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的扶贫故事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我的扶贫故事3篇

精选我的扶贫故事3篇 ‎【篇一】‎ 在xx乡xx村中心地带一棵老樟树下,住着一位年过五十的山村汉子,名叫xx。‎ 一提起xx,乡村干部和附近群众脑海里都有一个较为鲜明的印象,那就是他有着高大的个子,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和做起事来炯炯有神的劲头。家里住着的二层小楼收拾的明窗净几,在这个偏僻的小村里显得格外亮眼,隔三差五,总有生意贩子上门为老陈送来叠叠钞票,弄得老陈笑逐颜开;乡村干部和附近群众也时不时三五成群聚坐在老陈的场院里喝茶聊天,更弄得老陈家人气满满,热闹非凡。‎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曾经,老樟树下老陈住着的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土木石板房,种着挂牌子地,耕着望天收的簸箕田,一家人常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付出,而收获甚少,年复一年家庭经济状况总不见有什么起色。‎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精力旺盛的xx来说,平日在生产生活里总喜欢与乡村干部论出个是非曲直,总喜欢与左邻右舍比出个高低长短,时不时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邻居们争争吵吵,弄得怨气灌肠;对乡村干部宣传的政策、组织的活动、开展的工作也是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甚至是抵触排斥,弄得工作气氛紧张,曾一度被乡村排查为重点维稳隐患之一。那时,对于手头窘迫、衣着陈旧、生活寒素,而又人际关系不顺的老陈来说,似乎心中总有什么解不开的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5年初夏,老陈以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卧床不起,历经五个月的磨难,老陈家庭生活秩序彻底打乱了,田地荒芜了不少,还欠下了亲戚们6万多元的债,家庭基本生活甚至也得不到保障。在十分艰难的时刻,乡村干部和县安监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走进了老陈的石板房,他们详细走访了解了老陈的家庭状况,对照精准扶贫政策,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申报审批程序,将老陈纳入了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初愈的老陈开始还将信将疑,当收到县安监局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为其送来应急粮油等生活用品时,老陈的眼里露出了渴望而感激的眼神。‎ 情由心而生,人因事而变。随后的老陈变得逐步接受了乡村干部上门所做的工作,结合老陈家庭实际状况,扶贫干部们敏锐察觉到了老陈身上有一股强烈的自主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只是在某些方面缺少必要的扶持和思想方法上的引导。找准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扶贫干部们和老陈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沟通,他们向老陈耐心详细讲解产业增收、易地搬迁、健康、教育、生态、就业创业、金融、民政兜底、基层组织建设等等多方面的扶贫脱贫政策,倾注更多的精力帮助老陈制定增收致富短期和长期规划,并有意识地侧重指导老陈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上寻求增收致富突破口。‎ 得到指引的老陈,似乎心结一下子被打开了。2016年,老陈在县、乡、村扶贫干部的协助指引下,先后与xx县楚真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发展红谷4亩,与xx县天润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发展泡椒5亩,种植魔芋3亩,核桃4亩,饲养生猪3头,土鸡60余只,蜂蜜10笼(箱),当年实现家庭纯收入近2万元。同时,还享受乡级精准扶贫产业奖励补助2500元。面对正在恢复的家庭经济,老陈心里有底了。‎ 在紧接下来的2017年、2018年度精准脱贫过程中,局调整由我对口联系帮扶老陈,老陈的信心更足了,老陈的家庭增收也犹如“芝麻开花节节提升”,他在巩固现有种植养殖项目基础上,扩大了生猪饲养量达9头,其中母猪1头,扩大了土鸡饲养量达120余只,新增肉牛饲养量达18头,种植烤烟25亩,外出务工1人,2017年实现收入近10万元,2018年突破了15万元。三年时间,老陈还了债,换了房,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脱贫致富实打实的典型,成功完成了思想上和家庭财富方面的嬗变。‎ 现在遇到老陈,他有两句话常对人说:他说作为我们农村人,不要处处“喊穷叫穷”,现在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靠勤扒苦做,一不等二不靠的一门心思增加家庭收入;他还说现在我挣到钱了,还要帮帮邻居们找找挣钱路子,我现在就每月开固定工资请了5个同村人帮我一起做种植养殖,大家一起增加家庭收入。老陈的所说所做,大概就是精准扶贫将会带来的最终结果了。‎ 不难看出,在老陈的脑海里早已淡化了“贫困”意识。‎ ‎【篇二】‎ ‎“真的很感谢你,谢谢你今天送我去镇医院打针,我现在到家了你放心吧,谢谢你。”