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为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机制,快速、 科学地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公务员之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 章,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 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防范、 常备不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单 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一旦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 及处置,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事故分级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 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 (一)一般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故。 1.发生 3 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乡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 性影响。 3.4、5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二)较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故。 1.发生 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 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三)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 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 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 响,需疏散转移群众 1 万人以上、5 万人以下。 4.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主要河流、水库水域大面积污染,或 乡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故。 1.发生 30 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 人以上。 2.因环境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 5 万人以上,或直接经 济损失 1000 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 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 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 1、2 类放射 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县城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 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县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 副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环境保护局、县卫生局、 县公安局、消防大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经济贸易 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 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广播电视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 县财政局、威信供电公司、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各乡镇人 民政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县环境保护局,由县环境保护局局 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指挥部职责。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发生后,指挥长或指挥长委托 副指挥长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组织指挥,成立现场指 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及处置;组织全县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演练,监督检查各成员单位的 应急准备工作。 (三)成员单位职责。 1.县政府办公室:承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 请示指挥长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 即赶赴现此公务员之家场;协调各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向 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处置进展情况; 落实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处置的指示和 批示。 2.县环境保护局:负责应急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拟 制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和事故现场环境 监测方案;按权限负责事故现场污染级别确定;对可能存在 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 测;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的消除;依法对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进行调查处置。 3.县卫生局:负责组织紧急输送受伤(中毒)人员并做 好院前急救;组织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护;做好防护指导, 组织实施卫生防疫工作。 4.县公安局:负责拟制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措施; 受理社会报警信息;必要时组织应急救援交通管制,对重要 目标、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参与事故调查处理;依法处 置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相关人员。 5.消防大队:负责事故现场抢险和其它应急救援任务。 6.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县环境保护局搞好应急 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工作;监督检查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制 订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参与事故现场的 调查处理和抢险救援工作。 7.县经济贸易局:协调企业开展污染源治理工作,减少 或消除污染危害;协助相关事故的调查及善后处理;依法取 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 8.县交通局:负责制订交通处置的应急措施;必要时负 责运送伤员、被疏散人员和救援物资,转送危险物品。 9.县民政局:根据事故危害和受损程度,组织救灾救济、 安抚灾民;参与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0.县气象局:负责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 气象服务措施;及时提供有关气象数据。 11.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协助现场检查,参与应急救援、 人员疏散和安全防范工作。 12.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措施,组 织抢险器材和物资的调配。 13.县广播电视局:负责事故全过程的新闻报道和相关 新闻报道的审核工作。 14.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事故现场土地污染级别的鉴定 和土地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 15.县林业局:负责事故现场林业污染级别的鉴定和林 业受污染区域的划定工作;对生态敏感区发生的生态破坏事 故进行调查处理。 16.县财政局:负责组织筹措救灾所需经费,监管救灾 资金,参与救灾资金的安排和物资调配工作。 17.威信供电公司:负责环境污染区域的电力调控。 18.县水务局:负责事故现场水域污染级别的鉴定工作。 19.县农业局:负责事故现场农作物及畜、禽养殖场污 染级别鉴定及处置工作。 20.各乡镇人民政府:参与指挥辖区内所发生的一切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预警及措施 (一)预警级别。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 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 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二)预警发布。 县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实地了解情况后,逐级报请 省应急办同意,发布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由市人民政府发布, 橙色预警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 发布,红色预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 (三)预警内容。 预警信息的内容包括事故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 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发布后,需要变更预警内容的,应当及时发布变更 公告。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和发布另有明确规定 的,从其规定。 (四)采取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 安置。 4.指令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 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 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程序。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 则,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分级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各相 关部门按照职能或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 范围,应急响应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超 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 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属一般环境事件,由乡镇人民政府启动乡级应急预案, 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 属较大环境事件,由县人民政府启动县级应急预案,同 时向市环保局报告。 属特别重大或重大环境事件,除启动县、乡两级应急预 案外,应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二)信息报送与处理。 1.报告时限和程序。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 管责任的单位发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后,应在 1 小时 内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县环保局报告。属较大 级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乡镇政府应在接到报告后 1 小时 内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2.应急报告方式与内容。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 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起 1 小时内上报;续 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故处 理完毕后立即上报。报告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 造成不利影响。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 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 况、捕杀或砍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名称和数量、 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 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 确切数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 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 报告处理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 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 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其 中,辐射事件的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 交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六、处置程序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 成立以下处置专业组。 (一)污染源控制组。 负责控制污染源,同时督促发生事故的单位或个人采取 措施减轻或消除危害,接受调查处理。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 牵头,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 威信供电公司、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二)抢险救援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 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卫生 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交通局、 消防大队等单位人员组成。该组可根据事故现场所需的救援 情况,必要时可请示动用武警、民兵等参加抢险救援。 (三)安全警戒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警戒工作。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 成员由县交警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人员组成。 (四)安全疏散组。 负责事故现场周围人员及物资的疏散和转移工作。该组 由县公安局牵头,成员县交通局、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县交 警大队、发生事故单位安全保卫人员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有 关人员组成。 (五)经费、物资保障组。 负责事故现场受灾人员及抢险救援人员所需经费、物资 等各项保障工作。该组由县民政局牵头,成员由县财政局、 县经济贸易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等相 关单位人员组成。 (六)环境监测组。 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确定污染级别,划分 污染区域,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订环境修复 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由县 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 县气象局、威信供电公司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专家咨询组。 负责分析、掌握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情况,为现场救援 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该组由县环境保护局牵头,成员 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水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 业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 七、附则 (一)数量表述。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 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承 担应急监测日常准备和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本应急预案。 1.各乡镇人民政府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负责督促对 辖区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产生有毒有害废水、废气和 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编制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报 县应急指挥部备案。 2.本预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修订完善。 (三)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有功,使 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减少损失的。 (3)对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意见、建议,实 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工作中,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 视情节轻重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 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分别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 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 案,拒绝承担事故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本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 在事故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进行破坏活动 的。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8)有其他对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四)预案的解释及实施。 1.本预案由***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