革的良机,加大地方财政对制造业、加工业民企在技改升级上的支持力度,建立要素资源保障、配套补助、风险补偿机制,突破技改升级难题。‎ ‎2、建立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民营企业紧密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民营企业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优化投资环境评价制度,完善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对工业企业闲置土地清理,综合企业业绩及闲置面积占比等情况,按“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原则妥善处理。‎ ‎3、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真正实现涉企行政审批主体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机构向各级政务中心集中。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加大力度清理互为前置审批事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广网上并联申办审批,简化涉企办事程序,缩短周期,提高效率,阳光公正。‎ 二、进一步破解缓解融资难题 ‎4、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协调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保单质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 ‎5、进一步充实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适当降低融资担保费率,提高风险容忍度,更好地发挥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市本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市中小企业还贷应急资金作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运???好国家“新三板”等政策,强化对企业的对口指导,推动更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三、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6、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适当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扶持奖励的条件,让依法纳税、照章经营的企业经过努力能够享受优惠政策。坚决遏制对民营企业提前收税、征收“过头税”现象。制订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奖励制度,每年在新安江补偿机制专项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为环保作出贡献、环保投入大的工业企业。‎ ‎7、大力整治依附行政权力、具有行业和技术垄断的收费项目,将关系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计量检定方面的收费单位纳入财政供给,其他收费一律取消。尽快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的通知精神,明确工业用天然气指导价格。‎ ‎8、创新招商理念,由单一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下大力补齐产业链中的缺板、短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产业集聚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9、重视和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特别是新生代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除了经常性的充电学习、外出考察交流外,特别是要组???新生代企业家到大型民企挂职锻炼,增长实战经验。加快建立新生代企业家联谊组织。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经理人的培训。支持部分民营企业建立在校生学习锻炼基地,解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10、落实我市人才引进各项激励政策,在户口迁入、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倾斜,打造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创造条件建设高级人才生活服务中心,提供一个能让外地人才安心工作生活的场所。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工从沿海和东部地区回乡就业创业。‎ 五、进一步推动全民创新创业 ‎11、规划建设我市“互联网+”创业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各种新业态、新产业,着力培育支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市各类园区内加大创业基地、标准性厂房、企业孵化器等平台的建设数量和力度,完善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2、引导民营企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建立企业合作联盟,开展专业化协作生产,提高协同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融资聚智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扎实推进“个转企”工作。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安全、财务、营销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由传统经营向精细管理的升级。‎ ‎(篇二)‎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部署要求,省经信厅“走基层访一线服务五大发展行动”调研小组,于7月上旬赴赴**市、**市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和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民营企业意见,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双创”活力、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方面重视、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素进一步集聚,企业家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从两市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优环境,催生发展加速度。**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率先开展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证照分离”营业执照全省首发,发布全省首份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企业设立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40个工作日内。创新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在线咨询办理服务,有效缩短企业的办事时间,中国政府网专刊报道《**市“11240”唱响“惠”民服务“**经验”》。‎ 二是促融资,缓解企业资金难。**市在全省首创“科技贷”业务,设立5000万元科技贷风险资金池,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依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开展“信用贷”,直接对系统评分85分以上的企业放贷。通过“以存引贷”举措,将政府性资金存款比例与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挂钩,对贷款投放多、纳税贡献高的银行,政府性资金存款规模只增不减,提升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强服务,打造双创新平台。**绿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打造省级公共安全、环境化工检测及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5大类近600项检测、咨询服务。**新能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汇聚产业、学校、金融三方合力,打造产学融协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设小微企业创业互助基金,采取“政府资金引导、会员自愿认缴、协会托管运营、银行放大贷款、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分享”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泰祥科创园区(孵化器)通过设立种子基金等方式,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反担保、股权或债权投资、短期救急、动产质押等一站式服务。‎ 四是重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市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耕视音频采集与传输、图像跟踪与定位、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领域,研发出文香录播、智慧黑板、虚拟演播等系列产品,在教育人工智能装备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赛创电气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环保证照齐全的陶瓷基电路板工厂,投资建设电气陶瓷电路板产业化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端陶瓷电路板技术的空白。