‎ 晚上九点,我所驻村里的陈奶奶打电话给我,用生疏的普通话夹着些许侗语对我表示感谢,只因白天她来村部楼就医,但因为是周末村医休息,我就送她到镇医院。这个事过后我就忘了,没想到到了晚上奶奶还特意打电话给我报平安,告诉我她安全到家了,顿时心里暖暖的,觉得很亲切,这可能就是我回到基层的初心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8年,我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带着满腔热血来到向往已久的基层第一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通道侗族自治县xx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想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入职第一天就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加班中,一直到凌晨1点才结束。拖着疲倦不堪的身体,衣服也不换倒头就睡。我知道我的选调生生活从这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一直记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想我应该到脱贫攻坚工作第一线去。2019年2月17日,我主动向领导申请投入到紧张的扶贫工作中,成为了杏花村第一书记。身份变重了,肩上的担子也更为扎实了。正式驻村的第一天晚上就到村民家里调解纠纷,屋外大雨倾盆,屋内争吵不休。这一天,让我知道切实感受到驻村工作的不易,但加入脱贫攻坚的征程,就应该尝遍酸甜苦辣,才能积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贫困户家的“哥哥”‎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要学会用脚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眼去观察村里的发展状况,用耳去聆听村民的每一句心声,用心去体验村民的酸甜苦辣,用脑去谋划村民发展致富的对策良方”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因为只有底数清、情况明,才能针对贫情民意,对症下药,从而治贫富民。驻村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村情、贫情、民意,不断地去入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有一家贫困户引起我的注意,一家四口人,小儿子在10年前去xx打工被人骗了3000块钱,因为接受不了打击导致精神失常疯了,失去了劳动能力,辨别不了是非。有的时候在家烧被子、烧房子,两个老人愁苦不堪。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决定去给他做心理辅导,想帮助他开导他,希望能改善这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开始他很排斥,用防备的眼神看着我,也不肯跟我说话。后来我决定换个方式,经常硬拉着他聊天,说他年纪比我大一点又姓杨,我干脆认他做哥,陪他聊天。熟悉后他慢慢的愿意跟我沟通了,变得开朗了许多,话也多了些,还经常主动打电话给我,说要给我送土鸡蛋。虽然我没有收。从起初的“充满防备”到现在的“诚心诚意”,我很欣慰,就连他们家的两条狗从开始看到我的时候很凶,每次隔得老远就警惕的叫起来。到去的次数多了,隔着200米狗就摇着尾巴冲出来了。‎ 扶贫之路,任重而道远 杏花村地处全县最大的十里平原,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包括辖坪上、寨前、塘底等7个自然团寨。全村共有412户15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270人,总共脱贫205人,未脱贫人数65人。驻村扶贫工作条件艰苦,居住在村部楼边上的村小教室中,下大雨还会漏雨,又因为周边几乎尽是林地,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蛇鼠出没并不出奇。我曾经在房间里抓到过一条毒蛇,现在想想还有一点后怕。但这些对工作队来说,算不上什么苦,为了推动杏花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向前,再苦也要坚持。‎ ‎“虽然很想在周末回去一趟,但是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回家。”在集中整改那一个多月,几乎所有工作队员都是起床洗漱,草草吃过早餐后就直奔贫困户家中。白天忙着进村入户记录、排查,晚上又要整理材料做报告,三餐不定时是常有的事。但这不就是因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历史担当”的这种精神鞭策着我们吗。‎ 驻村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扶贫,从村庄规划到装个电灯,从防控防汛到上山救火,从帮忙插秧到扫黑除恶,我们始终冲在最前线。有次隔壁村出现山火,发现火情后第一时间叫上村主任一起去山救火。但因为经验不足,跑到顺风向位置打火,被浓烟熏黑呛得直流眼泪。等到灭了火大家都有累趴在地上。‎ 并且这段时间我县出现了持续强降雨天气,我县防汛抗灾已进入最关键时期。为防止出现灾情,全县都在重点区域进行巡视排查,我们村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组织党员在玉带河两岸查看有无安全隐患,并劝导河岸群众注意安全。只有我们不断地将民生、民情、民意放在心上,深入的去了解他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他们,做到“脱贫摘帽”。