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语文计划总结之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假期参加“国学经典”培训活动,听了中华吟诵学会的一位叫徐健顺的教授的讲学。他声如金石,似可裂帛,浅吟低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着他吟诵《离骚》我仿佛和屈原一起哀痛亡国之伤,听着他吟诵《春江花月夜》我仿佛和张若虚一起陶醉于那个明月夜,听着他吟诵《敕勒川》我仿佛看到了茫茫的大草原…… 为何他的诵读能如此打动人心?回想我们平时的古诗,师与生的朗读一字一顿,呆板无情,千诗一味。徐教授的一席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必须复活古诗当时写作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风俗人情、社会常识,复活作者当时的心境、情感,这样才能进入诗的意境中去,才能读出味来。(大致是这个意思。)“复活”——是啊,文本是死的,文字是符号,我们必须“复活”文字背后哪些鲜活的生活、心灵、思想,文字承载的情思、哲理才能鲜活可感。 怎样“复活”?我思考,一定有以下途径要走: 第一,画面化;(尤其是写景诗)例如《烟村》课件出示山村、房舍、亭台、篱落的画面是必须的。 第二,复原化,要用诗写就时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思想情感解读诗,不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床” ,唐代时的人基本还睡炕呢,那时的床是一种坐具,写诗时的李白可能坐在窗前,也可能坐在院子里。这样就可以理解李白为什么表达孤独、表达思乡却要用ang韵:他坐在窗前或院子里,视野相当开阔,ang韵就有表达开阔的意境作用,偌大个院子,朗朗的月光,他却独自一人,更衬其孤独。 第三,模拟化,模拟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心境,体验意境。例如《烟村》学生欣赏了画面后,可以模拟情境,教师渲染:“诗人出了家门,悠闲地散步,走了二三里,看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