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共青团)(二)
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共青团) 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共青团) 2020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书记总书记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校党委和团省委部署要求,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攻坚,全面从严治团,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全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工作新局面。 一、以学习贯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落实 1.深入学习书记总书记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团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要求,深刻把握做好团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领全校青年研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文件会议精神,使广大团员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向广大青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引导团员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2.持续深化青年大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拓展方式载体,推进网上主题团课的学习,深入学习书记总书记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着力加强党的科学理论的青年化阐发, 推动团员青年政治学习制度化、日常化。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践行活动。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开展与信仰对话我的中国梦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坚持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观影、参观革命旧址、博物馆等,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的历史生成、科学含义和时代价值,传承好、弘扬好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坚持在春、秋季开学集中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持续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明确目标定位、规范培养模式、打造精品课程,突出初心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举办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实施青马学员社会调研工程,组织开展好原著研读、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等培养活动,建立和完善培养办法、考核机制。以大学生骨干为重点开展系列活动,强化团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带领学生骨干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5.深入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组织校院两级学习小组定期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开展符合教育要求的学习交流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6.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模范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十佳青年创业之星评选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做好五四评优树模宣传表彰工作,鼓励团员青年努力争当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青年。 7.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巩固共青团宣传阵地。进一步提高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动性,推进思想政治引领网络阵地建设。以团委网站、微博和微信等团属媒体建设为基础,加大学校青年之声公共平台的覆盖广度,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努力打造大众媒体、校园媒体、网络媒体、团属媒体和各种信息发布渠道为载体的共青团立体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全力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共青团工作创新 8.深化团的机制改革,推动观念、方式、作风持续转变。按照职能部室+团学组织中心的工作机构模式,结合团的岗位设置规定,编制组织宣传部、创新实践部具体工作职责与考核目标。加强各级团组织和团员之间的联系,深入推进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学生(1+100)常态化下基层等工作,鼓励各级团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加强与广大师生的直接联系,使广大团员青年始终凝聚在党的周围。 9.贯彻落实团中央 教育部 全国学联《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持续推进学生会改革。坚持精简原则,明确遴选条件,从学生会运行机制、述职评议制度、严格从严治会等方面,分步骤、有层次地完成学生会改革的各项工作。指导学生会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管理。探索完善对研究生会的指导模式。 10.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社团改革与建设。积极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深化对学生社团动态的评价考核,完善社团淘汰机制,提高社团质量。加强学生社团队伍建设和社团专业指导,积极扶持思想政治类社团,重点鼓励学术科技类社团,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类社团,努力倡导志愿公益类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引领社团向正规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切实发挥服务会员、服务学校的目的。 三、完善 五位一体青年成长服务平台,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11.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新特色实践育人模式。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公共课教学实践、科技创新实践结合,暑假社会实践与日常性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相结合,确保经费和指导力量到位,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基地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团队、优秀组织学院的支持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与地方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长期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品牌。强化安全意识,扩大覆盖广度,提高育人实效。实践内容向国情观察、社会调研、政策宣讲、文艺下乡、脱贫帮困等全方位转变,实践活动向实践成果转变,实践地向就地、就便、就近转变,实践时间由短期向长期转变,努力实现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进陕西五新战略任务,鼓励青年学生在全省三个经济发展、奋力追赶超越的生动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12.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完善大一志愿服务型、大二专业体验型、大三专业服务型、大四就业职业型志愿服务实施体系。探索建立特色服务队,结合专业服务社会,制定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促进方案,逐步建立适应于校内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型赛会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不同类型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奉献精神。广泛动员我校广大团员青年,将疫情防控和学雷锋服务月结合起来,做好众志成城抗疫情,志愿服务暖三秦主题志愿活动。进一步做好西部计划宣传组织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13.完善科技创新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以举办第七届大学生科技节为契机,整合校内各类科技类竞赛活动,坚持组织重心下移,使校内大学生科技类竞赛与全国、省大学生科技类竞赛相衔接。做好我校参加全国、省级2020年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管理,完善激励措施,激发专业教师指导和基层团支部组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14.强化具有X特色的精品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贯彻落实学校《第二课堂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一院一品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不断挖掘、积极培育新的校园文化品牌,进一步丰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教育载体。梳理现有校园文化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品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努力推出一大批与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相适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满足团员青年高品位、深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1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团课、进支部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党团史知识竞赛、参观革命旧址、参观青年教育基地和自创主题MV、微电影、漫画等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爱国观、文化观,传承和弘扬红色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实施固本强基战略,组织建设实现活力、素质、获得感三提升 16.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焕发基层团组织活力。完善众创众筹众评制度,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热心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小卫士,定期召开众创众筹众评会议,深入探索学生实际需求。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聚焦规范化建设、创造力激发、组织力提升,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抓好推优入党工作和团支部书记培养工作。开展好活力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十佳团日创建评比活动,努力提升团支部工作活力和战斗堡垒作用。 17.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考核制度,做好年度基层共青团考核工作。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要求,坚持全面考核和重点评价相结合,绩效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实绩考核为重点,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持续推进的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我校共青团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18.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以开展创新试点工作机制为载体,积极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把握工作规律,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进一步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 19.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对疫情防控期间舆情信息进行关注,组织舆情信息报送和研判工作队伍,完善学生舆情监控体系,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带头遵守关于疫情的各项防控规定,不信谣不传谣,配合有关部门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服务大局、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积极完成学校和上级团组织交予的其它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