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202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好人应该被歌颂,美德应该被发现被赞扬,作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更应该传颂,给人树立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 ‎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忠义感乾坤 #感动中国#【王锋 ‎ 火海救人英雄20XX年5月18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3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的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尽管各界解囊相助,10月1日38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感动中国#20XX年度获奖人物颁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潘建伟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XX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王锋 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事迹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梁益建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宁波守塔人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 自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 年复一年的守望,必须冒着风险,克服无边无际的孤独。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家人为灯塔付出了很多,叶家有三口人因为灯塔失去了生命,但他们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下来。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郭川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第一位完成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亚洲人。 ‎ ‎ 51岁的郭川是两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和北冰洋(东北航线)不间断航行的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XX年10月25日15时中国航海第一人郭川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郭川在中国现代帆船运动初起时走向海洋,他开创的航海事业几乎是中国现代帆船航海的缩影。在他人生经历中,实现自我的决心和改写航海史的荣誉感激励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李万君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 20XX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田惠萍 ‎ 田惠萍,中国第一家自闭症服务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创始人。 1988年,田惠萍留学归来,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儿童自闭症,从此开始了走了上了研究和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道路。1993年,田惠萍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服务自闭症儿童的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23年来,田惠萍坚持以正确的理念推动自闭症议题在中国社会得到广泛关注;她和她的机构,帮助了6000多个自闭症家庭,让这些父母逐渐掌握与自己孩子相处的方式方法。著名导演薛晓璐根据她的故事制作了电影《海洋天堂》, 2013年她登上央视《开讲啦》栏目,向国内公众普及自闭症知识。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孙家栋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魏德友夫妇 魏德友,76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 1964年起,魏德友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和妻子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 感动中国20XX候选人物郭小平 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2014年,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