**旭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10G/40G/100G高端光通讯收发模块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研制大容量、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的高速光模块,已形成5G无线光模块和100G数通光模块的批量生产能力。‎ 五是破壁垒,拓展发展新空间。**市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制定规范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方案及招标重点项目随机抽查等制度,严厉打击围标串标等扰乱市场秩序不法行为。**市委、市政府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新成立市民营经济促进局,整合政策资源,凝聚部门合力,全方位、全要素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策落实尚需加力。一是部分政策门槛高。调研中,企业认为目前惠企政策很多,但一些政策享受门槛高,主要针对“三重一创”、战新产业等“高大上”企业,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享受。二是有些政策不会用。有的中小企业对政策缺乏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对申报细节掌握不够,申报文件项目栏、佐证材料不知道如何填报。三是部分项目申报时间短。企业反映,部分项目资金申报的时间太短,往往来不及准备,申报时间应当适当延长、程序需要简化。四是有的政策变化快。**两家企业均反应当地征收土地使用税的随意性大,前一年标准5元,第二年就变成20元,政策变化事前未通气告知,没有充分考虑由此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五是个别政策执行走样。**耐科挤出公司反映,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城建税计税依据应当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出口免抵部分不应再附征城建税,但当地仍对出口免抵部分征收城建税。‎ ‎(二)融资难贵仍较突出。一是承兑汇票在企业销售回款中占比高。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下游核心企业凭借其强势地位,多以开具承兑汇票的方式向企业支付货款。同时约定,3个月后才开票,开票后6个月甚至1年才能承兑。个别企业反映承兑汇票约占其销售回款的70%,有的甚至更多。承兑汇票挤占了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资金流动性紧张,同时,企业为周转资金被迫采取向银行贴现,增加了资金使用成本。二是银行对贷款抵质押物要求过高。抵质押物范围窄,仍以土地和房产等不动产为主,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登记难、评估难、变现难等问题,银行一般不愿接受此类抵质押物。抵质押物折扣率过低,住宅、土地抵押率不超过70%,厂房、公寓、商铺不超过50%。抵押物登记、评估手续繁琐,有时银行还要进行内评,银行之间尚未实现评估结果互认。三是“敢贷愿贷能贷”的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对银行分支机构和基层人员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尽管银行已出台尽职免责办法,但各家银行对“尽职”的界定标准不一,免责条件缺乏可操作性,部分银行还存在“过度追责”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差异化考核和正向激励措施不到位,信贷人员权责利不对等,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民间投资增幅回落。由于市场环境、中美经贸摩擦等因素影响,以及民营企业经营面临较多困难,民间投资增幅回落、后劲乏力。今年1-6月,**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4%,**市同比增长10.2%,均低于全省12%的平均增幅,其中,**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3.4%、24.7%。‎ ‎(四)企业成本上升较快。一是用工方面。据企业反映,近年来职工工资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而企业利润率始终维持在5%左右。二是土地方面。有的企业由于经营形势不好,难以达到土地使用税奖补标准,且返还部分需要缴纳25%所得税,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压力。部分地方土地历史欠账较多,一些企业当初先上项目后办手续,政策收紧后难以办理土地证,补办中现有厂房又不符合当前的安全、消防等标准。三是制度成本。据**汇宇实业反映,投入300万元新建的厂房,办理各种手续已支出的费用就高达60万元,且办理周期长达两年,需要提交的材料堆起来高达1.5米。‎ ‎(五)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创新所需的科技信息、价值评估、风险投资等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影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活动。二是人才流失严重供需矛盾加剧。企业大多反映,普通工人召不满,技能人才留不住,高级人才招不来。以**市为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安工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只有10%左右。当地一家从事环评检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招到技术总监,曾给出了“年薪20万元起+股权激励+绩效工资+年终奖+五险”的优厚条件,但仍无人问津。三是园区相关生产生活配套不足。部分关键零部件配套半径大,产业链集中度不高,公租房、交通线路、学区等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对招工特别是省外人才造成一定影响。‎ 三、思路举措和对策建议 ‎(一)加力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一是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通过集中宣讲、企业座谈、进企入园调研等方式,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各类政务微博微信等媒介,持续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工作,扩大民营企业政策知晓度。二是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尽快搭建跨部门的民营企业政策信息互联网发布平台,及时汇集各类政策和政府服务信息,实现政策“一站式”服务。三是编制惠企政策办事指南。列明受惠对象、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不同类型民营企业精准推送政策。四是完善政策配套体系。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出台我省精准补短板政策,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五是加强督查和评估。开展常态化督查,细化实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举措,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责任不落实和“折扣”执行的实施问责。‎ ‎(二)创新服务破解融资难题。一是进一步盘活以承兑汇票为主的应收账款。积极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合同约定如期支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不随意拖欠、延长账期。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恶意逃避债务的老赖要落实失信惩戒机制。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额承兑汇票贴现窗口,进一步降低票据贴现利率,缓解小额承兑汇票贴现难、贴现慢、贴现贵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放宽抵质押物要求。引导各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合理确定抵押折扣比例,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之间评估结果互认。鼓励各地设立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各地优先将其纳入新型政银担合作范围,并优先给予风险代偿补偿。三是构建“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加快配套出台一揽子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具体举措和制度标准,明确尽职免责具体操作办法,将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到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的水平,通过实行贷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安排专项激励费用予以补贴等方式,提升分支机构和一线从业人员积极性。四是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动各地设立创新金融产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大力推动无还本续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探索推进三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提高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 ‎(三)久久为功打造“四最”环境。