‎ 在我驻村扶贫的这段时间里,我对精准扶贫含义有了自己内心深刻的感触。一群缺经济、缺技术、缺生活能力、缺精神支柱的贫困户需要一支在基础落实政策、宣传政策的扶贫工作队,相关政策牢记心中,在扶贫业务方面的知识,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不辜负组织信任,就要在工作期间做好扶贫工作队本职的工作。不辜负贫困户期待,就要怀着真心、真情对待着每一位贫困户,针对每户贫困户实际情况落实扶贫政策,宣传政策。对我们自己负责,不辜负自己扶贫路程中成长自我。读懂初心、悟透初心,把初心植入灵魂深处、化为实际行动,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铸就新辉煌新奇迹。‎ 苦地方、累地方,就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尽管忙,尽管累,但每次看到那些困难群众得到帮扶露出笑容时,所有的辛苦和累都值得!我深切地感受到,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大熔炉、成才的大课堂、成事的大舞台。‎ 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篇三】‎ ‎“我要在帮扶措施里写上‘精神扶贫'这一项”我一边埋头填写扶贫记录,一边嘴里念叨着……精通政策的镇扶贫办主任恰好路过:“政策里没有这一项!”……从教师岗位突然奔赴扶贫工作,担任一名扶贫干部,初来乍到,工作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总是感觉政策离自己很远,看不见摸不着,那些条条框框与自己平时备课读的文字大相径庭,有时甚至读不懂、理解不透政策。不过,从自己刚经历的这段时间不长的扶贫实践中,我感觉自己确实做了些“精神扶贫”项目,我还是坚持写上了“精神扶贫”四个字。政策来自于实践,果不出其然,没过多久,镇扶贫办主任就宣布“姜老师说的‘精神扶贫'政策里有啦,大家可以填上这一项。”我很为自己的践行出“真知”开心了一把。这“精神扶贫”理念来源于我与xx老人的扶贫实践故事。‎ ‎01‎ 初访:“你是哪个?”‎ 一栋朴实的农村居家二层小房干净清洁,门前似乎有些青苔,门半掩着……这里有人居住吗?带着疑惑,我犹豫着试着敲开了半边门,只见一个耄耋老人虚弱悄无声息的躺在破烂竹椅上。“请问这里是刘红春家吗?”我轻声连问道。老人似乎从悠远的梦中苏醒,一时半会儿无法适应眼前的“变故”,眼里全是惊异,慌忙四下扫目寻找“哪个哪个?”“你是哪个?这里是哪里?”我垂手静立椅旁,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我是否莽撞冲扰了老人的清梦?在老人一连串“哪个……哪里……”声中,我着急地轻声告诉她,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来干什么……我捉住老人摸索过来的手,老人好像苏醒过来,目光定格看着我“是啊是啊……是嘛是嘛”我试着进一步沟通,老人仿佛只顾着重复“是啊是嘛”。一番“纠语缠言”老人似乎有些累了,我连忙安抚着让她再躺下,待安静后,我悄悄退出屋子。‎ ‎02‎ 再访:“快进屋坐”‎ 结对扶贫走亲戚,带着这个“主旨”,我准备再次探访xx老人。这次我“有备而来”‎ ‎,事前进行了翻阅档案和询问村民等调查。老人有两个儿子,我扶贫的是老人的小儿子,二级精神残疾,一直住在医院,儿媳在孙子刚出生不久就去逝了,老人独自带大了孙子,目前,孙子正在省外读大学一年级,一家三口相依为命,却各自一方,老人已八十高龄,独自居守在家,耳朵不太方便,生活能够自理。小声说话她压根儿听不见!这次正遇老人在门前忙着什么,我带了个同事壮大了队伍一起上前,大声告诉老人,我来了,简洁概括地说了下我是政府派来的扶贫干部,老人似乎对扶贫有点认知,忙让我进屋坐,我抓住机会请同事帮我们拍了几张合影。老人乐颠颠的忙说:“快进屋坐,快进屋坐”。‎ ‎03‎ 闲聊:“尺把长的小孙子”‎ 老人的家简陋干净,一张破旧的竹摇椅是老人的专座,每次见我到访,老人总是忙不跌地想起身给我让坐,我惊慌地搬来小方凳倚椅而坐,抚椅握紧老人的手——我们的闲聊拉开了“序幕”……老人念叨最多的是她的小孙子:“尺把长,眼睛、鼻子还是模糊不清的时候我就开始抚养他,一把屎一把尿的!”“可怜啊,那么小就没有娘”老人一会儿沉醉在与小孙子互动的甜蜜回忆中,一会儿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着小孙子命运的凄苦,每逢说到悲痛处,总是嚎啕大哭起来。面对独立、坚强、悲苦的老人,我只能默默地倾听着她的诉说,除了陪老人一起落泪,我非常无助,感觉世界上任何安慰的语句都苍白无力用不上!‎ ‎04‎ 瘫痪:表情茫然一言不发 冬日暖阳枯枝静,沧桑摇椅树影移。还没到xx老人家门口,远远地我一眼就看到了树下那熟悉的摇椅……一次次常态化的摔跤拌倒,老人都坚强地站起来了,这次却一瘫不起。老人无精打彩地依偎在摇椅中的棉被里,腿无法动弹,走近摇椅,一股刺鼻的味道袭来。我摸一摸老人的手和脚,裤脚是湿的……老人大小便失禁,也不再答理我……我正准备张罗着给老人换衣裤的时候,从远方打工专门赶回来照顾她的大儿媳刚洗完老人的衣裤,说,刚刚一脚(方言:一会儿)帮她换的,又湿啦?!见到我们,老人表情茫然一言不发,手却死死抓着衣裤不让换……我们只能坐下来陪老人一起晒晒太阳……我暗自担心着老人的身体状态。‎ ‎05‎ 慰藉:小孙子有女朋友啦 ‎2019年1月的一天,突然接到老人小孙子打来的电话,说奶奶已过世……虽早有预料,却仍然感到十分伤悲……这年春节走访,朴素的门前再无老人的身影……拎着一袋米一壶油,站在檐下,我不禁簌簌泪下……世间再无那个拉着我坐、拉着我喝茶、给我煮荷包蛋、给我讲乡村传奇老故事的xx老人了!村头摇摇摆摆走来两只高声唱曲的大白鹅,仿佛在说,老人已逝,逝者安息!是的,老人的小孙子如今大学毕业已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看那小子的朋友圈,好像还有了女朋友啦!这应该是老人最大的慰藉吧!伴着一路思绪,我迈开大步奔向我的另一户扶贫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