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坚决打破各种隐性壁垒,落实“非禁即入”,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民办教育、医疗财政补助和人才待遇保障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二是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继续压缩重点事项审批时限,推动企业注册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在省级以上园区允许企业“打捆”享受直供电政策。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各种刁难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着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三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快修订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地方性法规,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民营企业投诉维权中心,健全申诉维权协调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精准聚焦推动创新发展。一是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创新。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省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研发投入后补助。支持企业参与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建立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奖补和贷款贴息支持力度,探索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动企业实施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目标。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瞄准国际标杆、聚焦实业主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和行业领军的“小巨人”,形成一批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市场。进一步拓宽政府采购市场,加大对民营企业研发的“首台套”、“首批次”扶持力度,探索政府“首购首用”,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好“精品安徽、皖美智造”等系列宣传活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国内外大型展会,为人员出入境和货物通关提供便利化服务。‎ ‎(五)多管齐下改进服务保障。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众创空间、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服务功能,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行为,实现公共服务专业化、网络化、精准化。建立完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二是重视培育企业家队伍。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深入挖掘优秀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先进事迹,让民营企业家脸面上有光彩;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把征求企业家意见作为制定涉企政策的必要程序,让民营企业家话语上有分量;每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开展中长期订单式培训,让民营企业家能力上有提升。三是配强关爱民营经济干部队伍。建议省委在选优配强市、县(区)党政班子正职的同时,注重拓宽用人视野,从省直综合经济部门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专业素养高,对民营企业有感情的干部充实到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之中,同时,对基层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 ‎(篇三)‎ 市委:‎ 按照市委的要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组,通过深入民营企业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勇于在体制上创新,不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领导、支持和扶植力度,努力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服务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破冰除障,给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宽松、充满生机活力的环境和空间,使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具体表现是:‎ ‎1、民营经济对市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截止9月份,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890户,从业人员达到9019人;个体私营企业缴税1128万元,占全市上缴税金总额的31.7%。‎ ‎2、民营经济已由数量增长型向实质性的规模化方向转变。金烨热力公司、火山泉饮品有限公司、龙华印刷厂、龙头酒业、华山苏达水厂、龙镇开发面粉厂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开始由过去的加工业、商贸服务业向医疗卫生、城市公用事业、物流等更多领域拓展。‎ ‎3、民营经济为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达到77.5%。其中:从事运输、批零售和社会服务业的企业分别占全市民营企业的15.7%、40.7%、21.1%,提供下岗再就业岗位2627个,占民营经济企业职工总数的29.3%;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6141个,占民营企业职工总数的68.3%。就业人员大多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225人。‎ ‎4、民营企业维权工作初见成效。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按照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张左已省长讲话要求,我市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拆受理中心。维权中心的成立,建立和完善保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机制,切实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截止10月末,共受理投诉案件5件,结案5件。‎ ‎5、民营经济企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业,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目前,全市民营企业通过ISO及QS质量安全认证企业6家,企业知名度产品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6、民企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从民营经济发展内在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现状上剖析探究,感到当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数量虽多,但形成规模的相对少;二是粗放型的多,高科技含量型的相对较少;三是家族式管理、传统、经验管理型的多,新机制、先进管理型的相对小;四是行政部门管理限制多,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相对少。当前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㈠思想观念解放程度不够,手脚未完全放开。主要表现,一是在一些部门中,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上还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误区;二是对民营企业重税费征收,轻服务引导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民营经济重要性的宣传造势还有死角,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 ㈡民企发展的扶持政策、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具体管理民营经济的机构尚不健全,管理办法也不尽完善,合理协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问题缺乏力度,个别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生、冷、硬,吃、拿、卡、要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部门执行民企发展的政策不到位,部门利益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少民营企业的法人对此都有反映和意见。‎ ㈢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分析,我市民企中从事商业、批零餐饮、服务、运输的有2890户,而从事加工型的企业(产值50万元以上)有16户,约占企业总数的0.6 %,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民营经济产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㈣融资机构不健全。金融机构与民企对接融通不够,使一些产销前景看好,有发展前途的民企贷款难,发展受阻。同时,有的企业虽然已具备了一定能力准备扩大再生产,但由于土地、用电等费用过高,而不敢轻易投资扩大再生产或上新项目,制约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对此,不少民企反映强烈。‎ ㈤民营企业本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的民企法人素质不高,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管理制度不规范,信誉诚信度不高,人才聚集力不强,有的法人、业主纳税意识不强,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影响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民营企业科技人才少,员工素质偏低。‎ 总之,从横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不够快,民营经济的管理体制和手段与发展的要求还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净化。‎ 三、对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氛围。‎ 全市上下要以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大讨论,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市域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去认识。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就业难、群众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也是市域经济发展缓慢的结症所在。坚持“放心、放开、放手”的方针,树立三种意识,即:不管什么体制,发展就行;不管归谁所有,纳税就行;不管哪种形式,搞活就行。从我市市情出发,在对现在的民企抓大、抓强、抓高的同时,着力支持扶植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抓大不放小。既注重提升扩大现有民企的质量和规模;又注重新组建、新引进民企的发展,形成整体推进,齐头并进的态势。要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家,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充分反映民营企业的呼声和正当权益,营造尊重纳税人,崇尚创业,产业报国的浓厚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㈡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宏观引导。‎ 一是建议成立“五大连池市民营经济管理委员会”,实施对全市民营经济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政府主管领导分管委员会的工作,建立市级领导每半年与民营企业代表见一次面的制度,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构建“对内挖潜,对外招商”的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从信息、咨询、政策和法律援助等多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三是发挥好工商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加强民营企业中的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地位和作用。四是工商部门要抓好“个协”的工作,并规范管理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发挥好这些组织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㈢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软环境。‎ 依据现行政策法规全面清理歧视和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创造公平环境。‎ ‎1、进一步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法规,切实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政策明令禁止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自由选择经营范围和方式。在注册和登记等方面公平对待,创造与国有、集体、外资企业平等的投资经营条件,取消一切歧视性的税费征收制度和规定。‎ ‎2、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建议成立行业协会。个私企业联动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策划,市场开发,协调攻关,融资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服务,发挥好各类中介组织配置资源的市场化作用。‎ ‎3、强化监督,规范执法行为。①调整执法部门对民营企业稽查的工作思路,树立以服务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主动接待,走访民企法人和业主,听取意见,切实为民企解决实际困难。②对执法部门的罚没和收费实行严格管理,杜绝罚没和收费与部门利益挂钩。③坚决刹住和纠正以罚代管的现象。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加大对执法部门工作的评议和举报力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建议每半年举行一次民营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挂钩。‎ ㈣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贷款融资难的问题。‎ ‎1、注重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制定企业小额贷款支持计划,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帮助民营企业争取资金支持。要针对金融部门和民企的特点和需要,市政府每年要牵头举办由金融部门和民企法人参加的对接洽谈会、联谊会、项目推介会和创业发布会,加强金融部门与民企的交流与沟通。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中介机构参与货款审理、评估。‎ ‎2、成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会。建议市政府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设定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提供多种资金来源,建立多种组织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担保体系并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政府的支持金。基金可采取会员制,民营企业以会员身份加入基金会,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会员企业的贷款可采取个人资产抵押,企业联保等形式,适当扩大会员企业保证金的贷款额度。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在外部环境上提供帮助。‎ ‎        3、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我市应建立企业信用调查机制和规范的个人资信评估机制的信用制度,以企业和个人标识码的形式,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个人行为信用等方面的资信档案。                                        ‎ ㈤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素质,完善自我。‎ ‎1、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议市政府责成有关经济、科技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教育培训计划”、“管理提高计划”,以此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要加强人才开发和专业技术培训,为民营企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的扶植、帮助民营业逐步实现现代企业管理。鼓励民营企业摒弃家族式管理模式,通过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组成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内部监督制度,走科学化、集体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企业发展道路。‎ ‎3、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成功民营企业经验的总结和宣传,积极组织引导民营企业间的交流与沟通,鼓励民营企业要大胆地、大量吸纳优秀管理人才,学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严格科学的财务行政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自身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㈥、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导 ‎1、建立市乡领导干部包扶民企责任制,签定责任状,把民营经济发展任务指标化、具体化。‎ ‎2、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 ‎3、实行奖励机制。根据上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市政府每年对民企纳税大户进行奖励,营造创业致富光荣的社会氛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